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二版)
定价:58.00元
作者:坎特伯里,陈叶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3001757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是以经济学说发展历史为线索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与文学人物巧妙串联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本通俗有趣的学术著作。作者E·雷·坎特伯里以神奇的方式,将亚当·斯密与牛顿宇宙秩序观、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凡勃仑、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与大萧条、沃尔夫《虚荣的篝火》与里根经济学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充分展示了的经济学思想如何影响了社会,同时也说明了这些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通过一系列的文学故事,作者引导我们仿佛置身于自封建制度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变迁历程,从而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及其重要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政策主张。
目录
详细目录
序言
引论
章 封建制度及其经济社会的演化
第2章 亚当·斯密的见解
第3章 边沁和马尔萨斯:享乐主义者与“牧师”
第4章 收入分配:李嘉图与马尔萨斯
第5章 冰冷的贫困与火热的穆勒激情
第6章 卡尔·马克思
第7章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繁荣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第8章 托尔斯坦·凡勃仑美国工业航船
第9章 爵士乐时代:战争的后果和大萧条的序幕
0章 凯恩斯与大萧条
1章 若干现代凯恩斯主义者
2章 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深入的反革命
3章 经济增长和技术:熊彼特与资本主义的运动
4章 资本主义的多重面孔:加尔布雷斯、海尔布伦纳与制度经济学
5章 赌场经济的兴起
6章 全球经济
7章 攀登经济学理论的高峰
8章 2008年的住房和信贷危机
9章 2007—2010年的经济大衰退
第20章 经济学的未来
常用术语汇编
阅读材料评注
索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我最欣赏这本书中那种对“人”的关注。很多经济学著作仿佛将人类简化成了理性的“经济人”符号,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效用最大化展开。然而,这本书却非常细腻地探讨了经济学如何越来越关注非理性因素、心理学影响,乃至伦理道德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作者对行为经济学的介绍尤其精彩,它打破了我对传统经济模型刻板的印象,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经济理论,最终还是必须回归到对真实人类行为的理解上。书中对“局限理性”、“禀赋效应”等概念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做出的许多看似“不经济”的决定。这种对人类复杂性的承认和纳入,让经济学从一门冰冷的计算科学,转变成了一门更具人情味的社会科学。它让人感到,经济学不是为了制定规则来束缚我们,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天才之作。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机械地排列经济学家的名字和理论,而是根据核心问题的变化来组织章节的,比如“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衡量幸福?”等等。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叙事结构,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目的性。每当一个新问题出现时,作者就会回顾历史上不同经济学家是如何尝试解答这个难题的,并展示他们的理论在当时的局限性,以及后继者是如何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或推翻的。这种“问题—历史回答—现代反思”的逻辑闭环,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异常清晰,我感觉自己像个侦探一样,跟随思想家们的足迹,一层层剥开经济现象背后的真相。这种叙事节奏的掌握,让原本可能显得松散的知识点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我甚至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用这种方式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新闻了,这绝非偶然。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经济学入门”的书太多了,很多都只是蜻蜓点水,或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到失真。但是,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它没有试图用过于简化的比喻来搪塞读者,而是非常坦诚地展示了经济学理论是如何一步步演化、修正,乃至相互驳斥的过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学派之间争论的描绘,比如古典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再到新古典主义的崛起,以及后来对福利经济学的反思。作者的笔触非常公正和平衡,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地呈现了每个思想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它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让我对经济学的认识不再是单一刻板的“市场万能论”或者“国家干预论”,而是看到了一幅充满辩论与进步的复杂图景。这种深入骨髓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远比记住几个经济学名词要有价值得多。对于一个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哲学基础。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经济学知之甚少却又好奇心爆棚的人量身定制的!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是个深奥又枯燥的领域,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模型和让人昏昏欲睡的术语。拿起这本书之前,我甚至有点抗拒,觉得又要面对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了。但读完前几章,我的想法彻底颠覆了。作者的叙事方式太迷人了,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复杂的宏观或者微观理论,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我能想象出亚当·斯密在苏格兰的街头思考自由市场的样子,也能感受到凯恩斯在那个动荡年代里的挣扎与创新。这种将历史背景、社会思潮和经济思想紧密结合的写法,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不是在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数百年的思想漫游。尤其是一些关于早期经济思想家的生平逸事,写得极其风趣幽默,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完全没有传统经济学著作那种严肃得让人望而却步的感觉。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化繁为简,却又不失深度,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这句话的精髓。它让我对这个曾经被认为遥不可及的学科燃起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想去探索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充满了日常对话般的亲切感,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被强行灌输知识的压力。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读者的心理,总能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些恰到好处的幽默评论或者现代的类比,有效地缓解了主题的沉重感。比如,当解释某些晦涩难懂的早期经济思想时,作者会用一些非常现代的社会现象来类比,使得那些遥远的理论突然变得触手可及。我很少看到一本学术性这么强的书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可读性,它更像是一场由睿智的朋友主导的深度下午茶会,而不是一次严肃的课堂讲座。对于那些担心自己智商不够用而不敢触碰经济学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最好的“破冰船”。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积极的、探索性的阅读心态,让我坚信,即便是看似“沉闷”的领域,只要方法得当,也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