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 图解易经(白话图解速断版)

正版书籍 图解易经(白话图解速断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永平 著
图书标签:
  • 易经
  • 周易
  • 图解易经
  • 白话易经
  • 速断易经
  • 传统文化
  • 命理
  • 预测
  • 八卦
  • 风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渊清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44750
商品编码:2598388232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2-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图解易经(白话图解速断版)
作者 高永平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9044750
出版日期 2012-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881Kg

   内容简介

一、精美图解。本书采用现代图解手法,穿插200幅精美手绘插图、100多个表格,让你在阅读中拥有清晰的思路和轻松的心情。
二、通俗解读。《易经》的原文很晦涩,本书在全译其原文的基础上,在每一卦每一爻后面都加入“启示”小节,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为你扫清所有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原著的精妙。
三、趣味古图。本书给每一卦都配以古籍《断易天机》中绘制的古图,并对图中谜语般的寓意进行破解。同时,本书将《推背图》中的六十象插入相对应的卦中,作为卦意在历史故事上的延伸。
四、运势预测。本书在每一卦的*后面都加入“运势预测”速查表,工作、感情、财运、疾病等八个方面的运势都可以速查答案。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诸葛八卦村:依据《易经》建造的古村
易学人物传承图
编者序:《易经》也有“傻瓜学法”
《易经》六十四卦卦序
本书阅读导航
六十四卦中的处世之道
上篇 群经之首:玄妙的中国式智慧
章 中国古老深邃的经典
1.《易经》的地位:世界上智慧的书
2.《易经》的由来: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3.《易经》的观念:天人合一
4.《易经》的内核:矛盾的对立统一
5.《易经》的唯物性:排斥神创论
6.《易经》的四大法门:象数义理
7.《易经》的遗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8.《易经》的演绎:山医命相卜
9.《易经》的后代:术数的演变
10.《易经》的两条腿:《经》与《传》
第二章 《易经》的骨架:简单的哲理
1.河图洛书:难解的“宇宙魔方”
2.太极:万物的本源
3.阴阳:古老的辩证法
4.四象:阴阳的消长变化
5.八卦:世界的八种元素
6.重卦:六十四卦的多种排序
7.五行:原始的系统循环论
第三章 《易经》的血肉:系统的结构
1.六爻:六十四卦的基本单位
2.爻位:将事物划分为六个层级
3.爻位的属性:难知、誉、凶、惧、功、易知
4.当位:判断吉凶的基本前提
5.承:阴爻对阳爻的支撑
6.乘:阴爻对阳爻的压制
7.据:阳爻对阴爻的压制
8.比:相邻卦爻的关系
9.应:相隔两位之爻的呼应
10.中:内外卦的两个吉位
11.象形:根据卦形寻找可类比的事物
12.吉凶断语:对爻象的综合推断
下篇 《易经》正文详解
章 起卦预测很简单
1.古老的起卦法:揲蓍布卦
2.简单的起卦法:金钱卦
3.起卦之后:查表断吉凶
第二章 六十四卦详解
1. 乾:乾为天卦
2. 坤:坤为地卦
3. 屯:屯卦
4. 蒙:山水蒙卦
5. 需:水天需卦
6. 讼:天水讼卦
7. 师:地水师卦
8. 比:水地比卦
9. 小畜:风天小畜卦
10. 履:天泽履卦
11. 泰:地天泰卦
12. 否:天地否卦
13. 同人:天火同人卦
14. 大有:火天大有卦
15. 谦:地山谦卦
16. 豫:雷地豫卦
17. 随:泽雷随卦
18. 蛊:山风蛊卦
19. 临:地泽临卦
20. 观:风地观卦
21. 噬嗑:火雷噬嗑卦
22. 贲:山火贲卦
23. 剥:山地剥卦
24. 复:复卦
25. 无妄:天雷无妄卦
26. 大畜:山天大畜卦
27. 颐:山雷颐卦
28. 大过:泽风大过卦
29. 坎:坎为水卦
30. 离:离为火卦
31. 咸:泽山咸卦
32. 恒:雷风恒卦
33. 遁:天山遁卦
34. 大壮:雷天大壮卦
35. 晋:火地晋卦
36. 明夷:地火明夷卦
37. 家人:风火家人卦
38. 睽:火泽睽卦
39. 蹇:水山蹇卦
40. 解:雷水解卦
41. 损:山泽损卦
42. 益:风雷益卦
43. :泽天卦
44. 蝜:天风蝜卦
45. 萃:泽地萃卦
46. 升:地风升卦
47. 困:泽水困卦
48. 井:水风井卦
49. 革:泽火革卦
50. 鼎:火风鼎卦
51. 震:震为雷卦
52. 艮:艮为山卦
53. 渐:风山渐卦
54. 归妹:雷泽归妹卦
55. 丰:雷火丰卦
56. 旅:火山旅卦
57. 巽:巽为风卦
58. 兑:兑为泽卦
59. 涣:风水涣卦
60. 节:水泽节卦
61. 中孚:风泽中孚卦
62. 小过:雷山小过卦
63. 既济:水火既济卦
64. 未济:火水未济卦
附录
1.《系辞传》原文
2.易经名词释义
3.易学古籍概览
4.六十四卦圆图的来历


