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推薦 | |
1.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為全本。所收書目是經史子集中極為經典的著作,以精良版本為核校底本,約請業內專傢進行注釋和翻譯。注釋準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 2. 采用紙麵精裝。全套書的裝幀設計雅正,精緻大方。 3. 定價適閤,方便廣大讀者購買收藏。 |
| 內容簡介 | |
| 《周禮》,亦稱《周官》、《周官經》、《周官禮》,是現存儒傢十三經中的一部經典,我國第一部係統、完整敘述國傢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的專書。它涉及古代官製、軍製、田製、稅製、禮製等國傢重要政治製度,為我國秦漢以來曆代國傢機構建製提供瞭全麵的參照體係,可謂研究上古文明的百科全書,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響深遠。. 所謂“禮記”,就是關於“禮經”的“記”,即對“經”的詮釋講解,是禮學傢對禮經的解釋以及他們所采擇的各種意見的輯錄。《大戴禮記》《小戴禮記》就是這類的書。《大戴禮記》,相傳是由西漢時期的禮學傢戴德編纂;《小戴禮記》,相傳是由西漢禮學傢戴德之從兄子戴聖編纂。《小戴禮記》,也稱為《禮記》,凡四十九篇。本書是對《小戴禮記》四十九篇全文注譯。內容分為四個部分:首先齣題解,扼要概括通篇內容旨意。其次齣正文,正文的分節參考瞭北大標點本《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及各傢譯注本的分節,文字也參考各種版本進行瞭勘校,有調整者在注釋中加以說明。再次齣注釋,注釋兼及章句訓詁與名物製度介紹,在引述各傢說法時,為求簡明,常見的鄭玄注、孔穎達疏,簡稱“鄭注”“孔疏”,其他注傢或相關著作則引作者與書名,如硃彬《禮記訓纂》、孫希旦《禮記集解》、陳澔《禮記集說》,或徑直引作硃彬說、孫希旦說等。最後齣譯文,譯文以直譯為主,原文太過精練無法直譯錶達時,兼用意譯。 《儀禮》及其他古禮經,是研究古代禮製的重要文獻,由於經文內容多是禮節儀式,即使熟讀經文,瞭解瞭禮節程序,但對於各種儀節背後前言的用意,卻仍然難以知曉,而《禮記》就保存瞭部分闡釋禮經意涵的篇章,雖不全麵,但正可指引後人閱讀禮經的思考方嚮,補足瞭上述的缺憾。研讀《禮記》,不隻讓我們瞭解古代儒傢的思想,更可鑒古知今,為現代人提供安身立命的處世之道。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儀禮》共十七篇,在唐朝以前被尊為“禮經”,內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見、鄉飲酒、鄉射、燕禮、聘禮、覲禮、喪禮等,是中國早全麵的關於政治社會生活禮儀的典籍,涉及上古貴族生活的各個方麵,是研究先秦政治社會文化曆史的基礎核心經典。自漢代以來,對《儀禮》進行注疏研究者層齣不窮,積纍瞭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次我們將其納入“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齣版,邀請當代禮學名傢清華大學彭林教授對全文進行現代注解與白話翻譯,並在每篇之前加瞭“題解”介紹該篇主要內容,有助於廣大讀者讀懂和理解這部傳統禮學名典,領會其思想與文化內涵。 |
關於《周禮》部分的深度,我必須給予高度評價。要知道,《周禮》的體係性、宏大性和抽象性,是三禮之首,也是最難啃的骨頭。過去閱讀相關著作,常常感覺自己像是迷失在官僚體係的迷宮裏,對六官、九州、職司之間的邏輯關係感到頭暈目眩。然而,這套譯本在處理這些係統性結構時,展現瞭極強的條理性和可視化能力。譯注部分似乎采用瞭某種巧妙的架構梳理方式,使得原本交織復雜的職能劃分和層級關係變得清晰可見。我甚至拿齣一張白紙,對照書中的譯文解釋,嘗試為“天官塚宰”繪製一張功能餅圖,發現所有關鍵節點都能被準確地定位和理解。這種“化繁為簡而不失真”的能力,是頂尖學術工作纔能達到的境界。它不是簡單地逐字翻譯,而是重建瞭一個古代國傢的運作模型。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哲學、行政管理史的學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的基礎材料和解釋框架,是無價之寶,它極大地降低瞭我們理解中國早期國傢形態復雜性的門檻,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普惠工程。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中華書局一貫的紮實風格在這套《三禮全譯本》上體現得淋灕盡緻。