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1-11]
| ||||||
|
作为一个对城市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市民,我一直觉得城市道路的设计是一种“隐形”的艺术,它们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影响着我们的出行体验。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这本《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道路。我开始关注道路的坡度、曲线半径、视距等这些平时不会留意到的细节,并且猜测这些背后一定有科学的依据。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但从其厚度和精细的条文描述来看,它一定详细规定了城市道路在各种条件下的设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道路等级、宽度、车道数量、纵坡、横坡、转弯半径等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绿色出行”和“慢行系统”的章节感到好奇,想知道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是如何越来越重视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的,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鼓励这种出行方式。这本书的存在,让我觉得我对城市道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字体清晰,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一看就是一本经过精心制作的工具书。我拿到它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所震撼,这绝对是一本内容翔实的参考资料。虽然我不是城市道路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对城市建设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道路作为城市血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平时也会关注一些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的新闻,但总觉得隔靴搔痒,缺少一些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领域的大门。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细读,但单凭其严谨的编排和清晰的目录,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我尤其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城市道路设计的那些“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有些道路会设计成弧形,有些则是直线;为什么会有不同宽度的车道,以及这些设计背后涉及到的交通流量、安全性和美观性等诸多考量。我也很好奇,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样一本规范是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城市道路工程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拿到这本《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时,我刚巧正在关注我们城市新修筑的一条快速路。这条路的设计相当人性化,例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就考虑得很周全,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肯定有许多细致的规定在指导着这一切。翻开这本书,虽然我对里面的很多专业术语还不太熟悉,但从章节的划分和标题来看,它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养护等一系列城市道路工程的方方面面。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道路横断面设计的部分,这里面应该会详细解释不同类型道路(比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宽度、车道数量、绿化带、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我也很想了解,在设计过程中,是如何平衡交通通行能力、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以及城市景观的。毕竟,一条好的城市道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这本书的详细程度,想必能够解答我这些关于道路“为什么长成这样”的疑问,让我对我们每天经过的道路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的市政工程技术员,对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可以说是“饥渴”的学习者。《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工作中的“宝藏”。拿到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照我最近参与的几个项目,看看书中的条文是如何与实际工程相契合的。这本书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尤其是在关于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章节,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指导。例如,在谈到路面材料的选择和厚度计算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因素的考量,比如交通量、气候条件、地质情况等等。这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路面,背后却凝聚了如此多的科学计算和经验总结。此外,书中关于交叉口设计、照明设计的内容,也让我对如何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是我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最有力的参考和依据,帮助我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评分我是一名在城市规划设计院工作的初级规划师,对我们城市未来的发展蓝图充满了热情。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未来。拿到这本《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后,我感到非常欣喜,这对我而言是一本至关重要的参考工具书。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城市道路线形设计的内容,这包括如何根据地形条件、用地布局、交通需求来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曲率,以及如何在保证通行效率的同时,兼顾道路的美学价值和景观效果。我还对书中关于道路交叉口设计的部分很感兴趣,例如如何合理设置渠化岛、信号灯配时、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冲突和提高通行能力。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城市道路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让我对如何更好地将规划理念转化为可实施的设计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