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戴灰帽子的人

一個戴灰帽子的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邵燕祥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一九六○年
在特赦戰犯時被摘掉“右派帽子”,我得以僥幸迴城
從“人還在,心不死”到一個苟活者的隨波逐流
老藝人信任的朋友,宣傳機器上的“螺絲釘”
老相聲“四大本”,構成瞭“大搞封資修”的罪狀
主食、副食都不夠吃瞭,小官僚們卻在一旁大吃大喝
那麼多人,主要是農民,替我們死於飢餓

第二章 一九六一年
我們將成為爸爸媽媽,我母親將要當奶奶瞭
不問民間疾苦,一心還隻想寫作
戴著枷鎖跳舞,職務寫作也勞而無功
兩條車道溝裏的鮒魚:我和吳小如恢復聯係
他在朝鮮戰場上獲得的軍功章,塞瞭彆人的牙縫
幸存在曆史的夾縫裏,卻常忘瞭自己的政治身份
從“你算老幾”到“脫帽加冕”
妹妹大學畢業能自食其力,父親就退休瞭
跟圖爾遜閤作譯寫《十二木卡姆》唱詞
插敘兩位沒沒無聞的人,那時代也還有純屬個人的不幸
“曆史將宣判我無罪”:自以為和卡斯特羅的心相通
中蘇交惡,鄰居沙安之處境變得尷尬
居民小組長:息事寜人,還是無事生非

第三章 一九六二年
早春似有解凍的消息,但麻木的我已不動心
以文字錶達為生命的需要,落入文網乃是宿命
從古裝的唱詞到洋裝的話劇
內濛古和江南之行:曆史與現實疑真疑幻
開排,停排,復排:《葉爾紹夫兄弟》一波三摺
剛過瞭大飢荒,又“整社”不準“開小片荒”瞭

第四章 一九六三年
被批“煩瑣的傢務事和卑微的兒女情相結閤”
預防政變,丁萊夫將軍奉命進駐廣播局
《葉爾紹夫兄弟》“內部演齣”,我卻高興不起來瞭
改編“階級鬥爭”劇本,遠不如親身挨鬥感受深刻
難得一上五颱山,跟年輕氣象員聚會高山站
對反修波及國內毫無精神準備,還在吟詠“怒書原不作哀音”
半個世紀後暮年迴首,檢點自己過去的足跡
初到重慶:山水市井間徘徊,川劇裏沉湎,曆史中遐思

第五章 一九六四年
告彆山城下三峽,武漢是舊遊之地
李燕、紀維時等的離京,背後有一個“大舉措”
南下溫暖的廣州,卻接到父親病危的急電
寫“反右派”劇本。“小整風”挨整。又獲“優秀劇目”奬狀……
劇團巡演的總結,變成瞭涉及男女關係的批判會
迴憶去瀋陽看話劇匯演,卻像重讀瞭多捲人生的大書
中國爆炸原子彈。赫魯曉夫下颱。我們下鄉“四清”

第六章 一九六五年
苦難的中原大地:西宋莊比土改前的甘肅農村還窮
一窮二白的小村莊,到哪兒找“走資派”的“資本主義道路”?
謝天謝地,這個村莊搞瞭半年“四清”,沒死一個人
摘掉鄭某的地主帽子,三戶錯劃富農改定為富裕中農
多年後泛濫的大吃大喝、公費旅遊,幾十年前隻是規模較小
對官僚主義和特權問題再思考,但沒讀懂德熱拉斯《新階級》
一九六五年初鼕的晉西南之行,給我的“前文革時代”畫瞭句號

不算尾聲的尾聲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文革”前夕,一位右派分子的迷失

詩人、作傢邵燕祥晚年深度反思、直指人心,大聲疾呼:

“我們曾經被欺騙,我們也曾經互相欺騙。我們不能再欺騙後人瞭。"

這部《一個戴灰帽子的人》憶述的,是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間的一段生活、工作經曆,是邵燕祥人生之路的一個橫截麵。這幾年,經過瞭反右、大躍進、反右傾、大飢荒以後,處在“文革”爆發之前,似乎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是社會政治風雲依然鼓蕩翻捲,暗流洶湧,“樹欲靜而風不止”。

雖然沾瞭特赦戰犯的光,邵燕祥先生被摘掉瞭“右派分子”那頂沉重地壓在頭頂上的“黑帽子”,但特有的政治烙印迫使他不得不繼續“夾著尾巴做人”。這到底是怎樣一種苦境呢?他的心情、心態、心境究竟如何?他曆經瞭怎樣的內心掙紮?他如何纔能在準良民賤民的地位,獲得一種生活的平靜、精神的安寜而不至於心理失衡呢?

頭上扣著的帽子變成瞭灰色。此種特殊生存狀態、精神狀態,邵先生一言以蔽之曰“苟活”。當然,這不過是現在的看法,當時則並非作如是觀。

用戶評價

評分

##雖然僅僅是文革爆發前六年的迴憶,但可以捋齣一條明晰的中國運命的脈搏,一波接著一波的損毀人的尊嚴的鬥爭、運動,讓韆年的老船一再擱淺,不知這樣的教訓是否能被真的記取。

評分

##老邵是個好人

評分

##中學時代讀過老爺子的詩集 味道不一樣 有點桀驁不馴的感覺 很好

評分

##和《思痛錄》一樣,沒能從自我追憶與時代命運的扭結中生發齣生命與曆史的大感喟,使得整部書格局流入私人記事性的狹隘,也使封皮上“我們曾經被欺騙,我們也曾經互相欺騙,我們不能再欺騙後人”這麼有份量的宣傳語成瞭一句空話。這類情況大多是由於作者早年參加革命或在國初微錶纔華即入體製而沒能有豐厚的理論知識學習奠基以及沒能接受到後天開闊的技術訓練而導緻的,《走嚮混沌》《九死一生》也不齣此,但前者憑故事性敘事取勝,後者憑戴煌個人性情取勝,這些書都是文獻價值高於文學價值。本書唯有在記述妻文秀兒鬧鬧與老母親的傢庭瑣憶與遊內濛江南武漢重慶等地的自然人物風光時,明快清盈悠然靜喜,可讀性較高。其餘寫中蘇交惡反修四清一類個人記憶時,拉拉雜雜散亂無序,思想意涵也無從齣之。最後一定要誇贊的是邵燕祥的舊體詩詞寫得真的是太好瞭!

評分

##整本書就一個字,怨……

評分

##真情意切。比其它的幾本書質量都好。

評分

##寫得很鬆垮,作者在中央電視颱工作,解除到瞭不少文藝人士,也有中宣部的高層,反右文革被迫害,但總得來說還好。讀此書,總感到真情實感被過濾掉瞭

評分

##中學時代讀過老爺子的詩集 味道不一樣 有點桀驁不馴的感覺 很好

評分

看到某些評價說“格局小,平淡,雜亂無章,流於個人,不夠典型,可讀性差”,我覺得難以理解。邵燕祥當時是個青年詩人、作傢,沒有受到特彆嚴重的迫害,境遇相對好一點,所以相對平淡一點,不正常嗎?即使是這樣,那種肅殺、人人自危的社會氛圍,不是已經很傳神瞭嗎?你們想看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