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平法钢筋识图算量基础教程-(第三版)-(全面适应*新16G101平法图集)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01 |
| 作者:彭波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69.00 | 页数: | 印次: 14 |
| ISBN号:9787112219285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3 |
本书是根据16G101系列平法标准图集和新的结构规范在第二版 的基础上修订的,是作者100余场平法算量专业讲座课程的精华,是 作者从事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全书分为三 篇,共九章,包括:钢筋算量基本知识,平法基本知识,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 扳、剪力墙等主体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还用大量实例对每种 陶件的钢筋算量方法与过程进行详细介绍,方便读者理解掌握。本书 内容系统,方法先进,实用性强,可作为工程造价人员的培训教材, 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老师 和学生学习参考。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这反而让我觉得它更专注于内容本身。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让我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学习钢筋识图和算量,基础的扎实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种稳扎稳打的感觉。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过于复杂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认识最基础的钢筋类型、规格以及它们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钢筋符号和代号的讲解,清晰明了,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你。书中穿插的图例也十分生动,将抽象的图纸转化为具体可见的钢筋形态,让我这个初学者能够快速理解。而且,它所使用的案例,虽然我无法在现在详细描述,但能感觉到是贴近实际工程的,这对于我将来真正接触到项目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和上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可靠的向导,带领我在钢筋识图与算量的世界里,稳步前行。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全面性”。我感觉它涵盖了钢筋识图算量所需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原理到一些进阶的技巧,几乎无所不包。它不仅仅是提供技术知识,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遇到一个复杂的钢筋图纸时,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一步步地分析,找到切入点,最终解决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过程中,会不时地提醒我们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或者给出一些通用的经验总结。这些“小贴士”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让我能够在一个地方,找到我所需要的一切,而无需再东奔西走地去搜集零散的信息。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实操性。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特别是那些图纸解析部分,仿佛把我带入了真实的施工现场,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图纸上的线条和符号,是如何对应到实际的钢筋弯折、搭接等施工工艺的。书中所包含的算量技巧,也十分实用,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进行工程量计算,减少误差。我发现,即使是我之前在其他地方学习过的一些概念,在这本书里也能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阐释,让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有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对我这样一个希望在专业领域不断进步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编排上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它不仅仅是内容的堆砌,而是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喜欢它在介绍新概念时,总是会先回顾与之相关的旧知识,这样可以帮助我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记忆。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多种多样,时而严谨,时而诙谐,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阅读兴趣。而且,它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并且答案解析非常详细,让我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从错误中学习。我曾尝试过一些其他的学习资料,但往往因为内容过于零散或者缺乏有效的练习,而难以坚持下去。这本书却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它就像一位全能的导师,能够满足我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种学习需求。
评分坦白说,我起初对钢筋算量这类技术性很强的内容,总是抱有一丝敬畏,觉得它枯燥乏味,难以入门。然而,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灵活,既有严谨的技术术语,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原本枯燥的公式和图纸变得有趣起来。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某个算量方法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公式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书中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做了非常细致的区分和解释,避免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十分巧妙,它将不同难度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有选择性地进行深入。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更加轻松和高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