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一切都已時過境遷,物去人非,連那個時代種種標誌物都成瞭收藏品,但它在社會生活裏和我的心裏卻還時隱時現,並使我不得安寜。
這一次,馮驥纔講述自己的“文革”十年
曆史不是他者,它已是你生命深處的一部分
##馮驥纔的文字略有欠缺,但作傢的良心可敬。
評分##文字真的很神奇 字字句句沒有大喜大悲 可是那種心裏的無助 痛苦 絕望都紮進瞭你的心裏
評分##避重就輕,自己齣身一筆帶過,抄傢批鬥長篇纍牘,頂著口述史名頭的流水賬,比高爾泰《尋找傢園》差太多瞭,高爾泰那種境遇纔叫無路可逃,看在有點文革細節的份上加一星。。。
評分##略顯單薄
評分##20161112北新網,20161120收到。20161125、1127翻一遍。寫得略簡略,十年寫瞭十萬字,但可讀。抄傢、謠言、藏稿,還可以。本係列還有四種,估計以後應齣閤訂本。
評分##樂觀堅強的馮老師,所以老天爺纔垂憐他吧。要感恩活著,要珍惜自由。
評分##還行吧,幾個小時就看完瞭,很少看他的作品,文筆功力就是這個水平嗎
評分##最近同時在讀《暴風雨的記憶》和《無路可逃》,此前讀瞭《我與父輩》,總算搞清楚瞭三位作傢並不是同個時代的。文革開始時,馮驥纔已參加工作、北島還在北京四中,而知青上山下鄉時閻連科隻是個孩子。但為什麼總會覺得他們是一代人呢?可能和文字風格有關。上學時讀過馮驥纔的散文《珍珠鳥》和一些短篇小說,總覺得他的文字市井且輕盈,而閻連科的文字太過沉重,北島仿佛永遠年輕。但讀瞭馮驥纔的自傳,纔更佩服他那份輕盈,仿佛是與生俱來一般,即使在那個年代也沒過多怨天尤人,還苦中作樂。無論是迴憶他的傢兩度被毀,兩度從廢墟上重建,還是一些同事在文革時鬥人的殘酷冷漠,他就像講故事一樣,仿佛自己是旁觀者。但是反思用文學進行抗爭時,他依然為自己某些時候被“異化”而慚愧。雖然這本書言有盡,但似乎有更多未言說的潛伏在文字後。
評分##避重就輕,自己齣身一筆帶過,抄傢批鬥長篇纍牘,頂著口述史名頭的流水賬,比高爾泰《尋找傢園》差太多瞭,高爾泰那種境遇纔叫無路可逃,看在有點文革細節的份上加一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