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變——李零考古藝術史文集》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李零先生最新的論文選集,主要圍繞作者關注的考古與藝術史領域,收入2008—2014年發錶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築磚瓦、雕刻繪畫、藝術中的動物形象等主題。文章內容多由考古遺物、遺跡入手,結閤曆史學、藝術史與古文獻學,考察各類文物的型製與藝術錶現手法,或探究其淵源流變,或尋繹外來文化與古代中國文化的交流與相互影響。之前作者齣版有《入山與齣塞》(2004年齣版)、《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2007年齣版)等,本書是在它們之後新寫作的同類文章結集。
##買你一堆書,看到這本,發現你不懂藝術,可惜瞭
評分##裝幀考究、彩印精美、圖文並茂,以至於形式超過瞭內容,襯得李零文字水瞭,對古代器物解讀精湛,《說馬》《說鼎》《角帽考》三篇最佳,尤其《角帽考》配圖,看得人虎軀一震,必須五星瞭。。。
評分##李零先生第三冊有關考古藝術史文集一口氣讀瞭,因為很多篇以前都陸續在各類雜誌上讀過,所以翻得比較快。 裝幀一改《我們的中國》的粗製濫造,特意查過,編輯不同瞭,設計還是同一個工作室,責任印製是同一人,印刷商有瞭更換。 李先生視角獨特,文筆也比較口語詼諧。幾處比較有意思: “(用考古資料研究藝術史)隻要我還健在,還有時間,還有精力,我會繼續玩下去”,“(考古挖齣來的東西)無論漂亮不漂亮,萬變不離其宗。他們壓根兒就不是什麼fine arts。”,“有人認為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就是把博物館變成美術館,那是倒退,肯定不對。”(自序) “看文物,我有個癖好,就是喜歡奇,喜歡特,喜歡難得一見的東西,多瞭就沒意思,哪怕非常精美。”(說冰鑒) 不一一列舉。無論各篇的學術結論,格局和視野值得學習。
評分##之前對李零先生並不熟悉,本書體現的寬闊視野著實讓人耳目一新(這點是另一位文博大傢孫機先生的不足之處),跨文化、跨時期的比較視角是藝術考古的不二法門,印刷很精美,閱讀體驗很好,這樣嘛,也就意味著貴、貴、貴!
評分##補瞭一個注。很好啊。
評分##純彩頁談兵器、動物和房中術,有圖清晰明瞭,名物描述堪稱典範,文章雖然中心較散,但內容豐富,值得細讀。
評分##純彩頁談兵器、動物和房中術,有圖清晰明瞭,名物描述堪稱典範,文章雖然中心較散,但內容豐富,值得細讀。
評分##考據中古文字和古音韻學的部分看不懂之外,其他都非常好看!學術性的好看,雜談式的有機鋒,更好看~從前太孤陋,不知道李零老師和當代藝術還有這麼廣泛的聯係呢~
評分##早些年,就對六朝石刻的石闢邪麒麟等猜想來自西亞獅子雕塑,但是沒有下精力去研究。這會看到李零教授詳細論述,大受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