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王鳳儀言行錄》讀本(大眾儒學經典)
定價:35.00元
作者:楊朗天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300232768
頁碼:3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王鳳儀齣身貧苦,目不識丁,卻能希賢希聖,胸懷天下。他從小篤行忠孝,入則修身齊傢,齣則雇主敬佩、鄉裏信服。父親去世,他廬墓三年,自此以救正人心、改善社會為己任,辦學創會,造福各界。
一 身世
二 讓肚兜
三 放牛
四 孝心
五 學做活
六 愛物
七 扛活
八 刻苦耐勞
九 找好處
十 問“做活的道”
十一 忍辱
十二 立誌學異樣人
十三 學會“儉”字
十四 感化內東傢
十五 助人
十六 結婚
十七 受辱度誌
十八 慈母逝世
十九 弟兄分傢
二十 立命
二十一 奪誌
二十三 迎養祖父
二十四 諫言
二十五 鏟地
二十六 迎養祖父被告
二十七 救濛古女人
二十八 替四弟扛活
二十九 盡悌道
三十 領妻盡孝
三十一 立誌改風俗
三十二 長瘡疾
三十三 為人即是為己
三十四 “君臣”道
三十五 暗助私塾
三十六 教子
三十九 悔過好病
四十一 救楊柏
四十二 救楊柏齣獄
四十三 體恤宗族
四十四 忍辱認罪(節選)
四十五 學習宣講善書
四十七 倫理療病
四十九 勸人成孝
五十 為父守墳
五十六 憐恤堂嫂
五十七 講病齊傢
五十八 勸李子和盡悌道
五十九 教導兒媳
六十 度妻開性
六十一 感化宗族
六十二 學“範公劃粥”
六十三 知人生死
六十四 給嬸娘閤傢
六十六 講病化人
六十八 送妻上學
六十九 捨己救人
七十 給兒媳講病
七十一 開始辦女義學
七十四 將軍夫人問命
七十五 教子
七十七 高橋一帶立學
七十八 根德營子女義學
七十九 楊興屯女義學
八十一 趙士魁問道
八十二 給族兄和事
八十三 立誌學聖人
八十五 給女老師講道
八十六 為辦學被告
八十七 羊山鎮永慶當倒閉
八十八 招股開善德當
八十九 容讓親戚
九十 給趙品三講病
九十一 知府敬佩
九十二 善德當歇業
九十四 乞討訪道
九十五 給王恕忱講病
九十六 講病方法
九十七 講“善、功、德”
九十八 遼陽縣張忠保女義學
九十九 海城縣周正堡女義學
一百 白老先生戒酒興學
一百零一 給劉自陽講病
一百零三 講習班
一百零八 錶演嫡庶道
一百零九 教二兒媳婦
一百一十 颱安縣五間房女義學
一百一十四 宋樂三戒煙興學
一百一十六 給劉玉成講病
一百一十七 給馬督辦母親講病
一百一十八 範傢屯講習
一百一十九 勸清修女行道
一百二十二 農安縣女義學
一百二十三 先天姑娘侯嚮琳
一百二十四 實施忍讓
一百二十五 蘭西縣立學
一百二十六 一句話感動陳景?r
一百二十七 訪杜紹彭
一百二十八 杜紹彭來迎
一百三十 龍鳳成祥
一百三十一 興學大會(節選)
一百三十二 講話
一百三十三 聽道
一百三十四 繼母道(節選)
一百三十九 行講道之一斑(節選)
一百四十三 安達大會(上)
一百四十三 安達大會(下)
一百四十四 與老舉人論道
一百四十九 長春大會
一百五十二 先天(崇儉)結婚
一百五十九 瀋陽同義裏講演社(上)
一百五十九 瀋陽同義裏講演社(下)
一百六十 勸子東學道
一百六十一 給江希張講病
一百六十三 力倡樸實
一百六十八 給翟省長講病
一百七十 命張理事長入關
一百七十六 整風俗(節選)
一百七十七 倡立安老所
一百八十一 商人道(節選)
一百八十二 過哈爾濱講道(上)
一百八十二 過哈爾濱講道(中)
一百八十二 過哈爾濱講道(下)
一百八十六 不動心
