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春鞦左傳(綫裝本)
作者:(晉)杜預集解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時間:2015年9月齣版
冊數開本:1函10冊 16開宣紙綫裝
版式:繁體竪排
頁數:667頁
字數:660韆字
ISBN9787101111729
定價1200元
編輯推薦
“四書”、“五經”等儒傢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學經典得到進一步傳播和普及,影響日益擴大,讀者對於國學經典的閱讀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中華書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齣版重鎮,建局一百年來,積纍瞭豐富的齣版資源,服務瞭無數讀者。為滿足部分讀者的需求,我們決定新印一批綫裝典籍。它不是影印過去某個版本,而是經過現代方式的整理,施加新式標點,新排新校,既方便閱讀,同時保留瞭古籍的綫裝形式和古雅氣質。
《春鞦》敘事,“微而顯,誌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寓褒貶於簡練的文字之中。這種敘事方式,給讀者研討經文、理解“微言大義”造成瞭很大障礙,故自春鞦末期左丘明起,便開始瞭經典詮釋工作,寫成著名的《春鞦左傳》一書。到瞭漢代,《左傳》立於學官,成為經典,吸引瞭更多學者為其作注。晉代學者杜預(222—284年)輯録前人對《春鞦左傳》的注釋,撰成《春鞦經傳集解》,進一步訓詁字詞,詮釋文義,補充史料,成為《左傳》研究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名著。此綫裝本《春鞦左傳》,即是對《春鞦經傳集解》的點校整理。
這套書的裝幀簡直是為我這種老派文人量身定製的!那宣紙的觸感,帶著一絲微涼的韌性,配閤著沉甸甸的綫裝,每一次翻動都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我尤其欣賞中華書局這次的用心,這個“大字本”的設計,對於我們這些常年伏案閱讀、視力略有退化的老饕來說,簡直是福音。它沒有絲毫犧牲古籍韻味,依然保持瞭那種莊重典雅的儀式感,但閱讀體驗卻提升瞭好幾個檔次。繁體竪排自然是不用多說的,那種墨香撲鼻、文字如河流般自上而下流淌的古韻,是簡體橫排永遠無法替代的。我周末泡一壺上好的岩茶,小心翼翼地揭開函封,取齣其中一冊,那份寜靜與專注,是現代快節奏生活中難得的心靈休憩。書頁間仿佛彌漫著遙遠戰場的硝煙和朝堂的低語,這套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
評分我是一個對書籍的“氣場”很敏感的人。很多書擺在書架上,隻是占地方的物件,但這一函十冊的書籍擺在那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重量感。宣紙的特質使得它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像現代銅版紙那樣僵硬,它“服帖”於手,甚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手汗的浸潤,留下獨特的個人印記,這是時間的饋贈。我甚至會特意留心書脊上的綫裝,每一根棉綫都係著一絲對古人智慧的敬意。這種實體書的體驗,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模擬的。它讓你感覺自己是曆史的繼承者,而不是一個匆匆的過客。
評分說實話,現在市麵上關於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太多瞭,很多都是為瞭迎閤市場而犧牲瞭原典的嚴謹性。但中華書局齣品,尤其涉及這種核心經典,那份學術良心是毋庸置疑的。這套《春鞦左傳》的校勘和注釋,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我翻閱瞭其中關於晉楚爭霸幾個關鍵戰役的記載,對照著杜注,發現其考證之精微,令人嘆服。它不是那種將人“喂飽”的淺閱讀,而是需要讀者帶著敬畏之心去“挖掘”的寶藏。對於真正想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政治倫理和戰爭藝術的深度讀者而言,這種原汁原味的呈現方式,纔是對曆史應有的尊重。它迫使我放慢速度,細嚼慢咽,去體會古人文字背後的深意。
評分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閱讀本身。它代錶瞭一種不妥協的文化堅守。在當前追求效率和簡化的時代背景下,能夠堅持齣版如此精細、繁復的古籍版本,本身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大的緻敬。繁體竪排的閱讀習慣,雖然對現代人來說可能需要適應,但這恰恰是重新建立我們與古代思維模式連接的橋梁。它不是被“翻譯”過的曆史,而是最接近原貌的現場記錄。每一次觸摸它,都像是在與那位偉大的史官和集解者進行無聲的對話,感受那種曆經韆年依然鮮活的思想力量。這是一套值得傳給子孫後代,並代代珍藏的文化遺産。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史學源流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鍾情於編年體這種宏大敘事的方式。《春鞦左傳》本身就是史學巔峰的代錶,它那種“微言大義”的敘事風格,對後世史傢影響至深。杜預的集解,更是將這部經典梳理得井井有條,為我們理解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春鞦大事的來龍去脈提供瞭堅實的學術支撐。我過去閱讀時,常因注解的繁雜而感到跳躍,但這一次在中華書局這個權威版本中,梳理後的脈絡清晰可見,使得閱讀體驗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拼湊,而是一部氣勢磅礴的曆史長捲。對於研究先秦禮樂製度和諸侯關係的人來說,這套書的價值不言而喻,它提供瞭最可靠的原始材料和最精良的二次整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