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更好的社區生活:重慶渝中區下半城城市更新規劃
定價:98.00元
作者: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齣版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121980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提要
六校聯閤畢業設計進入第四個年頭,繼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之後,這次 由重慶大學負責組織。 今年的活動可謂漸人佳境。各方麵的組織工作進入規範化、程序化的境界,從設計選題到場 地選擇,從教學計劃書的製訂,到教學資料的準備,從前期研究、現場踏勘,到中期交流、終期匯報, 各方麵的協調工作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另一方麵,經曆瞭三年教學實踐與交流,聯閤畢業設計在六所大學的老師和同學中,乃至在 更大的範圍內,開始形成良好的口碑,如果說前幾次參加的學生多少還有些組織安排的意味,今 年不僅學生主動報名的多瞭,而且還有建築學等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與進來。 今年的選題非常有價值:更好的城市社區生活——重慶渝中區下半城片區城市更新規劃。這 個選題既具有的代錶性,又具有綜閤性和復雜性。從教學角度來看,這樣一個選題,非常有 利於對學生五年學習的效果進行全麵檢閱。學生必須具有全麵深入的調查研究與分析能力,不僅 要有城市總體規劃等宏觀的知識背景,也要有城市綜閤交通規劃、曆史文化遺産保護規劃等主要 專項規劃的知識,而且必須具有編製控製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方案的能力。 在這個選題的背後,除瞭一般的空間設計,以及山城重慶特有的地彤高差帶來的竪嚮設計難 度外,更重要的是“城市更新與産業發展的關係、曆史文化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建設需求與城市 形態的關係、功能演替與市井生活的關係、基礎設施與開發紅利的關係、城市發展與低碳生態的 關係”等一係列需要研究和很好地平衡的關係。因而,妥善把握這個題目,融會貫通地運用五年 學習的知識特彆重要。
目錄
序言1 006
序言2 009
選題 01 0
釋題 01 3
解題 01 6S津大學建築學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046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east University
076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1 06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1 36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1 86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大事記 21 6
特邀指導 218
教師感吾 220
學生感吾 224
結語 230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更好的社區生活:重慶渝中區下半城城市更新規劃》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我一直認為,城市的發展不僅僅是高樓大廈的堆砌,更重要的是社區的活力和居民的幸福感。尤其是在重慶這樣一個曆史悠久、山城地貌獨特的城市,下半城的城市更新,無疑是一個復雜而充滿挑戰的課題。我特彆想知道,在這份規劃中,是否有對當地獨特的山城特色和曆史文化遺存的充分考慮?例如,那些依山而建的老房子,蜿蜒麯摺的巷道,是如何被納入到更新的整體思路中的?我更關注的是,規劃是如何處理好“疏”與“導”的關係,在引入新的商業和居住功能的同時,是否能夠保留原有的社區肌理和鄰裏關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創新的思路和成功的案例,關於如何在保留城市記憶的同時,激發社區新的生命力,讓居民在現代化進程中依然能夠享受到有溫度、有鄰裏情誼的生活。
評分讀完《更好的社區生活:重慶渝中區下半城城市更新規劃》的扉頁和目錄,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無數關於城市變遷的畫麵。我從小就生活在城市裏,親眼見證瞭許多老社區的消失和新區的崛起,那種既有不捨又有期待的復雜情感,總是讓我對城市更新類的書籍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書名直擊人心,“下半城”三個字,更是充滿瞭地方特色和曆史韻味。我特彆關注的是,這份規劃是如何在推動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傳承那些具有獨特地域文化和曆史價值的元素。例如,老建築的保護策略,傳統街區的活化利用,以及如何在新興的商業和居住空間中融入本地的文化符號,這都是我非常好奇的方麵。我期望書中不僅僅是呈現齣一份宏大的規劃藍圖,更應包含對社區居民生活習慣、社會結構和情感連接的深入洞察,因為歸根結底,城市更新是為瞭人,是為瞭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能夠感受到歸屬感和幸福感。這份規劃,是否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我將帶著這份期待,去仔細探尋。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更好的社區生活:重慶渝中區下半城城市更新規劃》,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社區的營造,尤其對那些既有曆史底蘊又不失現代活力的區域改造項目特彆感興趣。“下半城”這個區域,給我一種老重慶風情的直覺,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平衡發展與傳承,如何讓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的生活智慧和諧共存。我希望看到的不僅是宏觀的規劃圖紙和政策解讀,更能從中找到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細節,比如,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上,如何增加社區的互動性和參與感?在商業業態的引入上,如何避免過度商業化,保護本地特色的小微商傢?我更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考的框架,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更好社區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硬件的提升,更在於軟環境的營造,在於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城市之間的情感連接。
評分拿到《更好的社區生活:重慶渝中區下半城城市更新規劃》這本書,我首先是被其沉穩且充滿信息量的標題所吸引。作為一名對城市發展和人文關懷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真正衡量一個城市是否成功的標準,在於它是否能夠為生活在其間的居民提供更優質、更舒適、更有歸屬感的社區環境。“下半城”這個稱謂,自帶一種生活氣息和曆史沉澱,讓我對這份規劃充滿瞭好奇。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在進行城市更新的過程中,是如何細緻地考慮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和生活習慣的?例如,在交通組織、公共綠地、商業配套以及文化設施等方麵,是否能夠做到因地製宜,而不是韆篇一律的套用模闆?我更關注的是,這份規劃是如何在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活化那些具有曆史價值的街區和建築,讓新與舊能夠有機地融閤,形成獨特而富有魅力的城市風貌,從而真正實現“更好的社區生活”。
評分拿到這本《更好的社區生活:重慶渝中區下半城城市更新規劃》的紙質書,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沉靜的力量,深邃的色調和清晰的文字,似乎預示著這是一本有分量的、深入研究的著作。翻開扉頁,作者的嚴謹和規劃局的權威性撲麵而來。雖然我並非專業齣身,但對城市發展和社區生活的變遷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下半城”這個詞,自帶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煙火氣的親切。我很好奇,在這份規劃背後,究竟承載瞭多少對過去的迴溯,又描繪瞭怎樣充滿期許的未來?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讀,比如,在保留曆史風貌和引入現代功能之間,是如何找到平衡點的?那些承載瞭無數人記憶的老街巷,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又將如何煥發新生?我希望看到的是,不僅僅是冰冷的圖紙和數據,更是充滿溫度的設計理念,是為居民量身定製的宜居藍圖。這本書,在我看來,應該是一份承諾,一份關於如何讓城市更有靈魂、讓生活更美好的鄭重承諾。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份規劃師們的匠心獨運,去理解他們對於“更好社區生活”的深刻詮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