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司法适用研究》聚焦受贿罪,对重点疑难实务问题和法律、司法解释的理解适用进行深入探究,并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和典型案件来印证和说明所论主题,同时着眼于系统梳理和解析有关受贿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回答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受贿罪法律适用问题,视角独特、新颖实用,对司法实务部门工作者办理受贿案件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郭竹梅,女,1979年5月4日生,河南孟州人。1997年至2004年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自2004年至*人民检察院工作,主要在公诉厅从事职务犯罪案件指导和办理工作,参与指导办理了几十起省部级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参与了多部司法解释文件的研究论证和起草工作。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被授予“中央国家青年五四奖章”,被确定为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系检察*西部讲师团授课教师。
郭竹梅同志工作之余注重理论研究,在《人民司法》《人民检察》《法学杂志》《当代法学》《刑事司法指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涉及减刑制度、挪用公款、重大责任事故、持有型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贪污贿赂犯罪刑事司法若干问题探析》一文在2016年中国刑法学年会上获奖;参与了《刑罚变更执行法律监督制度研究》《检察*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刑事公诉案件证据审查指引》等书籍的编写工作;出版专著《受贿罪新型暨疑难问题研究》。
*章绪论
*节我国受贿犯罪概况
di二节我国受贿罪的立法概览
一、我国加入的有关打击腐败犯罪的*公约
二、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受贿罪的主要规定
di三节我国受贿罪的研究现状
di四节本书的研究视角
di二章受贿罪的基础理论概要
*节受贿罪的概念及构成
一、概念
二、构成
di二节受贿罪的类型
一、法定分类
二、学理分类
di三章“贿赂”的有关问题
*节我国关于贿赂范围的有关规定及理论观点
一、我国关于贿赂范围的有关规定
二、我国关于贿赂范围的理论纷争
di二节确定贿赂范围需要参酌的因素
一、*公约、国外立法例与我国立法传统
二、受贿罪侵害的法益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三、我国送礼文化传统与当前反腐败形势
四、贿赂范围的扩张与刑法的谦抑性
di三节我国贿赂范围的理性界定
一、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贿赂范围的*平衡点
二、司法解释扩大贿赂范围之合理性分析
di四节贿赂范围确定之疑难问题
一、“性贿赂”应否入罪
二、“经济性好处”与“财产性利益”辨析
di五节贿赂物价值之确定
一、确定贿赂物价值的坐标系
二、影响贿赂物价值认定的因素
三、价格鉴定和认定问题
di四章受贿罪的主体要件
*节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厘定
一、立法及司法解释沿革
二、现阶段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标准
三、“从事公务”之管见
di二节几类特殊主体的身份认定
一、医生、教师、裁判等主体的身份认定
二、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认定
di三节完善受贿罪主体规定的立法建言
di五章受贿罪的谋利要素
*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素
一、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脉络
二、“职务”和“职权”概念澄清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类型
四、索取型受贿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di二节“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
di三节斡旋受贿的谋利要素
一、“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研析
二、“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研析
di四节“不正当利益”的界定
di五节谋利行为构成犯罪的罪数问题
一、想象竞合犯抑或牵连犯
二、相关规定评析
三、谋利行为构成犯罪的处断类型
di六节经济受贿
一、经济受贿是否需要具备谋利要素
二、构成要素解析
三、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di六章受贿罪的“情节”
*节关于一些“情节”规定为入罪条件的思考
di二节“情节”的重复评价问题
di三节一些“情节”的理解问题
di四节“情节”的把握运用
di七章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节受贿罪共同犯罪相关司法解释评析
一、相关司法解释的类比与分析
二、关于“通谋”要件的规定
三、关于“共同占有”要件的规定
di二节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基本学理类型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同实行犯
二、国家工作人员教唆、帮助非国家工作人员犯受贿罪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教唆、帮助国家工作人员犯受贿罪
di三节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的认定
一、近亲属与其他特定关系人认定受贿共犯可适当区别对待
二、近亲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共享贿赂问题
三、近亲属代为收受财物的行为定性
四、特定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di四节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等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定性
一、定性问题理论之争
二、有关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
三、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等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共同受贿之定性
di八章受贿罪的既未遂
*节受贿罪的既遂标准
一、我国犯罪既遂标准理论之争
二、受贿罪的既遂标准
di二节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竞合
di三节受贿既未遂认定若干疑难问题
一、关于“廉政账户”的法律思考
二、收受借据行为的既未遂判定
三、收受财物后又委托请托人保管的既未遂判定
四、收受银行卡未取现的既未遂判定
di九章若干新型受贿犯罪
*节交易型受贿
一、交易型受贿的典型类型
二、受贿数额的计算和认定
三、罪与非罪的界限
di二节干股分红型受贿
一、对于“干股”及“干股分红型受贿”的理解
二、受贿数额的计算和认定
三、干股分红型受贿疑难问题的认定
di三节合作投资型受贿
一、合作投资型受贿的主要类型及数额认定
二、罪与非罪的界限
三、与其他受贿形式及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界限
四、合作投资型受贿疑难问题的认定
di四节委托理财型受贿
一、“委托理财”概念解析
二、委托理财型受贿的主要类型及数额认定
三、罪与非罪的界限
四、委托理财型受贿疑难问题的认定
di五节赌博型受贿
一、赌博型受贿的类型
二、认定中需要把握的要素
三、赌博型受贿与赌博罪的关系
di六节挂名领薪型受贿
一、挂名领薪型受贿的成立范围
二、认定中需要把握的要素
di七节权属未变更型受贿
一、收受房屋、汽车等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能否作为犯罪处理
二、收受房屋、汽车等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是受贿既遂还是未遂
di八节退还上交型受贿
一、全面理解收受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的有关规定
二、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国家工作人员退还或上交问题
三、影响退还或上交财物是否构成犯罪的主客观因素
di九节离职型受贿
一、事前有约定的职后受财型
二、事前无约定的职后受财型
三、职后斡旋受财型
di十章受贿罪关联犯罪
*节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一、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罪的关系
二、解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限和转化问题
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贿赂犯罪中的体系地位
di二节行受贿对合及居间行为的认定