   编辑推荐
读《易经》之前,我们要知道两个问题:一、《易经》思想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二、高深的道理都在生活中的小事小物上有“映像”,所以没有讲不通的理,只有不知道如何讲通理的人。 学习的“”很重要 多数人并不想在易学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只希望通过学《易经》获得一个认识事物的独特视角,并能用于占筮预测。所以,学习的“”很重要。这正是本书力求做到的。 把“天书”拉回到民间 本书上篇用图解手法全面总结前人对《易经》的研究成果,让每个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脉络。下篇逐卦逐爻解释原文,并提供速查运势的图表。另外,本书配有500多幅插图,为阅读增加趣味,为查找提供便利。

   文摘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天机秘语:古圣智慧的现代回响》 序言 宇宙洪荒,万物生生不息,其间蕴藏着何种神秘的运行法则?人类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古老的智慧之光,穿越时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并非冰冷的教条,而是对生命本源的深刻洞察,对自然规律的精妙解读。本书《天机秘语》正是这样一部试图揭示古圣先哲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并将其以现代人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探索之作。 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许多人感到迷失,渴望寻找到一种能够安顿心灵、指引方向的智慧。我们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古老的典籍,希望从中汲取力量,理解生命,洞悉未来。 《天机秘语》并非旨在提供一套僵化的预言体系,更不是一套玄之又玄的神秘术语堆砌。它是一次对古老智慧精髓的挖掘与提炼,一次关于宇宙、人生、社会相互关系的深度思考,一次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探索。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对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的关怀,对那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思想体系的敬畏,以及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困惑的关切。我们相信,那些被誉为“大道至简”的智慧,并非高不可攀,只是需要我们用一颗开放的心去接纳,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解读。 《天机秘语》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充满启迪的旅程,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深刻联系,去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规律。 第一章:玄思之源——探寻智慧的古老脉络 在翻开《天机秘语》的扉页之前,让我们先回溯那段孕育着不朽智慧的漫长岁月。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先民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与思考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这些早期的思想萌芽,如同种子一般,在后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书将首先带领读者走入中国古代思想的摇篮,探寻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源头活水。我们将追溯太古时代的传说,了解先民们对天地万物的原始认知。随后,我们将聚焦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他们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耀了漫长的历史。我们将探讨他们的核心理念,理解他们是如何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提炼出关于宇宙运行、人生哲理的普遍性规律。 这一章并非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对古代智慧的“溯源”与“提炼”。我们将辨析不同思想流派的异同,理解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影响、不断演进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尝试去捕捉这些古代智慧中那些永恒不变的精髓——关于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天人合一的理念,它们如何反映了对宇宙整体性和事物相互关联性的深刻认知。 我们并非要将读者变成历史学家或哲学家,而是希望通过了解这些智慧的源头,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知框架。理解了这些思想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脉络,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本书后续内容的核心。同时,这一章也将强调,古代智慧并非“古董”,而是“活的”思想,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等待着被重新发现和赋予新的生命力。 第二章:图鉴宇宙——阴阳五行的奥秘解析 万物皆有其根本,而阴阳五行,便是古代先贤们用于描述宇宙基本构成与运行机制的两种重要工具。它们并非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力量和五种基本元素的生动概括。《天机秘语》将以一种全新且易于理解的方式,揭示阴阳五行蕴含的深刻智慧。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告别枯燥的理论,采取“图鉴”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过丰富的图例和生动的比喻,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阴”与“阳”的含义。它们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表里的关系。从日升月落,到男女之别,从寒暑交替,到动静变化,我们将展示阴阳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体现。 接着,我们将进入五行的世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并非指代具体的物质,而是象征着五种不同的属性、能量状态和发展阶段。本书将详细阐述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和相克关系(如木克土,土克水)。理解了这些关系,我们便能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预测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结合大量的现实案例,展示阴阳五行如何应用于理解自然现象(如气候变化、物候规律)、人体生理(如疾病的发生与调理)、乃至社会运行(如人际关系、事业发展)。本书将强调,阴阳五行是一种动态的、系统性的思维模型,它帮助我们看到事物发展的规律,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读者将获得一套全新的观察世界和理解万物的视角。这套视角将帮助我们摆脱单一、线性的思维模式,学会从整体、动态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第三章:乾坤奥旨——解析生命与存在的密码 人生天地之间,渺小而又伟大。我们生而为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着意义,承受着变迁,渴望着幸福。古代智慧,尤其是关于“乾坤”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生命与存在的一套深刻洞见。《天机秘语》将聚焦于此,带领读者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章将从“乾”和“坤”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乾”代表着积极、主动、创造、阳刚;“坤”则代表着包容、承载、孕育、阴柔。我们将探讨它们如何象征着宇宙的创造力和生命的演化过程。从宏观的宇宙生成,到微观的生命孕育,乾坤的原理无处不在。 本书将深入解析“易”的核心——“变”。