首先,光是拿到這五冊書時的手感就非常不錯,紙張的質感和油墨的清晰度都達到瞭很高水準,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對於研究先秦禮製或者僅僅是對中國古代社會形態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的收藏價值和閱讀價值都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周禮》,內容龐雜,涉及國傢機構的方方麵麵,如果沒有好的譯注梳理,光是理解那些古老的官職和職能就足夠讓人望而卻步。這套全譯本的譯注部分處理得極為精妙,既保留瞭原文的古樸與韻味,又通過現代漢語的精準闡釋,讓那些晦澀難懂的概念變得豁然開朗。我尤其欣賞它在注釋中引用的相關史料佐證,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翻譯工作,更是一次深入的學術梳理,使得讀者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構建起一個更為立體和可信的古代禮樂世界圖景。對於初學者而言,這套書無疑是最好的敲門磚;對於資深研究者來說,它也是案頭常備的可靠參考工具書,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體會。這種將學術嚴謹性與閱讀友好度完美結閤的齣版物,在當代實屬難得。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套“全譯本”抱持著一絲懷疑態度的,因為“全譯”二字意味著巨大的工作量和極高的失真風險,尤其是在處理《儀禮》這種以儀軌細節見長的典籍時。但實際閱讀下來,我必須承認,譯者團隊的功力深厚得超乎想象。他們似乎深諳“知人論世”的道理,對於禮儀動作的描述,不再是生硬的字麵堆砌,而是融入瞭對當時社會情境和人際關係的理解。舉個例子,在解讀某些婚喪嫁娶的繁瑣細節時,譯文不僅僅解釋瞭“做什麼”,更闡釋瞭“為什麼這麼做”,這背後的倫理邏輯和政治意圖被梳理得非常清晰。這種深入骨髓的解讀,讓我不再感覺自己在閱讀一本古代的“操作手冊”,而是在參與一場跨越韆年的社會實踐的沉浸式體驗。此外,排版上的用心也值得稱贊,古文與譯文的對照清晰明確,頁邊空白適度,使得讀者在需要手寫批注或對比時也毫無壓力。這套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齣瞭教科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把鑰匙,能夠開啓我們理解中國傳統社會治理模式和倫理建構的核心密碼。閱讀過程中,那種對古代文明精細化管理的敬畏感油然而生,非常推薦給所有想深入瞭解中華文化根基的朋友。
評分這五冊書帶來的閱讀體驗是層次分明的,不像一些單本的禮書那樣容易讓人産生知識的疲勞感。《禮記》作為三禮中最貼近個人修養和日常教化的部分,其譯注的文學性處理得尤為齣色。譯者並沒有將《禮記》的散文僅僅視作規範條文,而是捕捉到瞭其中蘊含的哲思和美感。比如對《檀弓》中那些生動曆史場景的描繪,譯文的遣詞造句既保持瞭古典的莊重,又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畫麵感和感染力,讀起來如同在聽一位高明的說書人娓娓道來。這種對文本審美價值的挖掘,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享受,而不是枯燥的任務。我發現自己不再是急於查閱某個禮節的定義,而是沉浸於古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流露與價值取捨。對於那些希望從古代智慧中汲取人文精神滋養的讀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高雅的文化熏陶。它讓人明白,禮儀絕非僵化的教條,而是承載著人倫情感與社會秩序的活態文化載體。中華書局這次的努力,無疑是為當代讀者構建瞭一座通往古典文明精神世界的優雅橋梁。
評分最終,我想談談這套書的整體使用價值,尤其是對於想要進行跨文本比較研究的讀者而言。三禮——《周禮》的“製”,《儀禮》的“行”,《禮記》的“義”——三者之間的內在關聯和發展脈絡,是研究禮學最核心的問題。這套全譯本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文本的“一緻性”和“對等性”。由於是同一團隊傾力完成的譯注工作,不同文本之間的術語翻譯風格和對關鍵概念的解釋邏輯保持瞭高度的統一。這意味著,當你在閱讀《儀禮》中描述某個典禮流程時,可以迅速對比《禮記》中對該禮的意義闡釋,而不會因為譯者風格的差異而産生認知上的斷裂或混淆。這種內在的連貫性,極大地提升瞭研究效率和文本間的可比性。它不是簡單的三本書的簡單匯編,而是一套經過高度整閤、可以互相參照印證的“禮學研究工具箱”。對於任何想要係統掌握中國古代禮製思想體係的讀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瞭目前市場上所能獲得的,最為全麵、嚴謹且易於使用的權威版本,投資絕對物有所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