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阿特金森(Marilyn Atkinson)
埃里克森学院创始人及院长,大师级培训师,成果导向的教练模型创造者。她是注册的组织心理治疗师,NLP大师级培训师,埃里克森沟通模式的专家。
她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培训专业教练和培训师,为推广成果导向的心理学和教练方法工作了超过40年。独创ICF认证的*高级别专业教练培训课程:《教练的艺术与科学》。目前,此课程已经扩展到45个国家,70多个城市。每年,有近10000名来自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高管以及政府的领导人加入到埃里克森的教练课程和领导力发展项目中。
除本书外,玛丽莲·阿特金森还著有《教练的艺术与科学》三部曲:《唤醒沉睡的天才:教练的内在动力》,《被赋能的高效对话:教练对话流程实操》,《心流》(暂定名,即将上市),及《你会玩世界游戏吗?》,《四象限量子思维》等书。
目 录目录
推荐序 我所知的教练本质 古典 VII
引 言 知道往哪里敲的价值 XI
如何使用本书 XVII
第一章 如何玩转大师的游戏:教练方法
唤醒你和他人心中沉睡的天才 003
真正的转化式对话 006
如何玩转大师的游戏? 007
对“人”(Hu-man)的解释 011
整合伸展练习 015
第二章 大脑及其工作原理
米尔顿·埃里克森和逃跑的马 021
本能脑 024
情绪脑 025
大脑皮层 028
语言系统的发展 031
视觉化的力量:大脑之旅 031
本能脑之旅 032
情绪脑之旅 034
大脑皮层之旅 035
第三章 超意识思维:你的整合系统
海伦·凯勒:如何造就“人类” 041
整合你的大脑—思维系统 043
意识的本质 043
超意识思维:你的整合系统 046
深层认知系统的性质 047
超越小妖的思考 048
开放式问题:连接超意识 050
练习:与深层认知系统一起来个头脑风暴 052
第四章 人生计划的四个阶段
横加公路上的突破点 061
意愿的四个发展阶段 065
计划和成就的四个阶段 067
规划自己的前进方向 071
练习:你的“棒球场”思维运作系统 077
第五章 思维本源:人类如何持久改变
卡尔·沃伦达的故事 085
探索思维本源 087
不完美的灰色迷雾 088
路上的障碍 090
贝克哈德公式 091
内在的力量:精通的四个阶段 093
练习:精通思维本源 100
第六章 抗拒和四道小妖之门
什么是身心一致? 107
小妖习惯及其工作原理 108
处理小妖问题 119
小妖思维领域中的变革公式 120
日常自我教练的力量 121
我们能自己做出改变吗? 124
转化式对话意味着什么 124
练习:反馈VS失败 125
第七章 基本焦点:与原则为伴
床底下的孟加拉虎 131
埃里克森的五个基本原则 132
练习:太阳镜游戏 142
第八章 意愿和注意力:连接思想、情感和行为
我们能找到路吗? 147
提升内在的力量 150
意愿与注意力的结合 157
练习一:意愿和注意力 159
练习二:将两者结合起来 161
练习三:给视觉化图景增加动作或韵律 161
第九章 身心幸福的召唤
真正幸福的含义 167
等待幸福 168
培养幸福的 I.A.M.公式 169
幸福商数 171
智商、个商、情商和群商 172
幸福的四个大脑系统 174
对创造持久幸福的深入观察 176
练习:扩展幸福 181
第十章 英雄之旅:你生命的召唤
英雄般生活的愿景 185
英雄之旅 186
你自己生活故事里的英雄 187
解释大“H” 188
精通与幸福 189
庆祝幸福状态 190
强大的爱 191
每天用语言庆祝旅程 192
练习:发掘你的幸福潜力 193
结 语应用智慧:通过肯定来强化从每章学到的知识 195
继续探索教练的艺术与科学 202
作者简介 203
推荐阅读 206
附 注 210
术语表 212
致 谢 220
我所知的教练本质
至今还难以忘记玛丽莲老师给我上的*堂课,她没有问我们童年的阴影,没有问我们内心的苦难,也没有问我们关于当下内心的宁静……
我看她的眼睛,我知道她都理解这些,但是她没有问,她只是问我们这样一些问题:
如果五年后,你的家人、朋友会因为你而改变,那么是因为你做了些什么?
如果十年后你所住的城市会因为你逐渐发生改变,那是因为你做了些什么?
如果很多年后,这个世界会因为你有什么可能?
