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调查

中国剩女调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爱萍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一 女人的幸福与丈夫孩子无关 罗爱萍    001
序二 女人树大自然直 王蜂    004
序三 阔别十年的回归 江宇    007
开篇语 不再沉默
第一章 21世纪初的“消费剩女”狂潮
媒体的剩女狂欢宴    009
剩女舆论背后的资本推手    022
女人与不婚的名人“公审”    037
第二章 逼婚时代的迷思与困境
规范女性的五大法宝    056
已婚女性的权利困境    074
第三章 从43名受访者看剩女群体
访谈介绍和刻板印象    106
她们是怎么“剩下”的    113
结婚意愿的变化    138
30岁的焦急与成长    157
择偶要求的变化与自我调整    168
一个人的生活与忧虑    180
生育权被剥夺    193
性体验    198
剩女舆论加剧焦虑    205
第四章 父母的介入与角色
策动者:策动相亲和恋爱    210
催婚者:催促结婚施加压力    211
牵线者:四处出击介绍相亲    237
把关者:一道贯穿全程的关卡    239
第五章 应对父母亲戚催婚的策略
五招式化解父母催婚    244
不谈论不来往拒亲戚    250
第六章 “剩下”的职场影响
事业心和个性不被容纳    256
单身要加班 跳槽被怀疑    259
掌控同事的催婚    263
与同事的来往和交流    266
第七章 剩女社会关系网络的伸缩
朋友结婚致朋友圈萎缩    270
单身女性的交友受限制    273
单身同性朋友互相陪伴    276
第八章 她们的故事
芳菲:在失去中找回自我    282
碧影:没有感觉就不断地走路    288
忆意:一直在寻找爱情的定义    293
第九章 挤压剩女塑造“可用”女人
悖论重重的男权择偶观    304
剩女健康问题有阴谋    313
高龄产妇的风险被夸大    326
结婚并不能保证老来有伴    334
第十章 西方和亚洲女性的晚婚不婚潮
西方女性五个世纪的不婚史    340
亚洲女性“二战”后的新选择    353
结束语 向剩女致敬    358
建议信 从现在起为未来做准备    360
附录1 2010年全国25岁及以上分年龄、教育程度的未婚男女数量
附录2 2010年北京20岁及以上分年龄、教育程度的未婚男女数量
附录3 2010年上海20岁及以上分年龄、教育程度的未婚男女数量
附录4 2010年广州25岁及以上分年龄、教育程度的未婚男女数量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近年来,超过了传统意义上合适婚龄而尚未婚配的女性越来越多,年过三十仍单身一人的女性群体正日益庞大。她们被我们称为“剩女”。大众媒体、婚恋网站、电视相亲节目、情感专家、社会名人等各路人马,对剩女穷追猛打,靠扭曲未婚女性的形象收名获利,合谋掀起了一股消费剩女的狂潮。

剩女已经被媒体塑造了一种刻板印象:择偶高标准,并为这个高标准付出长期焦虑不安的代价;总是高高在上,强势、干练、聪明,把追求者远远拒之门外;不是把自己锁在很小的交友圈和工作中,就是孤傲地品味生活;另外一些各方面不算太优秀的剩女,便成了焦虑的怨妇或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恶性循环似的继续跌入“剩”的深渊。

她们真的是嫁不出去而被“剩”下的吗?是谁给她们贴上“被剩下”的标签?

调查发现,大众媒体展现的剩女形象严重偏离实情。这股消费狂潮背后,是各种政治、资本和文化势力的勾结与角逐。不仅是大众女性,演艺界的女明星也被媒体区别对待:嫁入豪门生子被褒扬,不按时结婚被贬抑。“剩女强”和“剩女错”这两种响亮的声音在舆论中不断回响,传达的信息是“女人不结婚就是错”。

本书犀利指出,在婚姻制度不合理、已婚女性陷入多重权利困境的背景下,舆论对剩女的催婚施压大于对已婚女性困境的关注,这是一种畸形的现象。参与诋毁和污蔑剩女的部分名人在书中被记录和批判,误导女性的专家言论被学术拨正。为了反映剩女的生活图景,书中对分布在8个城市、原生家庭在26个城市的43位未婚女性进行了深度访谈,把话语权归还给剩女,让剩女自己讲述自己,展现这个群体的真实面貌,同时引发对媒体所引导的刻板印象的思考。在全球化视野下,本书还梳理了欧美女性的不婚历史和席卷亚洲的晚婚或不婚潮,给读者提供一个对比的坐标,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剩女现象。

用户评价

评分

##立意不错,可惜作者无一专业社会学或心理学学者。书名更是自己打脸

评分

##开头讲资本介入炒作剩女概念,写得很棒!结尾部分写各国家的不婚潮也挺有意思。中间的访谈部分可读性很差,逻辑也混乱,最大的毛病是喜欢采访几个人,截取文献里片段的统计数据,就匆忙给结论,大概是做传媒的坏习惯吧……

评分

##前几十页满满的酸味。好在后面内容尚佳。

评分

##立意不错,可惜作者无一专业社会学或心理学学者。书名更是自己打脸

评分

##针对的不仅仅是剩女歧视,而是性别歧视的方方面面。从逻辑上说不是很严谨,结论也比较片面,但是数据方面做得很好,讨论角度很全面,除了启蒙科普外也是撕逼必备,许多内容例子数据在争论的时候很有作用。但是不建议没有明确平权观念(或者说思想观点不成熟)的人阅读,容易造成狭隘极端的概念。

评分

##很大程度上,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其中的许多分析,甚至我都在和我妈一起讨论,作为婚姻的经历者,她提供了很多已婚女性在婚姻中的看法给我。而我也确实惊叹于,如今亚洲社会对于女性晚婚和不婚的容忍度,以及对女人的污名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很基本的权利,我们都还是完全不具备的,或许是因为身在此山中,我们意识不到中国的婚姻本身对女人的压迫以及法律的不保护,曾经我坚定的认为,婚姻或许是解决剩女问题的唯一途径,现在看来,剩女并不是问题,而是多数人,这个社会的多数人的价值观出现了扭曲,就如同,曾经大家也都认为女人是不应该有选举权的一样。 作为这个社会的占一半能量的人口,是否是我们沉默的太久了。

评分

看了三位作者的序言,差点没扔了,好在后面的内容还可以。算是社会学论著吧,但里面有不少针对还活着的、某些人言论指名道姓的批判和辩驳,这是别的书里从没见过的,好玩。

评分

##立意不错,可惜作者无一专业社会学或心理学学者。书名更是自己打脸

评分

##前几十页满满的酸味。好在后面内容尚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