一、相关司法解释引起的问题
二、行受贿对合情况下的罪名和数额认定
三、介绍贿赂罪的成立空间
四、“截贿”行为的认定
di三节受贿罪与其他犯罪牵连关系之辨析
di十一章贿赂犯罪的追诉时效
*节追诉时效有关规定解析
di二节新旧刑法和司法解释的交叉选择适用
di三节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
di四节累计计算情况下的追诉时效
这本书的书名《受贿罪司法适用研究》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系列可能涵盖的法律问题,比如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区分受贿罪与一些非罪行为,这常常是辩护律师和法官们面临的难题。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对一些常见的“灰色地带”行为进行深入的辨析,例如礼品、宴请、旅游等,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受贿,什么情况下又属于正常的人情往来。对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个构成要件,其涵盖的范围有多广,在实际办案中是如何认定的?是否会讨论一些新型的受贿方式,比如通过“代理人”或者“期权”等隐蔽手段进行的受贿?《刑事立法司法解释》部分的加入,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理论基础会非常扎实,它可能会梳理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并对其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对于理解国家在反腐立法上的思路和方向非常有帮助。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重要的司法解释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受贿罪的相关司法解释,以及这些解释是如何指导具体案件审判的。这本书的内容是否会包含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来展现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司法解释是如何为这些应用提供指引的。
评分收到这本《受贿罪司法适用研究》真是太惊喜了!一直对中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关于职务犯罪的部分。郭竹梅教授的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觉得内容会非常扎实。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受贿罪”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度剖析,不知道会不会涉及一些历史沿革,以及它在不同时期司法实践中的演变。而且,“司法适用”这个词非常关键,意味着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会紧密结合实际案例,去探讨如何在具体的案件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条文。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法律实务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受贿”行为的各个构成要件的,例如“非法收受”的含义,以及“财物”的范围是否涵盖了非物质利益。而且,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罪与非罪的界限就在于细节,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细微之处呢?尤其是在当前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对受贿罪的精准适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或者对一些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其“法律实务”导向性上。《包邮26省【中法图】正版》这个副标题,让我想象这本书的发行可能带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不知道书中是否会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在反腐败领域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并与中国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这对于拓宽研究视野非常有益。具体到“受贿罪司法适用研究”这个核心内容,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对不同类型受贿罪的深入探讨,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以及一些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例如公司、企业人员的受贿)。两者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是否有显著差异?书中是否会探讨在一些复杂的受贿案件中,如何进行证据的收集、固定和审查?尤其是在跨地区、跨国界进行受贿的情况下,证据的取得和认定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例如在进行证据审查时,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如何排除非法证据,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办案。而且,这本书如果能对近年来的一些典型受贿案件进行案例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理,那将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收到这本《受贿罪司法适用研究》真是太好了!一直对中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关于职务犯罪的部分。郭竹梅教授的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觉得内容会非常扎实。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受贿罪”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度剖析,不知道会不会涉及一些历史沿革,以及它在不同时期司法实践中的演变。而且,“司法适用”这个词非常关键,意味着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会紧密结合实际案例,去探讨如何在具体的案件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条文。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法律实务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受贿”行为的各个构成要件的,例如“非法收受”的含义,以及“财物”的范围是否涵盖了非物质利益。而且,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罪与非罪的界限就在于细节,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细微之处呢?尤其是在当前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对受贿罪的精准适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或者对一些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受贿罪司法适用研究》让我感觉它是一本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刑事立法司法解释》的出现,预示着这本书的法律依据会非常充分,并且会紧扣最新的法律规定。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对“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行贿和受贿是否会形成牵连犯,或者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主从犯?对于受贿罪的量刑问题,我也非常感兴趣。不知道书中是否会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例如受贿数额、次数、造成的后果等,对量刑的考量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在量刑实践中,是否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量刑指导意见?此外,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法律条文的理解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对受贿罪理解的新趋势,或者对一些存在争议的法律条文提出新的解读?例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虚拟货币等新型财产形式的出现,是否会对受贿罪的构成带来新的挑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