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信息哲学
定价:250.00元
作者: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3031917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整个20世纪,伴随着一系列科学上的革命性进展,因其而产生的科学哲学也经历着从初期到兴盛再到转型的过程。在刚刚步入21世纪之初,面对科学哲学未来走向的发问,一批科学哲学家以及科学家被召集起来共同完成了这部迄今门类规划为全面的科学哲学丛书——《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它以宏大的视角来展现步入新世纪的科学哲学研究面貌,通过对一般科学哲学以及各具体科学哲学研究的梳理与阐释,试图为未来科学哲学开启一幅远景。正如这套科学哲学手册的三位主编,道加比(DovGabbay)、保罗撒加德(Paul Thagard)、约翰伍兹(John Woods)所共同认为的,在已知的任何时期,科学在其前沿的运行总是遭遇到有关知识与实在的本质的哲学议题。科学论战会引发诸如理论与实验的关系,解释的本质以及科学接近于真实的程度的问题。在具体科学中,关于存在是什么以及如何知晓它的问题会引发特殊的关注,例如,物理学中的时空本质问题、心理学中的意识本质问题。因此,科学哲学是对世界进行科学调查的必要部分,并且总的来说,科学哲学正日益成为哲学的核心。尽管仍有哲学家认为关于知识与实在的理论可以通过纯粹的沉思而发展出来,但大多数的哲学研究表明,重视相关科学发现才是必要和有价值的。例如,心灵哲学已经很明显与经验心理学绑定在一起,而政治理论经常与经济学产生交叉。这些科学哲学研究为哲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之间架起了一座宝贵的桥梁。科学哲学本身也越来越不再局限于关注一般的科学本质与科学合法性议题,而是格外关注在具体科学哲学内部所引发的特有议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该丛书的主编们规划了目前为齐全的科学哲学子学科群,并且力图确立一种偏向于具体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模式。这一举动也在程度上表明,具体科学哲学已经成为未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造成这种趋向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当代科学自身的发展以及研究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哲学研究也有必要顺应这种变化来对自身的研究目标和方式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以便保持连接哲学与科学之间的这座桥梁的通畅;另一方面,科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关系已经愈发紧密,存在着普遍的交叉,而产生的影响又多体现在科学中的子学科甚至一些研究前沿与人文、社会领域的交互上,这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学作为一个简单的整体,而是应该在各个具体科学领域中来探讨科学之于人文、社会领域的交叉与影响。基于这些判断,可以认为,未来科学哲学研究必将伴随着各个领域上的科学发现而不断走向前沿和深化,并在一些传统议题上走向新的理解与探讨,将科学哲学引向新的发展阶段。爱思唯尔出版的这部《科学哲学手册》*特点在于其所规划的严密学科体系,并且面向基础性的学科导论,与具体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紧密(甚至邀请许多具体科学领域的学者撰写一些重要科学人物的传记以及某些学科或命题的发展简史),科学色彩浓厚,所涉及的哲学论题十分前沿,不仅受到许多哲学学者的关注,也受到了来自于各相关领域科学家们的好评。在内容上兼顾了基础性及前沿性,是一部特点鲜明、不可多得的科学哲学丛书。《信息哲学》分卷的设立体现了丛书主编们的前沿视野。信息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其研究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哲学等学科交叉后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信息的概念本质与基本性质,例如其动态分析、使用方式,以及相关科学等。同时,也包括对信息理论的细化与应用,以及对各种哲学问题所使用的计算式方法。信息哲学源自人工智能哲学、信息逻辑、控制论、社会学、伦理学,以及语言与信息研究。近来这一领域逐渐以“信息哲学”的形式为人们所知。本书虽然内容纷繁浩杂,但是编纂主线明晰,由哲学入手,与信息结合,从整体思想到具体学科,因而从中不难看出学科间的相互交织与促进。章至第五章为信息与哲学的基本关系介绍,弗雷德德雷斯克作为将信息论引入哲学研究的先驱,对信息概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为人们所热议的论题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彼得阿德安斯从计算学的角度,对物理学宇宙的可知性进行了重点介绍。值得一提的是,阿德里安斯本人原先从事的是古典哲学研究,后来成为研究机器学习的专家,这足以说明信息科学与哲学之间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第六章至第八章为技术性讨论,对相关手段、方法予以了介绍。弗莱明托普索和彼得哈瑞莫斯这两位数学家对香农信息论及其与数学的结合应用进行了阐释。彼得格伦沃尔德和保罗威塔伊对算法复杂性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对该理论与概率以及香农信息论的关联进行了讨论。而逻辑学家约翰范本特姆和马瑞卡门马丁内瑟通过对认知逻辑以及情景理论研究传统的介绍,研究讨论了信息在逻辑中所起的作用。第九章至第十三章讨论了若干基于“信息学”的重要论题。其设计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凯文凯利围绕奥卡姆剃刀原理撰写的学习、简化,以及信念修正等方面的相关内容。逻辑学家亚历山德鲁巴尔塔格、汉斯范迪特玛施以及劳伦斯莫斯描述了“动态算法逻辑”中知识与信息更新问题。汉斯罗特则对信念修正结构及其相应体系结构进行了讨论。而致力于研究“信息动态”的重要学者阿布拉姆斯基使用基于博弈论的交互处理模型,对计算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了讨论,并将其与量子信息流联系起来。经济学家伯纳德瓦里泽也讨论了博弈中的信息和理性代理人本身。本书第十四章至第十九章列举了许多科学与人文学科中的信息案例。逻辑学家、哲学家、计算机专家迈克尔邓恩,对信息在计算机研究中的各种运用做了调查研究。物理学家拜斯和法默则把物理中的信息与香农信息论和柯尔莫哥洛夫复杂性联系在了一起。基思德夫林和杜斯卡罗森伯格以情境论作为工具,建立起用于语言交际的深度处理模型。约翰麦卡锡作为人工智能理论创始人之一,在其撰写章节中讨论研究了信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同时也给哲学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本书中还有两章讨论了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玛格丽特博登讨论了信息在认知心理学中的作用,并对近期的一些神经学观点有所涉及。约翰柯利则对当前信息以及编码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批判性研究,并产生了广泛反响。