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版 宏观经济学教程 西方经济学教材 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考研用书

正版包邮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版 宏观经济学教程 西方经济学教材 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考研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迪格·多恩布什斯坦利·费希尔等 著
图书标签:
  •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学
  • 教材
  • 考研
  • 第十二版
  • 西经
  • 包邮
  • 正版
  • 宏观经济学教程
  • 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天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772501
商品编码:27584629275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28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版)
            定价 69.0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开本 128开
作者 鲁迪格·多恩布什 斯坦利·费希尔等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300237725
重量 1061
内容介绍
本书自1977年*版问世以来,就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教材,不断更新再版,目前已修订到第十二版。不仅美国多所大学在使用,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中国、日本、拉美、南亚、东南亚和非洲,许多大学经济类院系的学生都在使用这本教材。该教材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难度适中,融合了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共识,并客观地表述和评价了各家各派的观点,是一本易于理解并且非常灵活的经济学教材。此外,本书还配有学习指导书,帮助读者对书中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本次修订,作者使用了*的资料,并反映了*的大萧条的情况,图形、数据以及经验性的作业习题,都采用了可以得到的*近的数据。从结构上来看,主要进行了以下调整:新增的第20章,对美国和欧洲政府债务直接予以关注;原来的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分析”一章,被分成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两个独立的章;原来叙述“重大事件”的第19章,被分成了关于大萧条和恶性通货膨胀两个独立的章。一些关于财政赤字的内容被移到新的第20章内。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三类模型 2   
 1—2 重复申明 8   
 1—3 本书概要与预告 14   
 1—4 bi备条件与学习方法 14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18   
 2—1 产出的生产与对生产要素的支付 19   
 2—2 支出与需求的构成 21   
 2—3 一些重要的恒等式 24   
 2—4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 29   
 2—5 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31   
 2—6 失业 35   
 2—7 利率和实际利率 36   
 2—8 汇率 38   
 2—9 在哪里可以找到可用的数据 39   
 第3章 增长与积累 42   
 3—1 增长核算 42   
 3—2 增长的经验估算 46   
 3—3 增长理论:新古典模型 48   
 第4章 增长与政策 60   
 4—1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60   
 4—2 增长政策 66   
 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75   
 5—1总供给曲线 77   
 5—2 总供给曲线和价格调整机制 80   
 5—3 总需求曲线 83   
 5—4 不同供给假定下的总需求政策 85   
 5—5 供给学派经济学 87   
 5—6 长期内将总供给和总需求放在一起 88   
 第6章 总供给和菲利pu斯曲线 91   
 6—1 通货膨胀和失业 92   
 6—2 滞胀、预期通货膨胀及附加通胀预期的菲利pu斯曲线 95   
 6—3 理性预期 98   
 6—4 工资—失业关系:为什么工资是黏性的? 99   
 6—5 从菲利pu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104   
 6—6 供给冲击 106   
 6—7 失业与通货膨胀:评估权衡 109   
 第7章 失业 118   
 7—1 贝弗里奇曲线 118   
 7—2 失业的解剖 119   
 7—3 充分就业 125   
 7—4 失业的代价 131   
 第8章 通货膨胀 135   
 8—1 通货膨胀的成本 135   
 8—2 通货膨胀与指数化:防止通货膨胀影响的经济 139   
 8—3 轻微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好处吗? 142   
 第9章 政策预览 145   
 9—1 关于政策实践的一个中级水平的观点 145   
 9—2 规则的政策 147   
 9—3 利率和总需求 148   
 9—4 计算如何达到政策目标 149   
 第10章 收入与支出 152   
 10—1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152   
 10—2 消费函数与总需求 153   
 10—3 乘数 158   
 10—4 政府领域 161   
 10—5 预算 165   
 10—6 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167   
 第11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 172   
 11—1 商品市场与IS曲线 175   
 11—2 货币市场和LM曲线 182   
 11—3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186   
 11—4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88   
 11—5 IS—LM模型的规范分析 188   
 第12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93   
 12—1 货币政策 194   
