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GB/T 50001-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 |||
| 标准编号: |
| |||
| 定 价: |
| |||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
| 发布日期: | 2010-08-18 | |||
| 实施日期: | 2011-03-01 | |||
| 页 数: | 126页 | |||
| 开 本: | 32开 | |||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商品类型: | 图 书 |
| 目录 Contents |
| 1总则 2术语 3图纸幅面规格与图纸编排顺序 4图线 5字体 6比例 7符号 8定位轴线 9常用建筑材料图例 10图样画法 11尺寸标注 12计算机制图文件 13计算机制图文件图层 14计算机制图规则 |
| 内容简介 Content abstract |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l4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图纸幅面规格与图纸编排顺序、图线、字体、比例、符号、定位轴线、常用建筑材料图例、图样画法、尺寸标注、计算机制图文件、计算机制图文件图层、计算机制图规则。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①增加了计算机制图文件、计算机制图图层和计算机制图规则等内容;②调整了图纸标题栏和字体高度等内容;③增加了图线等内容。 |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73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3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图例。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①调整了基本规定中图线内容、图纸比例;②调整增加了图例内容。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政编码:l00048)。
目录
1 总 则
2 基本规定
2.1 图线
2.2比例
2.3 计量单位
2.4 坐标标注
2.5 标高注法
2.6名称和编号
3 图例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商品详情
定 价: 12.00
作 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2-1
版 次:1 页 数:44 字 数:38000
印刷时间:2011-2-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158017752908 包 装:平装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73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建筑制图标准》OB/T50104--200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4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图例、图样画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调整了线宽组合;
2.增加了需要索引的符号图样;
3.增加或修改了图例。
目录
1 总则
2 一般规定
2.1 图线
2.2 比例
3 图 例
4 图样画法
4.1 平面图
4.2 立面图
4.3 剖面图
4.4 其他规定
4.5 尺寸标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对它充满了期待,但更多的是一种“学习任务”的心态。毕竟,建筑制图听起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却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术语和公式,而是先从一个宏观的视角介绍了建筑制图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最终的建筑质量和成本。然后,它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不同类型的图纸,比如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图等,并详细说明了每种图纸的绘制要点和必须包含的信息。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尺寸标注”和“高程标注”的讲解。之前我总觉得标注很简单,就是写个数字,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蕴含着严谨的测量和计算,而且标注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准确性,甚至安全。书里还用了很多图示来对比正确的和错误标注方式,一目了然。我特别喜欢它提到的一些“潜规则”或者说是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些是书本上很难直接学到的,但对于实际工作却至关重要。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不仅教你“是什么”,更教你“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
评分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之前对建筑制图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觉得它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复杂的制图规则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轴线”和“网格”时,用到的类比。作者将轴线比作建筑的骨架,将网格比作建筑的筋络,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支撑起整个建筑的结构。书中的图示非常丰富,而且清晰度很高,每一张图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我最看重的是,它不仅仅讲解了“画什么”,更强调了“怎么画”。比如,关于“比例”的讲解,它不仅解释了常用的比例,还详细说明了在不同图纸类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以及比例对图纸信息传达的影响。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建筑制图的世界,让我从最初的畏惧,变成了现在的热爱。
评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建筑。我一直以为,建筑设计就是画好看的图纸,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制图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它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要求,更是逻辑性和严谨性的体现。我非常喜欢它在讲解“图例”和“符号”时,所展现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符号,而是将它们按照功能和类型进行了分类,并且详细解释了每一个符号背后的含义和作用。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总图制图”时,对场地规划、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等方面的细致描述,这让我看到了建筑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一张好的总图如何能够展现整个项目的宏观蓝图。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张严谨的建筑图纸,不仅仅是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的指南,更是设计师思想的载体,是项目成功的基石。它让我对建筑制图这门“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渴望深入学习。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动手派”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理论学得再好,不如实际操作一遍。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将抽象的制图规范转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画”,更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画”。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关于“剖面图”的讲解,它非常形象地解释了“剖切”的概念,并且通过不同剖切角度的对比,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同一栋建筑在不同视角下的形态变化。而且,书中的很多示例图都非常精细,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条线的意义,每一个符号的用途。我甚至跟着书中的例子,用简单的软件尝试着画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和立面图,虽然我的软件操作还比较生疏,但按照书中的指导,我居然也能画出基本的样子,这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这本书让我明白,制图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设计理念的传达。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线条和符号来表达建筑的空间感、功能性甚至美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建筑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看到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时,总会好奇它们背后的设计过程。这本书,虽然封面看起来有点“硬核”,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却被深深吸引了。它不仅仅是一堆枯燥的图纸和符号,而是一门如何用图形语言来表达建筑灵魂的艺术。书中对每一个图例的解释都详尽入微,从线条的粗细、符号的含义,到尺寸标注的规范,甚至是图纸的排版和比例,都讲解得一丝不苟。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投影”的部分,一开始觉得有点抽象,但作者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比如我们看影子,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而且,它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上的经典建筑案例,讲解了这些案例是如何运用当时的制图标准来呈现的,这让我对建筑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实践性非常强。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建筑师在手把手地教你。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跟着一些练习题,我尝试着自己画了一些简单的图形,虽然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按照书中的指导,我慢慢找到了感觉,画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有模有样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制图不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连接设计师想法和最终建筑形态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