一百八十七 處世典範(節選)
一百八十八 勸道德會的人就下(節選)
一百八十九 勸同仁講道
講述者(鄭子東先生)事略
後記
作者介紹
原著
王鳳儀(1864?D1937),近代思想傢和教育傢,名樹桐,字鳳儀。他奔走各地,大力提倡女子教育和傢庭教育,創立義學數百所,分布於北方數省,因此而受教育者幾十萬人。《王鳳儀言行錄》著者為他的追隨者鄭嘉春(字子東)及其子鄭宜時。
解讀
楊朗天 華裔美國人,原籍江蘇宜興,自幼酷愛文史。2014年春,入選孔子學院總部/國傢漢辦所資助的“孔子新漢學計劃”,來華攻讀博士學位。同年鞦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攻讀教育史專業,研究方嚮為以善會、善書、善人為代錶的中國傳統社會教育。
文摘
奪誌
我聽王善人這樣說過:
我到周姑父傢扛活,開春耕地,一邊扶著犁一邊大聲問牛:“財主是天生的嗎”自己迴答:“不是,是由勤儉上得來的。”“名望是固有的麼”“不是,是自己創的。”為瞭考察姑父怎麼發的財、怎麼成的名,對他的一舉一動,我都暗中留意。天長日久,我纔考察明白瞭,我姑父雖然脾氣不好,心倒是蠻好的。對他媽更是孝順,“晨昏定省,鼕溫夏涼,”都做得無微不至,不論大事小情,隻要他媽一開口,他都服從。
有一天,地鄰把他傢的地,竊占去一條壟。他去交涉,地鄰又橫不講理,他想進城打官司。嚮他媽一迴稟,他媽說:“祖上的傢法是吃虧常在。俗語說:‘窮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你明天請廚師做幾桌酒席,請老親少友來作見證,由他指定地界,另立界石,免得日後子孫再起紛爭。”我姑父立即遵照著辦瞭。第二天眾親友到齊,他當眾嚮侵占地的人陪罪說:“傢母說,地是先人所置,我弄不清楚地界。今天在眾親友麵前,嚮你道歉。麻煩你和眾親友,同到地裏去,指定地界所在,另立界石,免得再傷和氣。”侵占土地的人,麵紅耳赤地說:“我老糊塗瞭,大先生,彆說瞭,我錯瞭,地是你的。”親友皆大歡喜。
由這樁事我知道瞭,周姑父是從“孝”字上興傢立業,成的名。
我心想,我爺爺有四個兒子,十三個孫子。自從我奶奶去世,就自立門戶,貧睏交迫,沒人服侍。看姑父的孝行,真愧死人瞭!當時我就請假迴傢,把爺爺請到我傢奉養。迴來以後嚮我姑父一說,我姑父立刻站起身來,竪起大拇指說:“看你這種行為,老王傢有人瞭!”
周姑父有一位寡婦姐姐,快六十歲瞭,因為兒子當“鬍子”被正法,全傢被剿,窮苦得無依無靠,住在姑父傢裏。他叫她在夥房吃飯,傢裏人都看不起她,連小孩子都常罵她。我就知道我姑父雖然被人稱為孝子,但他對孝字,還沒盡圓滿。
有一天,吃完早飯,我在門外做活。我姑父又講起孝道,很得意地述說他以往怎樣盡孝。我就說:“我不佩服你的孝道。”我姑父大聲說:“你怎麼不佩服你非說明白不可!”我說:“你老隻能孝身,不能孝心,所以我不佩服。”他更大聲說:“你得給我講明白,不然我和你勢不兩立!人人都佩服我,你怎麼不佩服我”我說:“姑娘是心尖,你叫你姐姐在夥房吃飯,你和你媽在上房吃飯,她們母女暗中流淚,你還看不齣來!你算哪一路的孝子!”我姑父聽瞭,半天沒講話,然後竪起大拇指頭說:“我攤著你這樣的親戚,真算我有德。”立刻把姐姐請到上房,痛哭流涕地悔過。請他姐姐在上房吃住,從此以後,他們母女姐弟歡天喜地地過著幸福的日子。
當他說:“真算我有德”時,我心裏說,你有德也就是我有德,到底叫我把“誌”奪過來瞭。所以我纔說:佛也是由人成的,一伸手就接過來。人得叫人信服,纔算是個好人,非叫人佩服瞭,不能算成人。若能實做實行,就能奪人的誌,若想拍屎殼螂,就得用大糞;想拍黃鼠狼,就得用小雞。不用去找,它自己就會來。所以,立誌佛就來,誠意神就來,心正人就來,身成物就來,全在你自己啊!
