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日美金融战的真相 | I S B N: | 9787111498377 |
| 作 者: | 日)久保田勇夫(Isao Kubota)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定 价: | 45元 | 出版时间: | 2015-07-01 |
| 商品简介 | |
| 日美金融战的“战地回忆录”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史,就是一部日美经济摩擦和谈判交涉的历史。而耐人寻味的是,几乎所有日美相关的谈判都是由美方主动提出的。名义上是双向的协议,但实际上都是美国主动向日本提要求。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间,美国一直掌握着金融谈判战场的主动权,从对美进口限制,到日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干涉,日元升值,后更是得寸进尺,提出改变日本“经济结构”的要求。 可以说,在日本金融实力达到*的时代,与美国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而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日本的国运。 作者当时正身处这场战争的日方大本营中心,身参加了这场金融战中的几乎每一场“战斗”。本书则从作者身实战的角度还原了那场历时20年的金融战中不为人知的真相,揭露了美国以金融自由化与资产结构均衡化为名,祭起各式经济理论的大旗,压榨他国国家利益的残酷现实。 | |
|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 I S B N: | 9787111504184 |
| 作 者: | 日)久保田勇夫(Isao Kubota)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定 价: | 45元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 商品简介 | |
| 本书揭示了日本制造业的四大教训: 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 过于苛求对市场需求无益的性能与指标,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致使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在研发上不能及时调整产品。 过度依赖匠人精神与手工艺者的技艺,而忽视了产品的标准化与通用化,严重影响了产品量产化。 对先进技术缺乏以往专长的模仿创新精神,反应迟钝,因此落后于同行业。 本书还呼吁日本企业重新重视模仿创业元素,以及发扬自身的技术整合优势,以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实现制造业的反击 | |
|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安倍经济学的妄想 | I S B N: | 9787111503682 |
| 作 者: | [日]池田信夫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定 价: | 39元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 商品简介 | |
| 本书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安倍的量化宽松政策,认为这只是一时打鸡血的“安慰剂”,不能解决日本经济的现实问题。逐条地批判了安倍经济政策的三驾马车: 大胆的金融政策:日元大幅贬值,能源进口价格飙升,依赖能源进口的日本将陷入严重的物价上涨。 机动的财政政策:推利率,让日本的财政体系难以为继,终摧毁国债泡沫。 唤醒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无法唤醒实体经济的复苏。 因而安倍经济政策带来的只是股价的短暂上升,不过是虚妄的回光返照。 后,作者提出了自己对于日本经济走出困境的中肯建议。 | |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现代日本金融困境的剖析,特别是关于“失去的十年”和“安倍经济学”的讨论。作者的观点非常犀利,对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的效果提出了深刻的质疑。我个人对“安倍经济学”一直抱有复杂的情感,既希望它能 revitalise 日本经济,又对其可持续性感到担忧。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寻求深入分析的需求。书中对日本央行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以及其对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同时,对于日本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书中也给出了颇具见地的分析。读完这部分,我更加理解了日本经济为何会陷入长期的停滞,以及未来的道路将多么充满挑战。作者的批判性思维让人印象深刻,也促使我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经济政策的成效。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它对于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解读上。书中详细阐述了美军占领时期对日本金融体系进行的改革,以及之后日本如何利用外资和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贸易立国”战略的分析,以及日元在其中的作用。作者对于日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策略,特别是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崛起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读来令人振奋。然而,在泡沫经济破裂的章节,我感觉到一丝遗憾,书中对导致泡沫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果的分析,虽然触及了深层原因,但似乎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一些细节,例如当时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以及政府在监管方面的失误。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了解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脉络的绝佳视角,让我对这个国家如何从废墟中崛起,又如何面临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厚重了,刚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翻开目录,更是眼花缭乱。从明治维新时期的金融改革,到二战后的经济腾飞,再到泡沫经济破裂后的漫长调整,几乎涵盖了日本近代以来所有的金融大事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明治时期如何引入西方金融体系,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的部分很感兴趣,这部分的内容详实,考证严谨,让我对日本近代史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维度。同时,书中对昭和时期金融制度的演变,特别是战争时期金融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起来感觉像是在经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一个时期的金融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让我深刻体会到经济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个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全面性和深度,虽然篇幅巨大,但内容却丝丝入扣,逻辑清晰,即使是对金融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步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对“日美金融战”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作者试图揭示这场看似无形却影响深远的较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我一直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广场协议以及随之而来的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感到好奇,但相关的资料往往零散且带有片面性。这本书则系统地梳理了美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博弈,从贸易摩擦到汇率操控,再到对日本金融机构的狙击,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作者的叙述充满了悬念感,仿佛是在剥洋葱一般,一层层地揭开事件的真相。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美国如何利用金融手段,一步步将日本经济拖入泥潭的分析感到震撼。读完这部分,我对国际金融领域的权力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为何日本经济会经历如此漫长的低谷。
评分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日本制造业的深切忧虑。书中详细描绘了日本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从曾经的世界工厂,到如今面临来自中国、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技术外流、人才流失、以及日元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等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日本企业在产业升级和创新方面的困境,以及一些传统优势产业的萎缩。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曾经风靡全球的“日本制造”,如今却面临着如此严峻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对一个国家工业根基的拷问。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日本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窗口,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经济数据背后的深层危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