 12—2 零利率约束与非常规货币政策 199   
 12—3 财政政策与挤出 204   
 12—4 产出构成与政策组合 208   
 12—5 实践中的政策组合 210   
 第13章 联系 220   
 13—1 收支与汇率 221   
 13—2 长期汇率 227   
 13—3 商品贸易、市场均衡与贸易余额 229   
 13—4 资本流动性 232   
 13—5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性 235   
 13—6 资本完全流动与可变汇率制 238   
 第14章 消费与储蓄 246   
 14—1 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持久性收入理论 249   
 14—2 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现代分析方法 253   
 14—3 消费行为的深层方面 257   
 第15章 投资支出 266   
 15—1 对资本存量的需求和投资流量 268   
 15—2 投资的构成:企业固定投资、住宅投资和存货投资 275   
 15—3 投资和总供给 286   
 第16章 货币需求 290   
 16—1 货币存量的构成 291   
 16—2 货币的职能 293   
 16—3 货币需求:理论 294   
 16—4 经验证据 298   
 16—5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300   
 第17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306   
 17—1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货币乘数 307   
 17—2 控制货币的工具 310   
 17—3 货币乘数与银行贷款 315   
 17—4 货币存量控制与利率控制 315   
 17—5 货币存量目标与利率目标 316   
 17—6 货币、信用和利率 319   
 17—7 哪些目标适合于美联储? 321   
 第18章 政策 325   
 18—1 政策作用的时滞 326   
 18—2 预期和反应 331   
 18—3 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 333   
 18—4 目标、工具和指标:一种分类 335   
 18—5 积极性政策 335   
 18—6 哪个目标?———一个实际的应用 339   
 18—7 动态不一致、规则及相机抉择 341   
 第19章 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 348   
 19—1 利率:长期与短期 348   
 19—2 股票价格的随机变动 353   
 19—3 汇率与利率 357   
 第20章 国家债务 359   
 20—1 债务的机制 359   
 20—2 谁背负债务? 365   
 20—3 什么时候债务成为危机?政治学与经济学 366   
 20—4 债务 370   
 第21章 衰退与萧条 375   
 21—1 大稳健 375   
 21—2 大衰退:泡沫与破灭 377   
 21—3 大萧条:事实 379   
 21—4 大萧条;问题与构想 384   
 第22章 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 388   
 22—1 常规经济周期中的货币与通货膨胀 388   
 22—2 恶性通货膨胀 392   
 22—3 赤字、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税 399   
 第23章 调整与相互依存 406   
 23—1 固定汇率制下的调整 407   
 23—2 汇率变动与贸易调整:经验问题 415   
 23—3 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419   
 23—4 弹性汇率、货币和价格 421   
 23—5 利率差异与汇率预期 427   
 23—6 汇率波动与相互依存 429   
 23—7 汇率制度的选择 434   
 第24章 前沿课题 440   
 24.1 新宏观经济学综述 441   
 24—2 理性预期 445   
 24—3 关于不完全信息下总供给曲线的微观经济学 451   
 24—4 GDP的随机游走:是总需求重要,还是整个总供给重要? 454   
 24—5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457 2   
 24—6 新凯恩斯主义的黏性名义价格模型 459   
 24—7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462   
 24—8 各个方面的综合 464   
 术语表 466 



跨越时空的经济脉动:现代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精要 本书导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金融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其复杂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并非聚焦于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框架,而是深入剖析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各个关键组成部分,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动态的现代金融市场认知图景。我们将聚焦于市场微观结构、衍生品定价、风险量化与监管框架等前沿领域,帮助专业人士和有志于进入金融领域的人士,掌握在不确定性中驾驭资本流动的核心能力。 第一部分: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石与演化 (Foundations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Financial Markets) 本部分将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抽离出来,聚焦于驱动当代金融市场运转的微观机制。我们不会探讨国民收入核算或财政政策的宏观效应,而是着眼于交易所的运作机制、清算与结算体系的效率与安全性。 第一章: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功能重塑 市场微观结构 (Market Microstructure) 深度解析: 探讨订单簿动态、做市商制度的演变、高频交易(HFT)对流动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不同交易场所(如中央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OTC)的监管差异与风险特征。 电子化与去中心化的冲击: 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和区块链在提高交易透明度和降低对手方风险方面的潜力与现实挑战。对比传统中央对手方(CCP)与新型清算模型的优劣。 