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理解变化的规律,便是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我们将探讨“易”所揭示的“损益”、“益损”等原理,理解事物如何在变化中实现平衡与发展。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生中的起伏跌宕,如何顺应变化,而非被变化所吞噬。 我们将重点关注“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并非孤立于自然之外,而是自然的一部分。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实现生命圆满的关键。本书将从多个维度,阐述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的行为和心态,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身心健康、事业顺遂。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顺时而动”的重要性。理解不同时期的能量特点,并根据时宜调整自身的行为,是古人重要的智慧。我们将结合现代生活的具体场景,讲解如何根据“时”的规律,做出更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例如,在不同的季节调整作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并掌握一套能够帮助我们在变化中保持内心平静、积极进取的智慧。 第四章:洞察万象——卦象与爻辞的现代解读 当代的我们,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生活,常常需要做出选择,需要判断吉凶,需要理解事物的本质。《天机秘语》将把古老的卦象和爻辞,转化为现代人能够直接应用的洞察工具。 本章将重点讲解如何理解“卦”。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各自所代表的意象和基本含义,将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事物的属性,将其归类到相应的卦象之中。例如,山脉的稳重可以对应艮卦,水的流动可以对应坎卦。 随后,我们将进入“爻”的世界。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都代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和状态。本书将详细解析每一爻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卦中的具体解读。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爻的位置和变化,来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潜在的机遇与挑战。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强调“断”的方法。我们并非要学习一套预测未来的神秘学问,而是要学习一套“断”——即“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通过对卦象和爻辞的理解,我们可以分析当前局势的特点,预判可能的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决策。 本书将打破传统解读的神秘感,将其还原为一种基于逻辑和模式识别的思维方式。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卦象和爻辞来分析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如何判断一项合作的潜在风险,如何理解一段关系的走向,如何把握职业发展的契机。 本章的学习,将赋予读者一种“洞察”能力。它不仅仅是解读符号,更是解读现实。通过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事物发展的蛛丝马迹,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晰路径。 第五章:和谐之道——顺应自然的人生智慧 人生的终极追求,或许并非物质的丰裕,也并非名誉的显赫,而是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和谐。古代智慧,尤其在“顺应自然”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天机秘语》的最后一章,将聚焦于如何将这份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生命的和谐之美。 我们将再次回到“天人合一”的理念,并从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作息、饮食、运动,来与自然的节律相契合,从而达到身心健康。本书将强调,这种和谐并非刻意的压抑,而是顺应生命本身的需要。 “中庸”之道,将是本章的重要主题。它不是平庸,而是适度、平衡。我们将探讨如何在面对冲突和挑战时,保持内心的稳定,避免走向极端。理解“中庸”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工作压力、情感波动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本书还将讲解“知止”的艺术。过度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学会满足,学会放下,才能获得真正的宁静。我们将结合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和物质诱惑,阐述“知止”对于个体幸福的重要性。 最后,《天机秘语》将引导读者思考“返璞归真”的意义。在这个日益复杂和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回归内心的纯净,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物,是获得持续幸福的关键。我们将鼓励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简单之美,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真诚的连接,去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力量。 本书并非一蹴而就的“速成指南”,而是邀请读者踏上一段持续的自我探索与成长之旅。我们相信,通过理解和实践《天机秘语》中所蕴含的古老智慧,每个人都能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和谐,活出更加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 结语 《天机秘语》的旅程至此暂告一段落,但对智慧的追寻永无止境。古圣先哲的智慧,如同深埋在地下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理解,去运用。本书力求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架起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您在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您照亮前行的方向,为您提供安顿心灵的港湾。 愿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启发,能够对自身、对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最终,能够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与和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新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让人对内容产生了好奇心。我通常对于这类传统文化类书籍是比较谨慎的,因为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做出的过度简化,导致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深度。然而,这本的装帧和版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特别是那种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诠释古老符号的尝试,让人感到非常新颖。光是翻阅前几页的目录和引言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脉络上的用心,他们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搭建起一个易学的基础框架。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对于我们这些渴望学习但又怕被专业术语“劝退”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希望接下来的内容,能像这精致的封面一样,给我带来惊喜和启发,真正做到既能让人“懂”,又不失“雅”。

