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智慧城市标准汇编 (上下册) |
| 作者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定价 | 42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2198306 |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的《智慧城市标准汇编(上下)》是主要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重点工作即时推出的相关标准规范汇编本。本书摘选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中智慧城市领域相关标准共计86种,标准选取方向重点围绕智慧城市规划、智慧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展开,希望能为广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上册)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年版)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 50293—20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2016年版)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 50437—2007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 50438—2007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 《城市容貌标准》GB 50449—2008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 50546—2009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 50613—2010 《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GB/T 50627—2010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6—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 50668—201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下册) 《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 50811—2012 《城市规划基础资料搜集规范》GB/T 50831—2012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 50867—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 50908—2013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 51141—201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 129—2012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2009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2009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 15—2011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1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06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年版)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15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58—2009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200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2016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 90—2009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93—2011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 105—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2010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1 5—2007 《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CJJ 120—2008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4—2008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134—2009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 136—2010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 138—2010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 《城镇燃气报警控制系统技术规程》CJJ/T 146—201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184—2012 |
| 编辑推荐 | |
|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智慧城市标准汇编》(上下册)的时候,我脑海里第一个想法就是“内容真是太全了”。作为一名在科技行业工作了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标准化对于一个新兴行业的重要性。而智慧城市,无疑是当下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就是其内容的系统性。它不仅仅是收集了散落在各处的标准,而是将这些标准进行了一个有机的整合,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从顶层设计、总体框架,到具体的通信、数据、安全、应用等各个层级,都给出了详细的规范。这种体系化的梳理,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和应用的门槛。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强调非常突出。这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挑战之一。书中对相关标准的详细阐述,例如数据格式、接口协议、信息模型等,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不同系统进行集成的技术人员来说,无异于及时雨。 此外,我还注意到书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实现城市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标准汇编》在这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指导性的标准,例如在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绿色建筑等方面的规范,这让我看到了智慧城市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智慧城市标准汇编》是一部集权威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巨著。它不仅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手册,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我相信,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这套书将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构建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城市。
评分作为一名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深切关注着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标准规范。最近,我终于收到了期待已久的《智慧城市标准汇编》(上下册),拿到手里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仅是罗列条目,而是将纷繁复杂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技术应用,几乎涵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刚拿到这套书,我就被其厚重所震撼,上下两册,内容量相当可观。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各项标准背后的逻辑和演进过程的阐释,这使得理解起来不再是生硬的条文堆砌,而是能够体会到标准的制定是如何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技术进步的。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标准的分类也十分清晰,例如在技术标准部分,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到5G通信,几乎囊括了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要素,并且对每个领域的关键技术指标和互联互通的规范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安全”这一维度的关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重中之重,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这套《智慧城市标准汇编》在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网络安全、数据加密、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国内标准,以及如何在智慧城市应用中落地这些标准。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实践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为我们规避潜在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对于我这样一位需要经常接触不同城市项目的人来说,能够有一套权威、全面的标准汇编简直太方便了。以往在处理不同地方的项目时,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搜集和比对各种零散的标准文件,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有了这套书,我只需要翻阅其中的相关章节,就能迅速找到最符合项目需求的标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书中对于标准的解读也十分到位,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在这套书里都得到了清晰的阐释,让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套《智慧城市标准汇编》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启发思考的书。它让我看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宏大愿景,也让我认识到实现这一愿景所必须遵循的严谨规范。书中对于未来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的展望,以及如何通过标准化来引领和推动这些趋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这套标准汇编将成为我们行业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将帮助我们构建更加智慧、高效、宜居的城市。
评分这套《智慧城市标准汇编》(上下册)的内容量非常庞大,堪称是一部详尽的参考资料。作为一名对城市规划和发展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我一开始被其专业性所吸引,但真正翻阅后,却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为理解“智慧城市”这个宏大的概念,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框架。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智慧城市”核心要素的拆解和分析。它没有直接抛出冷冰冰的标准条文,而是先从智慧城市的构成部分,例如基础设施、数据、应用、服务等入手,详细阐述了每个部分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然后再引出与这些部分相关的各类标准。这种由浅入深的方式,让非专业人士也能逐步理解复杂的标准体系。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深刻的体现。尽管是以标准为主体,但它始终强调了智慧城市建设最终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书中关于公共服务、社区管理、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标准,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让我看到了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未来城市图景。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也涉及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软性”标准,例如用户体验、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这些往往是衡量一个智慧城市是否成功的关键,但却不容易量化。这套书对这些方面的关注,体现了其全面性和前瞻性,也让我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复杂性远超我想象。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标准汇编》是一套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案头宝典,对于任何关心城市发展、希望了解未来生活方式的读者来说,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让我们看到,智慧城市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一步步构建起来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分读完《智慧城市标准汇编》上下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严谨、体系完备,堪称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百科全书”。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者,我深知标准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套书恰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它系统地梳理了从概念、框架到具体技术实施的各项标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让人一目了然。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各个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标准,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标准在智慧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例如,如何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来促进信息共享,如何通过网络安全标准来保障城市运行的稳定。这种宏观的视角,对于理解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我个人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城市治理”的部分。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固然重要,但如何通过技术来优化城市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才是其最终目的。《智慧城市标准汇编》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性标准,涵盖了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并且对各项标准的落地实施路径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作为一名关注技术前沿的从业者,我对书中关于新兴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标准非常感兴趣。例如,关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如何与城市基础设施融合,以及相关的技术接口、数据格式、安全协议等,都有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新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方案的团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标准汇编》上下册是一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管理依据,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描绘了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它将成为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局部走向整体,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的重要力量。
评分《智慧城市标准汇编》(上下册)这本书,简直就是智慧城市领域的一本“圣经”。作为一名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心的普通市民,我一直在尝试理解智慧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一个非常清晰且深入的答案。 我喜欢书中将复杂的概念用相对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虽然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技术标准,但作者(或编者)非常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标准是如何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比如,关于智能交通的标准,我能想象到它如何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减少拥堵。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安全”的强调。在智慧城市里,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数据和基础设施都连接到网络中,而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标准,让我对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加信任智慧城市的未来。 另外,我也非常欣赏书中对“服务”的关注。智慧城市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书中关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方面的标准,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人性化、更便捷的未来。我甚至开始期待,未来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解决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公共服务需求。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标准汇编》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宜居的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也让我对参与和拥抱这个未来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