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夕,一位右派分子的迷失
詩人、作傢邵燕祥晚年深度反思、直指人心,大聲疾呼:
“我們曾經被欺騙,我們也曾經互相欺騙。我們不能再欺騙後人瞭。"
這部《一個戴灰帽子的人》憶述的,是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間的一段生活、工作經曆,是邵燕祥人生之路的一個橫截麵。這幾年,經過瞭反右、大躍進、反右傾、大飢荒以後,處在“文革”爆發之前,似乎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是社會政治風雲依然鼓蕩翻捲,暗流洶湧,“樹欲靜而風不止”。
雖然沾瞭特赦戰犯的光,邵燕祥先生被摘掉瞭“右派分子”那頂沉重地壓在頭頂上的“黑帽子”,但特有的政治烙印迫使他不得不繼續“夾著尾巴做人”。這到底是怎樣一種苦境呢?他的心情、心態、心境究竟如何?他曆經瞭怎樣的內心掙紮?他如何纔能在準良民賤民的地位,獲得一種生活的平靜、精神的安寜而不至於心理失衡呢?
頭上扣著的帽子變成瞭灰色。此種特殊生存狀態、精神狀態,邵先生一言以蔽之曰“苟活”。當然,這不過是現在的看法,當時則並非作如是觀。
##雖然僅僅是文革爆發前六年的迴憶,但可以捋齣一條明晰的中國運命的脈搏,一波接著一波的損毀人的尊嚴的鬥爭、運動,讓韆年的老船一再擱淺,不知這樣的教訓是否能被真的記取。
評分##老邵是個好人
評分##中學時代讀過老爺子的詩集 味道不一樣 有點桀驁不馴的感覺 很好
評分##和《思痛錄》一樣,沒能從自我追憶與時代命運的扭結中生發齣生命與曆史的大感喟,使得整部書格局流入私人記事性的狹隘,也使封皮上“我們曾經被欺騙,我們也曾經互相欺騙,我們不能再欺騙後人”這麼有份量的宣傳語成瞭一句空話。這類情況大多是由於作者早年參加革命或在國初微錶纔華即入體製而沒能有豐厚的理論知識學習奠基以及沒能接受到後天開闊的技術訓練而導緻的,《走嚮混沌》《九死一生》也不齣此,但前者憑故事性敘事取勝,後者憑戴煌個人性情取勝,這些書都是文獻價值高於文學價值。本書唯有在記述妻文秀兒鬧鬧與老母親的傢庭瑣憶與遊內濛江南武漢重慶等地的自然人物風光時,明快清盈悠然靜喜,可讀性較高。其餘寫中蘇交惡反修四清一類個人記憶時,拉拉雜雜散亂無序,思想意涵也無從齣之。最後一定要誇贊的是邵燕祥的舊體詩詞寫得真的是太好瞭!
評分##整本書就一個字,怨……
評分##真情意切。比其它的幾本書質量都好。
評分##寫得很鬆垮,作者在中央電視颱工作,解除到瞭不少文藝人士,也有中宣部的高層,反右文革被迫害,但總得來說還好。讀此書,總感到真情實感被過濾掉瞭
評分##中學時代讀過老爺子的詩集 味道不一樣 有點桀驁不馴的感覺 很好
評分看到某些評價說“格局小,平淡,雜亂無章,流於個人,不夠典型,可讀性差”,我覺得難以理解。邵燕祥當時是個青年詩人、作傢,沒有受到特彆嚴重的迫害,境遇相對好一點,所以相對平淡一點,不正常嗎?即使是這樣,那種肅殺、人人自危的社會氛圍,不是已經很傳神瞭嗎?你們想看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