内容简介
赵栩编著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探索如何编制出实践中可以使用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提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应用建议。本书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应用了环境会计、国民绿色经济核算体系、自然资源估价等理论,探索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关指标的核算方法,结合资源存量的变化情况,编制出了1985~2012年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2002年、2007年、2012年的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将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编制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样板。同时,本书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核算结果与经济发展成效进行对比,测算出实现单位经济增长需要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判断资源开发利用是否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限度,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政府的资源环境管理绩效和经济发展成效。除了干部考核与绩效评价,本书认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还可以应用到干部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环等 赵栩 著 赵栩,1986年1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托托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从事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重大政策的研究。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编制”二字,让我对其方法论的严谨性充满了期待。在探索自然资源与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科学、量化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自然资源资产的边界和计量单位的?例如,土地、水、空气、生物多样性等,它们是否有着统一的衡量标准?又是如何克服这些自然资源固有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将其纳入标准化报表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当前国际上通行的编制标准和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是采用成本法、市场价值法,还是替代成本法来评估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对于非市场价值的自然资源,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书中是否有可行的量化方法?此外,在“负债”的衡量上,书中是如何处理时间性、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性的问题?这些细节的阐述,将直接决定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严谨的科学方法,避免在编制过程中陷入主观臆断或概念模糊的误区。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这个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作为一个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量化自然资产的价值,并将其纳入经济决策考量。以往接触到的相关内容,大多停留在概念普及或者案例分析的层面,往往缺乏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具体步骤、关键指标和数据来源,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想了解,究竟有哪些自然资源可以被纳入“资产”的范畴,它们的“负债”又该如何界定?例如,森林的固碳能力、湿地的蓄水功能、土壤的肥力,这些无形但至关重要的资源,是否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并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探讨的“负债”部分感到兴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视为一种“负债”?如果是,那么如何评估这种负债的程度,以及如何通过负债的减少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成效?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宏观、更系统的角度去理解和衡量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企业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工具和理论支持。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对于“应用”环节的侧重点。仅仅编制出一张理论性的报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指导决策。我特别关心书中是如何阐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不同层面的应用的,例如,它是否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环保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是否能帮助企业评估其生产运营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并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甚至,它是否能为金融机构在评估投资项目的环境风险和可持续性方面提供新的工具?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组织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来驱动变革的。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如何通过编制负债表,识别其供应链中的环境短板,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个地区如何利用负债表来评估其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如果书中能够提供这样的实践指导,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理论层面,成为一本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导手册,对于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我从这本书的标题中捕捉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此之前,我对“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大多局限于企业财务领域,主要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将这一概念延伸到自然资源领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迫切地想知道,这种“表”究竟是如何将抽象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可量化的“资产”的?例如,一片森林,它的木材价值只是其资产的一部分,那么它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服务功能,又该如何纳入“资产”的范畴并进行量化?反过来,“负债”又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还是对环境的破坏所产生的后续成本?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核心问题,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框架,用以识别、计量和报告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其科学依据、编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那么它将极大地拓展我们对自然资本的认知,并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甚至可能催生出全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构想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能更偏向于宏观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然而,“编制与应用”这样的副标题,让我萌生了这本书或许更具操作性的想法。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本书是否能够为那些非专业人士,比如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甚至是普通公众,提供一个理解和参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框架。我希望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并提供清晰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理解这张“表”的意义,知道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以及如何根据这张“表”的披露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对于一家化工企业,他们应该关注哪些自然资源负债?如何才能更好地评估其对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对于一个地方政府,如何利用这张“表”来引导招商引资,吸引那些更注重环境效益的企业?如果这本书能够真正做到“接地气”,为不同层级的读者提供实用的知识和工具,那么它将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并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界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行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