金融基础设施的韧性: 深入探讨支付系统(如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在危机时期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来维护市场稳定。 第二章:资产定价的计量经济学视角 超越CAPM:多因子模型的实证检验: 详细介绍Fama-French三因子、五因子模型及其在解释资产收益异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规模因子、价值因子、动量因子在不同市场周期中的有效性。 波动率建模与预测: 区别于传统的基于假设的波动率估计,本章将聚焦于GARCH族模型(ARCH, GARCH, EGARCH, GJR-GARCH)的建立、参数估计及其在风险预算中的实际应用。探讨随机波动率模型(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的复杂性。 市场效率的实证检验: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检验弱式、半强式和强式市场效率假说,重点分析异常收益(Anomalies)的持续性与套利空间。 第二部分:金融工程与衍生品定价的量化前沿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Derivative Pricing Frontiers) 金融工程是现代金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部分完全脱离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专注于构建和求解复杂的金融模型。 第三章:期权与期货的动态对冲策略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局限性与修正: 讨论标准BSM模型在处理跳跃风险、波动率微笑/偏斜(Volatility Smile/Skew)时的不足。引入局部波动率模型(Local Volatility Models)和随机波动率模型(如Heston模型)进行定价。 奇异期权(Exotic Options)的数值解法: 重点介绍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在定价美式期权、障碍期权(Barrier Options)和亚洲期权中的应用,并讨论方差缩减技术。 动态对冲的实际执行: 分析Delta、Gamma、Vega、Theta等希腊字母(Greeks)在实际交易中的应用,探讨交易成本对完美对冲策略的侵蚀作用。 第四章:固定收益证券的精细化定价与风险分析 利率模型的深入探讨: 详细解析Vasicek模型和Hull-White模型的随机微分方程结构,并讨论如何校准这些模型以拟合当前市场零息债券期限结构。 期限结构模型: 介绍Nelson-Siegel和Svensson模型在拟合和预测收益率曲线形态中的优势。 信用风险的建模: 区分结构化模型(如Merton模型)和简化模型(如Intensity-based models)。重点分析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定价与风险敞口计算。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监管与金融稳定 (Risk Management,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如何量化、控制和报告金融风险,以及全球监管体系对市场行为的塑造。这与总需求管理或财政乘数无关。 第五章:量化风险计量工具箱 超越VaR:极值理论与ES的引入: 深入讲解如何使用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 EVT)来估计尾部风险。详细阐述期望损失(Expected Shortfall, ES,或CVaR)相对于风险价值(VaR)在体现尾部严重性上的优势。 信用风险计量: 介绍信用组合分析(Credit Portfolio Analysis, CPA)框架,包括使用Copula函数来模拟不同违约事件之间的相关性。 操作风险与压力测试: 探讨巴塞尔协议框架下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以及设计有效的压力情景(Stress Testing Scenarios)来评估机构在极端市场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第六章:全球金融监管与审慎管理 巴塞尔协议III/IV的资本要求: 详细阐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标准化法(SA)和内部评级法(IRB)下的资本权重计算,重点关注杠杆比率(Leverage Ratio)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流动性覆盖率(LCR)等流动性监管指标。 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处置: 分析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大而不能倒”机构的监管框架,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如逆周期资本缓冲、贷款价值比限制)的作用机制。 金融市场行为监管: 探讨反市场操纵(如内幕交易、洗售交易)的法律框架和技术检测手段。 本书的特色与目标读者: 本书的读者群主要面向金融工程、量化分析、风险管理部门的从业人员,以及对复杂金融衍生品、高频交易机制和前沿风险计量方法感兴趣的研究生和高阶本科生。全书强调数学建模、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和最新的监管框架,提供的是一套操作性和理论深度兼备的“金融工具箱”,而非关于经济增长或通货膨胀的理论框架。 适合人群: 风险投资分析师、量化交易员、金融建模师、银行合规与风险部门专业人士。 本书不涉及的内容提要(明确区分): 本书不对国民收入决定因素、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财政乘数、货币乘数、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如索洛模型)或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分析进行任何深入的阐述。我们的重点完全集中在金融工具的定价、市场的微观结构和机构的风险计量之上。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一直以来,我都对宏观经济学充满了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真正能够引领我入门的书籍。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浅显,难以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本《宏观经济学》教程,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本“恰到好处”的书。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不是那种冰冷的学术陈述,而是充满了引导性和启发性。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善于运用类比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讲解“货币政策”时,作者将央行比作一个“管家”,通过调整“水龙头”的大小来影响经济的“水量”,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货币政策的核心作用。