本书所讨论的论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且多为前沿性研究,因此不少章节都以开放方式结尾,这也充分表明信息哲学研究的多样性以及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购买《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信息哲学》的初衷,是想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发展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辨。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们对其核心概念——“信息”——的哲学理解却似乎滞后了。这本书会不会探讨信息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当信息被处理、转换、传递时,其意义是如何生成、如何变化的?它是否会涉及符号学、语言哲学等领域,来分析信息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如何构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信息哲学是否会讨论信息在科学发现中的“意外”作用?例如,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数据组合,是否可能在信息分析的框架下,揭示出全新的科学规律?本书是否也会关注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噪声”问题,并从哲学角度分析它们对知识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对于那些从事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伦理以及科学哲学史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条理解信息时代知识论的重要路径。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而言,科学的本质以及研究方法论始终是我关注的重点。《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信息哲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信息在科学研究中的哲学地位的探索需求。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信息论”与科学解释之间的关联?例如,信息熵是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科学理论的“信息量”或“解释力”的标准?我尤其期待它能分析信息在不同科学领域——从物理学的量子信息,到生物学的基因信息,再到社会科学的大数据分析——所扮演的角色差异,并尝试提炼出一种普遍性的信息哲学框架。书中是否会讨论“信息过载”现象,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家如何通过信息筛选、信息整合来构建有意义的知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在海量数据面前,如何运用哲学智慧,将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科学见解。
评分终于拿到这本期待已久的《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信息哲学》了!光是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与深刻,沉甸甸的质感预示着其内容的厚重。我一直对信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感到好奇,尤其是在物理学、生物学乃至社会科学中,信息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这本书的标题直击要害,点明了它所关注的核心议题——信息哲学。我想,这本书的读者定然不会是泛泛之辈,而是那些对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其内在逻辑有着深入探究欲望的学者、研究者,甚至是那些对哲学与科学边界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我尤其期待它能从哲学的视角,剖析信息这一概念的本质,探讨信息在知识生产、传播以及科学解释中的作用。想象一下,当我们将数据、算法、模型这些看似冰冷的技术概念,置于哲学的审视之下,它们是否会显露出更深层的意义?信息是否仅仅是物质的载体,还是其本身就具有某种独立于物质的本体属性?这本书会不会为我们揭示信息与意识、信息与实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非常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并希望能借此拓展我对科学认识论的理解,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辨别和构建知识。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实在”的本体论问题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信息哲学》似乎提供了一个从信息角度切入的独特视角。本书是否会探讨“信息实在论”,即信息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存在?如果信息具有本体地位,那么它与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是否存在一种“信息宇宙”,与我们熟悉的物质宇宙平行共存,甚至更为根本?我非常好奇,信息哲学是否会涉及到“计算性”这一概念,即宇宙的本质是否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巨大的计算过程?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对自由意志、因果律的理解是否都需要重新审视?对于那些对形而上学、宇宙论以及科学的终极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可能是一扇通往全新思考领域的大门,它可能会挑战我们对现实世界最基本的一些假设。
评分这本《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信息哲学》的出现,无疑为我最近对“智能”概念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们常常谈论人工智能,但其“智能”的根源是什么?是信息处理的效率,还是信息本身的组织结构?这本书是否会从信息哲学的角度,对“智能”进行哲学层面的解构,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与联系?我尤其好奇,信息哲学是否会触及“涌现”这一概念,即复杂的系统如何从简单的交互中产生新的、不可预测的属性?在信息系统中,这种涌现是否就是智能的来源?这本书可能会探讨信息作为一种“本体”的可能性,即信息是否能够独立于承载它的物理载体而存在?如果信息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那么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构建知识体系的根基,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于那些致力于理解人工智能伦理、认知科学以及复杂系统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会提供宝贵的理论框架和哲学思考。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更清晰地梳理关于信息、知识和智能的复杂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