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设计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意味着设计师具备一种由内而外的设计思维方式,首先发现一种有用性,并确定内容或功能(机能),然后设计相适应的交互界面和形式。而对于信息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由外而内的设计方式,即先确定输入输出方式和用户使用的行为,设想未来的生活方式,然后考虑内部系统实现,甚至很多设计创意是从已有交互方式出发,寻找相匹配的功能和内容,就像将Kinect移用在其他场合,如用于测量视力、试衣间或外科手术台前。
交互和形式层面存在更多的共性,不同的产品界面之间存在可借鉴性,或者说可比性,这造成了不同产品之间用户期望的相互影响。一个新手机的使用经历可能会改变对一个车载系统的体验,反之亦然。这就要求交互设计师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产品的交互形式。交互设计总是存在一些永恒的话题:系统是否“清晰地表达了它的使用方法”,效率如何,视听觉美感,触觉的舒适性,新的用户行为的文化适应性等,在本书的后续章节我们会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以我现在的水平只能对表现层的章节有点感悟,是值得再读几遍的书。
评分坦白说,最开始对于国内交互设计专著是抱持怀疑态度的。认真看完后,觉得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固然对已存的理论有诸多援引,作者还是有很多自己的实践和见解。倡导动手和对技术的好奇,行文流畅又不失幽默感,值得一读。
评分##交互设计师是人类行为学家,懂信息技术,逻辑线框图,美学,格式塔心理学,社会,人文各种~
评分##“就像画家了解颜料特性一样,交互设计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可行性的边界。” 交互设计师=设计师+工程师+行为学家+……
评分##第二章全书精华,时看时新。对于野狐禅出身的交互设计师强推。
评分##二刷卡
评分##教科书不亏是教科书,有点难啃…
评分##这是我看的最快的一本工具书了,对于交互系统性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评分##知识全面,具有指引性,确实是一本比较好的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