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5
◆在社會環境中深入洞悉人性的開山之作, 幫助每個人更好地認識自己、豐富生命!
◆揭開人類內心隱私的心理學經典之作,一本書讓你看透和瞭解自己和周圍的人!
◆以真實的心理治療案例和社會教育經驗為實踐基礎剖析人性的傳世經典讀本!
◆閱讀本書你將獲得如下功用:洞悉人性、認識他人;減少交際摩擦;贏得他人贊同;避免無益的爭辯;提升你的氣場;增加成事能力;更快融入新環境!
《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用簡明通俗的語言介紹瞭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並對這些原理的實際應用進行瞭闡述,對人的性格進行瞭科學剖析,著重強調瞭人的社會性和社會感,強調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形成性格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旨在幫助普通人正確理解人性,更好地處理日常關係,減少生活行為中的錯誤。本書的任務正是要幫助人們更透徹地理解人性。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傢、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一個充滿瞭矛盾與衝突的構件,而阿德勒則不同,他認為健康的心理是成功人生的主要推力,因而將心理看作可以幫助個人達成未來目標的有機整體。其代錶作有《生活對你意味著什麼》(又名自卑與)、《兒童教育心理學》、《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第一部分 人的行為
第一章 精神
(一)精神生活的概念與前提
(二)精神器官的功能
(三)精神生活的目的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會性方麵
(一)絕對真理
(二)對社會生活的需要
(三)安全與適應
(四)社會意識
第三章 兒童與社會
(一)嬰兒的處境
(二)睏難的作用
(三)人作為社會存在物
第四章 我們所處的世界
(一)世界的結構
(二)世界觀的組成要素
(三)幻想
(四)對夢的初步認識
(五)移情與認同
(六)催眠與暗示
第五章 自卑感與力求認同感
(一)兒童早期的情形
(二)自卑感的補償:求得認同和優感
(三)人生的麯綫圖與世界觀
第六章 生活的準備
(一)遊戲
(二)注意力的集中與分散
(三)過失犯罪與健忘
(四)無意識
(五)夢
(六)纔能
……
第一章 精神
(一)精神生活的概念與前提
在我們的印象中,精神隻是一種能夠自由活動、有生命跡象的,屬於生物範疇內的一種存在形式。在自由與神靈之間存在著一種穩固的關係。而那些在大地上深深紮根的植物則是沒有必要擁有精神的。假如某一天,我們發現周圍的植物也具備産生情感的能力及思考問題的功能,那將是一件多麼荒唐的事情。如果說植物也可以接受那些命中注定的痛苦,抑或是提前感受到一些無法逃脫的災難,那對於我們來說將是無法想象的。同樣,我們也無法想象植物怎樣運用自己的意誌力,並且理智分析問題,感受自由。如果是這樣,植物的自由意誌和理智就不可能成為一種現實。
在精神生活與身體運動之間,始終有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因果聯係,這就造成瞭動植物在本質上存在著極大的不同。所以,我們在研究精神生活演變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地加以思索,其實一切運動之間都存在著不可避免的關聯。那些能夠和外界變更産生關聯的一切苦難,都要求我們在精神層麵可以提前感知到即將産生的痛苦或磨難,並知道怎樣進行經驗的積纍及發展擴充自己的記憶,用以適應周圍的生存環境。因此,我們可以得齣這樣的結論:我們的精神生活和身體的運動是不能被分割開來的。生物能夠進行自由運動是其在精神層麵獲得一切發展的首要前提。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運動會令精神生活也隨之緊張起來,並且會給精神層麵的強度提齣更高要求。如果我們已經基本掌握瞭一個個體的所有運動規律,那麼,我們就可以斷定他在精神層麵的活動已經間斷瞭。偉大的人都是由自由的精神所造就的,而強製性的手段隻能扼殺偉大的種子。
(二)精神器官的功能
假如我們在分析一個人精神器官功能的時候是以上述的觀點作為基調的,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所研究的其實是生物遺傳能力的發展,很多生命體就是用這個可以防守也可以進攻的功能對周圍的一切做齣相應的反應的。精神生活中既有尋求安逸的部分又有積極進取的元素,精神生活的目標是讓人類在他們所生存的星球上不斷地繁衍生息,並且在安全的環境中獲得一些良性的發展。如果我們對這樣的結論並不否認,那麼,我們所做齣的分析就會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我們會堅信真正意義上的精神概念必然含有這樣的元素。我們無法想象假如與外界完全喪失聯係,那將是怎樣的一種精神生活。我們頭腦中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生活必然是與周圍的環境産生各種交集的,它能夠識彆來自外界的刺激,並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刺激做齣相應的反應。在這個過程中,它會自動刪除那些不能用來維護自身利益或對抗自然災害的能量,或是通過一些其他的途徑依靠這樣的能量來維護自身的安全。
以上的現象是很常見的。它們與生物本身具有緊密的聯係:人類的品行、肉體特質及人格中所存在的缺點和長處。這是兩個徹底對立的概念,這是因為站在我們的角度上來看,某些領域中的個彆器官到底是好是壞,這兩種狀態完全是對立存在的。而它們的價值也隻能在一個人所處的具體環境中纔可以得到驗證。我們都知道,在某種程度上看來,人的腳也就是退化後的手臂。那些需要以爬行的姿勢進行活動的動物在聽到這個結論時一定會覺得糟糕透瞭。然而,對於雙腳踩在大地上行走的人類來說,這樣的結論卻是再好不過瞭,當然,沒有人希望自己依舊擁有那雙“正常”的手臂,而不想擁有已經“退化”瞭的腳。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像平常人那樣,不應該將自卑作為引起罪惡的元凶。隻有將它放置到一定的客觀環境中纔可以分清它的優劣。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宇宙中的各種關係是那麼復雜多變,比如有白晝,有黑夜,有艷陽天,有原子和分子的運動及個人的精神活動等,而這些因素對於我們的精神世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