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6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思维导图(2) 考点梳理(2) 第一节教育概述(2)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7)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5) 牛刀小试(27)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30) 思维导图(30) 考点梳理(30)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30)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8) 牛刀小试(46) 第三章教育目的(49) 思维导图(49) 考点梳理(49)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49)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54) 牛刀小试(61) 第四章教育制度(63) 思维导图(63) 考点梳理(63)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63) 第二节我国的学制(66) 牛刀小试(71)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74) 思维导图(74) 考点梳理(74) 第一节学生(74) 第二节教师(77) 第三节师生关系(84) 牛刀小试(89) 第六章课程(91) 思维导图(91) 考点梳理(91) 第一节课程概述(91) 第二节课程目标(97) 第三节课程设计(99) 第四节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102) 牛刀小试(106) 第七章教学(109) 思维导图(109) 考点梳理(110) 第一节教学概述(110) 第二节教学过程(111) 第三节教学原则(116) 第四节教学方法(120)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26) 第六节教学评价(130)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34) 第八节教学模式(138) 第九节课堂教学技能(141) 牛刀小试(152) 第八章德育(156) 思维导图(156) 考点梳理(156) 第一节德育概述(156) 第二节德育内容(158) 第三节德育过程(160) 第四节德育原则(164) 第五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67) 第六节德育模式(171) 附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173) 牛刀小试(178)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182) 思维导图(182) 考点梳理(182)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182)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89)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92) 牛刀小试(195)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197) 思维导图(197) 考点梳理(197)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197) 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198) 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200) 牛刀小试(201)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202) 思维导图(202) 考点梳理(202)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02)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04)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06) 牛刀小试(211)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214) 思维导图(214) 考点梳理(214)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214)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217) 牛刀小试(218) 第二章认知(220) 思维导图(220) 考点梳理(221) 第一节感觉(221) 第二节知觉(222)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225) 第四节记忆(229) 第五节想象(236) 第六节思维(239) 牛刀小试(243)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246) 思维导图(246) 考点梳理(246)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246) 第二节意志(250) 牛刀小试(255) 第四章个性心理(257) 思维导图(257) 考点梳理(257)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257) 第二节能力(260) 第三节人格(265) 牛刀小试(273) 第五章社会心理与行为(275) | 思维导图(275) 考点梳理(275) 第一节社会态度与社会知觉(275) 第二节印象形成(277) 第三节人际关系(278) 第四节群体心理(279) 牛刀小试(28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284) 思维导图(284) 考点梳理(284)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284)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86)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287) 牛刀小试(289)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290) 思维导图(290) 考点梳理(290)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290)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294) 第三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96) 牛刀小试(299)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301) 思维导图(301) 考点梳理(301) 第一节学习概述(301) 第二节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304)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309)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13)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15) 牛刀小试(316) 第四章学习心理(319) 思维导图(319) 考点梳理(320) 第一节学习动机(320) 第二节学习策略(328) 第三节学习迁移(336)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341)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348)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354)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61) 牛刀小试(367) 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371) 思维导图(371) 考点梳理(371)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371) 第二节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治疗(372)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76) 第四节学生心理辅导(379) 牛刀小试(384) 第六章教学心理(386) 思维导图(386) 考点梳理(386) 第一节教学设计(386) 第二节课堂管理(392) 第三节教师心理(396) 牛刀小试(403) 第一章我国课程改革概述(406) 思维导图(406) 考点梳理(406)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406)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407) 牛刀小试(409) 第二章新课程带来的变革(411) 思维导图(411) 考点梳理(411)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变革(411)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413)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415) 牛刀小试(418)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422) 思维导图(422) 考点梳理(422)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422)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425)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427)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28) 牛刀小试(432)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435) 思维导图(435) 考点梳理(435)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435)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436)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438) 牛刀小试(440) 思维导图(444)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445) 考点梳理(445) 第一节教育法基本理论(445) 第二节教育立法、实施与监督(448) 第三节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450) 第四节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453) 牛刀小试(455)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456) 考点梳理(45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5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67)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47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80)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486)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89)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93) 八、《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495) 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495) 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98) 十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499) 十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507) 十三、《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 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509) 十四、《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509) 牛刀小试(513) 全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体系(516) 全国教师招聘面试课程体系(51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518) |
《中公版·2018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一本通》中公教育为2018年参加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奉上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复习资料!
考生需要、实用为先的编写理念,帮助考生合理、有效地进行考前复习!
《2018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一本通(中公版)》汇集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仔细研究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要求,梳理考试涉及的考点内容,以精练语言呈现考查的重点内容,配以各地真题、知识拓展、备考锦囊等辅助栏目,帮助考生构建知识框架,读懂真题,了解如何分析、解答相关试题,更好地投入到备考。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的支持,本书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中公版·2018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一本通》全书共设下面五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有关本书的相关信息,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备考指导:其中的考情分析、题型解读、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明确真题考查的具体信息。
三、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在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放置拓展类的模块,如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备考锦囊。每章内容介绍完毕后,牛刀小试中的检测试题方便考生检测本章的学习效果。
四、全国教师招聘笔试/面试课程体系:帮助考生了解相关辅导课程的基本信息。
五、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
第一部分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师●课程
●教学●德育
●班主任与班级●课外、校外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zui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而来,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导出”。
(二)教育的定义
一般说来,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
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2)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2.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来说,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1.根据正规化程度,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1)正规教育: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2)非正规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2.根据教育场所,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1)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感染性、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①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②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③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2)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社会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3)学校教育:学校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使受教育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一般称为“三结合”教育,也称教育合力,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zui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为“教”的主体具有的特点包括:①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②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③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④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⑤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级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三)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具体包括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等。
四、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一种本能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
因此,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详细介绍见本部分第二章第一节。
五、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见表1-1-1)
表1-1-1教育功能的类型
六、教育的起源学说(见表1-1-2)
表1-1-2教育起源的学说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人员,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2.教育没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决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该时期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生产劳动服务。一致的教育目的,也决定了平等的教育权利。
3.教育水平低下
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很少,所传递的是以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的直接经验,教育内容很简单,教育方法也很单一,只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
中公教育 特岗教师考试用书2018河南新疆云南吉林山西贵州陕西内蒙古辽宁宁夏甘肃四川湖南河北省 特岗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公教育 特岗教师考试用书2018河南新疆云南吉林山西贵州陕西内蒙古辽宁宁夏甘肃四川湖南河北省 特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中公教育 特岗教师考试用书2018河南新疆云南吉林山西贵州陕西内蒙古辽宁宁夏甘肃四川湖南河北省 特岗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