这问题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击中了我,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看看左右的人,左边的一位老大哥在专心把话记录下来,以确保自己记得,右边的一位女士若有所思地在发呆,后面的大部分人在互相交流,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如我一样,被这个问题轰然击中。
这个世界会因为你有什么可能?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不要空想,踏踏实实,做好螺丝钉。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许是一个发动世界改变的天才。那一天我的脑子轰轰作响,各种想法如非洲角马过河,轰隆奔驰。我花了好几个晚上,才把突然爆发出来的想法慢慢记录下来,从狂想变成梦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接触到很多教练工具,平衡轮、英雄之旅、迪斯尼策略,这帮我把我的梦想逐渐清晰,由梦想变为愿景和使命,再由使命逐渐变为计划。当计划那么清晰地呈现出来,开始行动也就变得不那么恐惧和不确定。我开始用几年时间开始实践这些计划。当计划遇到障碍,我会重新回到当初的愿景画面,这让我能保持“在路上”。
几年下来,走着走着,这计划变成今天的新精英。当年的新精英从旧的办公室搬出去,我们翻出来当年团队一起做的迪斯尼策略,惊喜地发现,当时的一切都已经或正在实现。让我们朝着梦想出发,让我们灵活而有原则地前进,走着走着,梦想与现实的界限逐渐交融,我们发现自己已经站在自己梦想的台上,我想这就是教练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当玛丽莲老师提到想要翻译她的著作进入中国,我*个举手希望参与的原因。我好奇这些神奇的技术背后的心理机制,急切地想成为*个读者,想知道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个案,还是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慢慢的学习和翻译中,我逐渐理解到这个问题背后的更多理论背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心理学开始反思自己的使命与定位——从建立开始,心理学有三大使命:疗愈精神疾病,帮助人们幸福以及发现和培养天才。但二战后,人们发现心理学大部分精力在疗愈精神痛苦中,慢慢在忘记关于幸福与天才的两项使命。美国心理学家大会主席塞里格曼在他的《真实的幸福》一书里面谈到,2000年前的心理学文献中,关于抑郁、焦虑等文献占到了95%,而关于幸福、愉悦的只有不超过5%,心理学在慢慢成为一门“受害心理学”。这个反思直接带来另外两个使命的研究、思考和应用——帮助人们幸福的使命导致了积极心理学的诞生,*近很火的“哈佛幸福课”是其应用成果之一; 而发现和培养天才这个使命则直接推动了对脑科学、性格分类、学习法的更深的研究,大家熟悉的《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都是其应用,而教练方法则是在激发个人天赋和行动方面*重要的应用成果。
变革发生时,玛丽莲老师是一名刚毕业的心理学博士,她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作为一名研究者和咨询师参与到发现和唤醒天才的变革之中:花费数千小时访谈各行各业*秀的人,试图寻找到他们独特的思考方式并且抽离。她也用近十年的时间与当时心理应用界一流大师如埃里克森、萨提亚、皮尔斯·罗伯特·迪尔茨等学习与工作,她也把自己所学所感记录成为这本书——教练不是一系列看上去神经兮兮的问题、似懂非懂的工具、神秘诡异的课程,更加不依赖于某几个“大师”“高人”才能起作用。(我曾和玛丽莲老师聊过中国的一些“教练”,她直接说:“That。
is no coaching.”——那不是教练。哈哈,深得我心。)教练是基于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和我们对于脑科学的理解,每一个人都能学会。
这也是我认真向我的朋友、学员和更多读者介绍这本书的原因——玛丽莲老师理解到天才不是指某一类人,而是一种每个人都能有的思考和工作方式——如果人们掌握这套思维模式和信念,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好的部分,实现自己希望的人生图画,成长为自己*好的样子。
*后讲一个故事,有次玛丽莲老师刚到中国,我想去拜访她。我们匆忙电话一下约好第二天早上7点(seven)在北京的花园酒店见面。第二天一大早,我在前台等了15分钟后电话她的房间。老太太接到电话,要我等一会,15分钟以后,她以一贯的优雅着装出来,笑着对我打招呼,我们一起散步,吃早餐,交换对于教练的看法,相谈甚欢。直到回去的时候,玛丽莲老师拉着我的手说,Dan,也许你听错了,我们约的是11点(eleven),不是7点(seven)。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事业的瓶颈期,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找不到出口,也看不到希望。生活变得索然无味,每天都在重复着机械的动作,曾经的热情和创造力似乎都离我远去。就在我感到沮丧和迷茫的时候,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了它。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那种深厚的洞察力所折服。他没有用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剖析了我们为什么会“沉睡”,又该如何“唤醒”。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样子,也看到了无数和我一样徘徊在迷茫边缘的人们。这本书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也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并且尝试着去打破那些束缚我的藩篱。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成功学”和“励志类”书籍一直抱有怀疑态度的人。很多书都过于强调技巧和方法,却忽略了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成长过程。但是,《唤醒沉睡的天才》这本书,却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心灵鸡汤,也没有给我画什么虚无缥缈的大饼。相反,作者以一种极其平和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带领我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自我探索。我发现,所谓的“天才”,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祇,而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的,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将它们压抑,甚至遗忘。这本书让我明白,唤醒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痛苦和挣扎,但正是这些经历,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加坚定地走向成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几个观点,它们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认知,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就像在和一位智慧的长者促膝长谈。作者的文笔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朴实而深刻,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直击人心。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一些句子,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我们那些不易察觉的情绪和想法,并且给出恰到好处的解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追求的“唤醒”,并非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自我调整和成长的过程。它让我不再惧怕那些挑战和困难,而是将它们视为自我提升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太吸引人了,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一点点金色的光芒,仿佛能穿透一切的迷茫,直达内心深处。我是在一个书店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它那种“沉睡”与“唤醒”的意象深深打动了。我一直觉得每个人内心都潜藏着某种巨大的能量,只是很多时候被生活中的琐碎和惯性所掩盖,变得沉寂。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个温柔的召唤,提醒着我,那些被遗忘的才华,那些未曾施展的潜能,其实一直都在,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去重新点燃。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一步步引领我去探索这份内在的光芒。它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关于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邀请函,让我对即将到来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我已经在脑海里构想了无数种可能,想象着书中的故事会如何展开,那些“沉睡的天才”将以何种姿态苏醒,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
评分我是一位比较感性的读者,我不太喜欢那种过于理性分析的书籍,因为我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人情味。而《唤醒沉睡的天才》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讲述了关于“沉睡”与“唤醒”的故事。我从中看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个体的尊重,以及对无限潜能的信念。它不是一本强硬地要求你去改变的书,而是一本温柔地引导你去发现的书。它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去绽放。我非常喜欢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那些关于“接纳”和“耐心”的观点,它们让我明白了,与其一味地追求“天才”的光环,不如先学会如何与自己和平共处,如何欣赏自己独有的光芒。这本书给我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让我敢于去尝试,敢于去探索,也敢于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