评分

我周末特意去书店把这本书拿在手里掂了掂,感觉用料很实在,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我最看重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会不会过度依赖那些陈旧的、千篇一律的注释。我过去看过几本号称“白话”的易学书,结果发现所谓的白话,不过是用一些更现代但依然拗口的词汇替换了旧的术语,内核还是让人一头雾水。这本书的排版上,似乎在文字和图示之间做了巧妙的留白和穿插,这让我对它“图解”的能力抱有很高的期待。如果能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阴阳、八卦的相互转化过程描绘得清晰明了,那么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这种对阅读过程和信息接收效率的关注,是衡量一本实用性书籍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

评分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大部分的“速断”类书籍都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速成”往往意味着牺牲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究。易经博大精深,如果真的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断事”的技巧,那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字的讲解,更需要对哲学思想的深刻领悟。不过,这本书的“速断版”这个定位,倒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它究竟是如何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提炼出最核心、最实用的判断口诀和流程呢?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本“入门效率工具”,而不是最终的“学术圣经”。我关注的是它能否帮助我快速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决策框架。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步骤和对照表,让我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切入点并得出初步结论,那么这个“速断”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期待看到它在简化流程的同时,如何巧妙地避开概念上的陷阱。

评分

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是,偏爱那些有“互动感”的教材。这类书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讲解理论,看两页就容易走神。我希望看到这本“图解”能够真正做到“动起来”。比如,在讲解六十四卦的结构时,如果能用动态的图示来展示阴爻和阳爻的相互转化和组合过程,那种理解的深度是纯文字描述无法比拟的。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多时候我们记不住那些复杂的卦名和爻辞,如果这本书能为每一卦设计一个鲜明且易于记忆的视觉符号或小故事,那就太棒了。这种注重多感官刺激的学习设计,往往能极大地提高知识的留存率。我期待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更有效、更有趣的学习体验。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书架,发现很多旧书的装帧和内容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审美了,读起来总觉得有些隔阂感。这本新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连接古代智慧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桥梁。我特别希望看到作者如何处理那些涉及到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卦象解读。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易经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预测吉凶,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为人处世的智慧。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贴近现代社会场景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处理职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或者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衡,那它的实用价值将远超普通命理书籍。期待它能展现出易学作为一门“人学”的深刻内涵,而非仅仅停留在术数的层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