而且,书中对一些重要理论的阐述,都会给出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的产生原因和演变过程。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想要深入学习的读者,也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继续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去探索更多关于经济运行的奥秘。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正在备考研究生的学生,选择一本好的教材至关重要。这本《宏观经济学》教程,在我权衡了市面上多款教材后,最终选择了它。这本书的体系结构非常完整,从最基础的国民收入核算,到复杂的经济增长模型,再到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几乎涵盖了考研大纲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我尤其欣赏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既有理论的严谨性,又结合了最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这对于应对日益变化的考研题目非常有帮助。书中对一些复杂模型的推导过程讲解得非常细致,一步一步,配以图示,让我这个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理解。此外,书后附带的习题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难度和题型,这让我能够有效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我已经开始了系统的复习计划,相信通过这本书的扎实学习,我一定能对宏观经济学有更深刻的理解,为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资深的“教科书买家”,我不得不说,这本《宏观经济学》教程在质量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它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充满了学术气息,但又不失现代感。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其用料的扎实,无论是封面还是内页,都显得非常精致。在内容层面,这本书的逻辑清晰度是其最大的亮点。每一章的引入都紧密联系前一章的内容,使得整个知识体系呈现出一种流畅的递进感。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或者前沿的经济学理论时,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审慎和客观,既介绍了主流观点,也提及了一些不同的学派见解,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对政策分析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是罗列政策工具,而是深入分析了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预期效应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这对于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决策非常有帮助。我已经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其中几个核心章节,感觉收获颇丰,对当前一些经济热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评分

评价三 我并非经济学专业出身,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购买了这本《宏观经济学》。起初,我对“宏观经济学”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畏惧,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而且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在叙述时,非常注重引导读者建立逻辑框架,而不是一股脑地抛出概念。他会先解释一个现象,然后引出相关的理论,再通过生动的例子来印证理论。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反而像是在听一场高水平的公开课。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经济周期”的章节,作者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经济是如何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并分析了影响这些周期的各种因素。这本书让我开始关注新闻里报道的经济数据,比如通胀率、失业率,并且能够试着去理解这些数据背后代表的意义,甚至能够对我自己的生活和投资决策产生一些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学习体验,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实。

评分

评价一 收到书的时候,简直惊喜!物流速度一绝,包装也超级严实,一点磕碰都没有。迫不及待地翻开,印刷质量真的没得说,纸张厚实,字体清晰,阅读体验感极佳。我一直对宏观经济学这个领域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枯燥难懂。这本书的开篇就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仿佛在听一个故事。特别是关于GDP的解释,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点,不再是死记硬背公式。后面的章节,比如通货膨胀和失业,也都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运作的。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思考题”,不是那种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引导你去主动思考,去分析不同政策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这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深刻得多。感觉这本书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我的经济学思维。我已经开始期待后续的学习了,感觉真的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学习宏观经济学的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