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与十四行诗:里尔克诗选》收入的《杜依诺哀歌》和《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里尔克晚年呕心沥血的杰作,也是20世纪诗歌的重要里程碑。本诗集除收入这两部重要诗作外,还附有译者、外国文学学者张德明教授对每首诗详细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里尔克深邃厚重、广阔多义的诗歌世界。
里尔克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瓦莱里
里尔克的世界使我感到亲切,正因为苦难的中国需要那种精神。——冯至
他(里尔克)本身就是一部有关现代诗歌的写作奥秘的启示录。——臧棣
我们是不可见之物的蜜蜂。我们疯狂地采集看得见的蜂蜜,贮藏在金色的蜂箱里。《哀歌》表明我们正着手于这项事业,就是这些持续不断的转换,把我们所爱的可见之物和可即之物化为我们的天性的不可见的振荡和感动,这种振荡和感动会将新的振荡频率输入宇宙的振荡频道。——里尔克
我是怎样将它做成的,当做献给俄耳甫斯的一个“祭品”!——何为时间?——何时为当下?跨越如此漫长的岁月,怀着完满的幸福,它驰入我豁然敞开的感觉之中。——里尔克
##倒不是觉得晦涩,而是明明叙事性的理性诗歌,却没有在我脑海中形成哪怕或明或暗的具体情境和影像,太冷静了,有点冰凉悲壮的感觉。
评分##如果说波德莱尔善于凝视深渊,那么里尔克无疑是永远仰望天堂的那个人。他的诗歌闪耀着虔诚的光环,将自身对于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索和理解完美融合在沉静克制的文字里。说是哀歌,但哀而不伤,是古希腊式的悲观主义,用诗歌这种伟大的艺术沉思驱散痛苦的阴云。就像他本人在《致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说道的:“事情艰难,就使我们更有理由为之。”
评分##某些语句、思想会有些共鸣点。外国诗歌最好还是读原文吧。
评分##特别喜欢张德明先生对于杜伊诺哀歌第一首的翻译,太好了,就写足以五颗星。
评分##绝对是我读过最棒的诗选!解读总体来说也算得上精彩,点到为止~
评分在佩索阿的诗中,哲学与事物本身完全剥离,玄之又玄,形成一种奇妙的由逻辑创造的诗,与此同时,佩的诗歌反主为客,仅成为他表达哲学思想的工具(非贬)。在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里,哲学与诗歌(事物)完美的交融,呈现饱和的状态,严谨的形而上思维,柔软的诗意,坚硬的词语(事物)。(翻译的生硬依旧是硬伤!)
评分##故弄玄虚最无聊,内省的沉思没有转化成明朗或动人的语言。诗歌的本质和家园只能是语言,翻译之后没有诗,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口锅是诗人的还是译者的。
评分##补记
评分##第一次接触里尔克是在初中的时候,《秋日》给了我深深的震撼。高中读了冯至先生翻译的给青年诗人的信,还有绿原先生选译的里尔克集子,无论是信还是布里格随笔我都很喜欢,但这些在哀歌与十四行诗面前,都成了边角料。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对里尔克的喜爱与仰慕,在我心中他和杜甫一样属于最伟大的行列。张德明先生的译文虽然不够美,但是足够清晰,他正文后附的解读也非常不错,对读后模糊的读者有所启发,对颇有感受的读者是一个交流和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