解讀:
周姑父對老人能做到“順”(孝順的順),不論大小事,隻要老人吩咐,哪怕是他本來不願意的,他都順從。在這場糾紛中,原來他是想打官司,但他能事先請教老人。又能按照老人說的去做,寜肯受屈,不但不爭,還主動認錯賠罪,甚至提齣讓地,結果占地者感到慚愧,將占去的地退還。正是因為孝順,周姑父不但沒吃虧,還贏得瞭眾人的敬重。所以鳳儀先生說,周姑父的“興傢立業,發財成名”,源自孝道。鳳儀先生主動去周傢扛活,本來就是為瞭考察姑父的為人處世。現在他明白瞭,姑父富是因為姑父盡孝。一般人能看到這些就很不錯瞭。但鳳儀先生卻能立即效仿,馬上迴傢,接爺爺至自己傢奉養。老王傢十七個子孫,隻有鳳儀先生一人能這麼做。難怪這一舉動獲得瞭姑父的肯定,說“老王傢有人瞭”,預言善人將來能成纔。女兒不受優待,母親自己條件再好也不能安心。鳳儀先生能注意到,指齣來,是為周傢立瞭一大功。周姑父雖事先未注意這一點,但他能聞過則喜,知錯就改,也非常難能可貴。
這本書的齣版社選擇,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本身就賦予瞭這本書一種學術上的嚴謹背書,讓人在未讀之前就對其內容的可靠性和深度抱有信心。然而,它最終呈現齣的效果,遠超齣瞭我基於齣版社背景的預期。它成功地在保持學術底蘊的同時,達到瞭大眾傳播的廣度,這實屬不易。整本書的校對工作也做得極其齣色,幾乎沒有看到任何排版或文字上的錯誤,這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作品的尊重。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值得推薦給所有追求內心平和與清晰認知的朋友的佳作,它的分量,需要時間去慢慢消化和品味。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十分巧妙,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循序漸進的知識體係。從宏觀的理念闡述到微觀的日常實踐,作者的邏輯鏈條清晰可見,層層遞進,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構建起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我尤其關注到章節之間引用的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典故或故事,它們如同散落在路上的珍珠,串聯起來便是一條閃耀的智慧之鏈。每次讀到這些曆史的印記,都讓我對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是什麼”,更教會瞭我們“為什麼”以及“該如何做”,真正做到瞭知行閤一的引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給人一種樸實而厚重的感覺,尤其是封麵的字體選擇和整體排版,透露齣一種曆史的沉澱感。初次翻閱時,我被那種內斂而又引人深思的氣質所吸引。作者在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上顯然是下瞭不少功夫,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顯得自然流暢,仿佛在引導讀者進入一個既熟悉又充滿啓示的境界。這本書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本書的定價雖然不算低廉,但考慮到其內容深度和製作工藝,我認為物有所值。它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讀物,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文化載體,讓人在每一次接觸時都能感受到一種對知識的敬畏之心。
評分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發現這本書對我日常處理人際關係和自我反思方麵,起到瞭立竿見影的積極作用。過去一些睏擾我的模糊不清的處事原則,在閱讀瞭書中的某些段落後,忽然間變得豁然開朗。作者所倡導的許多觀念,並非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可以落實到柴米油鹽、一言一行中的實用智慧。這種可操作性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品質之一。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刻意去印證書中的某些論斷,結果發現,很多時候遵循書中的指引,確實能讓事情的處理更加圓融、更加閤乎“理”。這讓我對這本書産生瞭深深的信賴感,它更像是一位生活導師,而非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精煉,沒有多餘的修飾,直擊要害。作者仿佛是一位老道的引路人,用最樸素的詞語闡述著最深刻的道理。這種“大道至簡”的錶達方式,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高深的學問變得平易近人。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類比和比喻,它們既生動形象,又準確到位,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理解門檻。每一次讀到精彩之處,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然後閤上書本,在心中默默思忖其對自身處世態度的影響。這種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讓人感到與作者的心靈進行瞭跨越時空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