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的期待,想通过这套“全套3本”的习题集来对我2018年的中级会计备考进行一次彻底的查漏补缺,结果体验感差到需要我用最苛刻的笔触来描述。重点不在于它有没有错别字或者排版如何,而是它在逻辑构建上的缺陷。翻开第一册关于《财务成本管理》的部分,其习题模块的编排似乎是随意堆砌的。比如,本应按章节逻辑递进的计算题组,却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跳跃到完全不相关的知识点,这对于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是极其不利的。一个好的习题集,应该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知道如何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但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零散笔记的集合体。举个例子,关于“资本结构决策”那一章,它提供的解析竟然直接跳过了“边际资本成本(MCC)”与“平均资本成本(AAC)”的计算过程,直接给出了最终的数值,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数字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来的,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价值。我尝试用它来模拟一次完整的自测,结果发现很多计时练习的题目,其难度系数和知识点分布与当年的真实考试情况严重脱节,感觉更像是在做几年前的模拟卷,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如果辅导材料不能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和严密的逻辑推导,那么它存在的意义何在?只能说,它在提供“数量”上达到了“三本”的要求,但在“质量”上,实在愧对“精讲精练”这四个字。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套书在“精讲”环节的薄弱之处,这对于那些自学能力一般的考生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准则背后逻辑的洞察,而这套书的讲解部分,往往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对于“为什么是这样”的深层原因探讨几乎是空白。以“收入确认”为例,当涉及到“分阶段确认”和“时点确认”的区分时,教材通常会给出详细的判断标准,而这本书的解析,常常只是简单地罗列几个条件,然后就导出一个结论,没有对这些条件背后的经济实质进行深入剖析。这就导致,当考试题目稍作变化,稍微偏离了书本上预设的固定模式时,考生就会立刻陷入迷茫,因为他们没有建立起灵活的知识框架。我甚至发现,在某些复杂的税务处理案例中,它引用的税务法规版本似乎滞后了,虽然仅仅是微小的条款变动,但在进行实操计算时,就会得出与当前税务要求不符的结果。对于一个以追求高分和精确性为目标的备考者而言,这种不确定性和知识的滞后性是绝对无法容忍的。它更像是一份过时的讲义,而不是一本与时俱进的、能够提供深度思维训练的辅导工具。
评分这本号称“中级会计职称2018教材配套辅导真题习题集”的玩意儿,简直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我原以为,既然是教材配套的,至少在知识点的覆盖面和深度上能与正版教材形成良好的互补,谁知打开一看,内容空泛得让人心寒。比如在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判断题时,它给出的解析无非是照抄了教材上的定义,却完全没有深入到实务操作中常见的那些灰色地带。真题的选取也令人费解,很多题目要么是陈年旧题,要么是明显偏离当年考试重心的“冷门偏题”,对于一个备考者来说,最需要的正是对核心考点的精准把握和高效训练,这本书提供的却是大量的噪音。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来梳理它里面的例题,结果发现,许多概念的解释都模棱两可,尤其是在涉及到“或有负债确认条件”这类需要精确理解的题目时,它的解释常常需要我反过来再去查阅其他更权威的参考书才能弄明白其真正的意图。如果说备考需要的是一把锋利的剑,那么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块钝铁,与其说它是辅导工具,不如说它是一个让人产生错觉的装饰品,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大量实战演练来巩固知识的考生来说,它的实战价值几乎为零。更别提那些所谓的“精讲”,简直就是对“精简”一词的粗暴误解,重点不突出,逻辑不清晰,读完之后感觉脑子里装的知识点比读之前更加混乱不堪。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套“2018教材配套辅导真题习题集”的失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在“真题”二字上的名不副实。我仔细比对了几道自认为比较典型的真题,发现这本书对原题的引用要么是残缺不全,要么是对题目背景的描述进行了不恰当的简化,这在会计这种对细节和前提条件要求极高的学科中是致命的疏忽。例如,在涉及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题目中,原版真题会明确指出是否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具体金额与性质,而这本书的“习题”版本却将这些关键信息模糊化,使得考生在解题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猜测,这完全违背了辅导材料应该帮助考生理解命题意图的初衷。再者,它的“精练”部分,那些所谓的原创或改编习题,其出题思路显得非常“书本化”,缺乏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和交叉性。考试的趋势永远是考察不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而这套书给出的训练,大多是孤立、单一知识点的机械重复。我尝试让几位已经通过中级考试的同行参考这些题目,他们的反馈是,这些习题的“迷惑性”不是来自高超的陷阱设置,而是来自题干描述的模糊不清,这是一种非常低级的出题方式,完全无法训练考生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购买辅导资料,我们期待的是专业性和前瞻性,而这套书展现出的,却是一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
评分从装帧和整体的使用体验上来说,这套“全套3本”的组合也显得设计欠妥,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我注意到,这三本书的字体、行距和案例编号系统在不同册之间存在细微的不一致性,虽然是小问题,但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这种不一致性会不断地分散注意力。更要命的是,这套书的“配套”性做得非常糟糕。教材的章节序号和习题集的章节对应关系并不清晰,我经常需要在教材和习题集之间来回翻找,以确认某道题目的知识点究竟对应教材的哪个部分。一个高效的学习资料,理应做到无缝衔接,让学习流程尽可能顺畅自然。然而,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像是分别由不同的团队在不同的时间点拼凑而成的,缺乏一个统一的编辑标准和流程管控。我花了大量时间在“寻找”和“核对”上,而不是在“思考”和“解题”上。如果仅仅是为了凑齐三本书的数量,而牺牲了整体的易用性和专业性,那么它的市场定位就出现了根本性的偏差。对于疲惫的备考人群来说,我们需要的不是额外的心智负担,而是能直接转化为得分能力的有效训练,而这套书,恰恰在这方面表现得力不从心。
评分用着挺方便,走哪都可以随身携带,美美哒,加油!
评分挺好
评分东西收到还不错,加油吧
评分根本没有
评分不错。。。。视频讲解很清楚。。。
评分帮同事买的,正版,希望能过。
评分不错,方便携带,印刷的也很清楚
评分好用,帮同事买的。希望对他能有所帮助。
评分书不错,是正品,物流也快,快递小哥很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