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典音乐,也要知道创作音乐、诠释音乐以及参与音乐制造的那些风云人物。
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歌唱家、音响工程师、音乐经纪人……他们如何闯荡乐坛,是通过真材实料还是高超手腕甚至歪门邪道获得成功?且听“英国名嘴”莱布雷希特为您细细道来。
“一个梦想就像一出爱情剧,有它自己的时间架构,满足来得越晚,倒可能越甜蜜……业余指挥家卡普兰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需要第二目标;在艺术中不存在玩物丧志。”
“《波莱罗》使得拉威尔在20世纪初获得了全球声誉,每位指挥都希望指挥这部作品——虽然一部出毛病的节拍器也能完成任务。”
“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有流言说索尔蒂会送给他睡过的女歌手白色貂皮大衣;另一个版本说他睡过的女歌手会自己买一件白色貂皮大衣炫耀这种亲密关系。”
“大提琴家伊瑟利斯很可能是对的:巨人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对于我们的时代,更多的教育、更多的亲近才是正途。”
“我们有一次在BBC演播室里为古典音乐会的听众衰减而争吵。查尔斯•罗森带着一种高贵的蔑视缓缓吟道:“有一次,我的独奏会只有15个人参加。当然,其中12个都拿过诺贝尔奖……”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相比之下“那些事”要好玩得多。这本给我的感觉是:作者虽然骂起纳粹卡拉扬来不遗余力,但终究还只是一个崆峒老白男
评分##莱布雷希特的文笔还是很好的,虽然带有媒体人常有的夸大其词博眼球的毛病。这本八卦博文集虽然重点跟音乐本身关系不大,但书中每一个人物至少更像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类似“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样讣告式的标本。
评分##可惜小克只有短短的一小章
评分诺大嘴~八卦量足够古典乐八卦爱好者们消化个4、5年的~
评分##这书当有kindle 版。挺重的。不过好看。刻薄好看
评分诺大嘴~八卦量足够古典乐八卦爱好者们消化个4、5年的~
评分##好看到想买下来收藏!翻译也很棒,就是有些人名忘了打英文出来(对于外行是不是加一点注释会更好)。身为犹太人,看得出老莱都偏爱犹太音乐家,通篇其实只见“马勒”二字,足见对马勒的喜爱了。and可以从图书馆借到这本去年7 月才出版的书,比心感恩!
评分##中国儒家文化讲,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文论对于批评家和作家关系的理想表达。它要求批评家在阐释作品时,要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在音乐评论方面,也是一样。身为英伦古典乐评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作者从古典音乐中的作曲家、指挥家、表演艺术家等不同身份,将他们的私人生活,从走出演奏厅的那刻起,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率直得甚至有些从音乐中剥离了,因而也就娱乐性高于艺术性了。
评分##可惜小克只有短短的一小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