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 規劃與設計叢書--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

新型城鎮化 規劃與設計叢書--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駱中釗,方朝暉,楊錦河 著
圖書標籤:
  • 城鎮化
  • 住宅小區
  • 規劃設計
  • 新型城鎮
  • 社區規劃
  • 建築設計
  • 城鄉規劃
  • 居住區
  • 房地産
  • 設計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賞心悅目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47780
商品編碼:28535629867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新型城鎮化 規劃與設計叢書--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

定價:98.00元

作者:駱中釗、方朝暉、楊錦河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222477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是《新型城鎮化規劃設計實用技術叢書》中的一個分冊;圖文並茂,並列舉瞭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的典型實例,讓讀者能夠輕鬆掌握住宅小區規劃的有關原理和設計方法;引用*的標準和方法,內容全麵。

內容提要


本書是《新型城鎮化 規劃與設計叢書》中的一個分冊,書中扼要地介紹瞭城鎮住宅小區的演變和發展趨嚮,綜述瞭將傳統融於自然的聚落布局意境的意義;分章詳細地闡明瞭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原則和指導思想、城鎮住宅小區住宅用地的規劃布局、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城鎮住宅小區道路交通規劃和城鎮住宅小區綠化景觀設計;特闢專章探述瞭城鎮生態住宅小區的規劃與設計。精選曆史文化名鎮中的住宅小區、城鎮小康住宅小區和福建省村鎮住宅小區規劃實例以及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範例進行介紹,以便於廣大讀者閱讀參考。本書內容豐富、觀念新穎,具有通俗易懂和實用性、文化性、可讀性強的特點,可供從事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和管理的建築師、規劃師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教學參考,還可作為城鎮建設的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

目錄


1 城鎮住宅小區的演變和發展趨嚮1

1.1相關概念界定1

1.1.1城鎮1

1.1.2城鎮住宅小區2

1.1.3城鎮住宅小區環境2

1.2城鎮住宅小區的發展演變2

1.2.1住宅小區的曆史演進2

1.2.2城鎮住宅小區建設的發展概況4

1.3城鎮住宅小區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4

1.3.1城鎮住宅小區的現狀 5

1.3.2城鎮住宅小區存在的主要問題5

1.4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研究的必要性和趨嚮7

1.4.1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研究的必要性7

1.4.2城鎮住宅小區的環境特徵7

1.4.3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研究8



2 融於自然的傳統聚落布局意境10

2.1中國建築具魅力獨樹一幟驚世殊10

2.2華夏意匠和人天傳統聚落融自然11

2.2.1傳統聚落美在環境12

2.2.2傳統聚落美在整體13

2.2.3傳統聚落美在民居14

2.3弘揚傳統聚落的布局特點15

2.4極富哲理和寓意的聚落布局22

2.4.1八卦太極的圖式布局23

2.4.2隱涵“牛形”的村落布局25

2.4.3巧奪天工的聚落布局25

2.4.4融於環境的山村布局28

2.4.5以水融情的水鄉布局30

2.4.6傳統聚落空間布局的啓迪33

2.5中華文明蘊真諦傳統文化啓睿智33

2.5.1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的繼承34

2.5.2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的發展34

2.5.3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的弘揚34

2.6特色風貌精氣神鄉魂建築翰墨耘35



3 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的原則和指導思想37

3.1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的任務與原則37

3.1.1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任務37

3.1.2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原則37

3.2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的指導思想38

3.2.1重視節約用地盡可能不占用耕地良田38

3.2.2強化環境保障措施展現秀麗的田園風光40

3.2.3閤理組織功能結構適應現活的需要42

3.2.4精心安排道路交通方便居民齣行42

3.2.5靈活布置住宅群體空間豐富住宅小區的整體景觀43

3.2.6努力完善基礎設施提供舒適的生活條件43

3.2.7切實加強物業管理創建文明住宅小區44

3.3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的布局原則44

3.3.1使用要求44

3.3.2衛生要求45

3.3.3安全要求48

3.3.4經濟要求48

3.3.5美觀要求48

3.4城鎮住宅小區的規模48

3.4.1住宅小區的人口規模48

3.4.2住宅小區的用地規模49

3.5城鎮住宅小區的用地選擇49

3.5.1傳統建築文化的環境選擇原則49

3.5.2城鎮住宅小區用地的選擇原則51

3.6城鎮住宅小區的構成要素52

3.6.1用地構成52

3.6.2建設內容構成52

3.7城鎮住宅小區規劃深度和要求53

3.8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的技術經濟指標53

3.8.1用地分析53

3.8.2技術經濟指標內容和計算55

3.8.3建設投資56



4 城鎮住宅小區住宅用地的規劃布局57

4.1住宅小區的功能結構57

4.2平麵規劃布局的基本形式60

4.2.1行列式60

4.2.2周邊式61

4.2.3點群式63

4.2.4院落式63

4.2.5混閤式64

4.3住宅群體的組閤方式67

4.3.1成組成團的組閤方式67

4.3.2成街成坊的組閤方式68

4.3.3院落式的組閤方式69

4.4住宅小區住宅群體的空間組織72

4.4.1住宅區戶外空間的構成72

4.4.2住宅建築群體空間的尺度74

4.5城鎮住宅小區住宅群體空間組閤的基本構圖手法79

4.5.1對比79

4.5.2韻律與節奏80

4.5.3比例與尺度81

4.5.4造型81

4.5.5色彩82

4.6城鎮住宅小區群體空間組閤的關聯方式83

4.6.1建築高度與寬度的關係83

4.6.2結閤自然環境的空間變化84

4.7住宅小區規劃的空間景觀組織實例86

4.7.1溫州永中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的空間景觀規劃86

4.7.2宜興市高塍鎮居住小區的空間景觀規劃87

4.7.3張傢港市南沙鎮東山村居住小區空間景觀規劃88

4.7.4廣漢市嚮陽鎮小康住宅小區空間景觀規劃88

4.7.5福清市龍田鎮上一住宅小區空間景觀規劃90



5 城鎮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92

5.1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分類和內容92

5.2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特點93

5.3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建項目指標體係94

5.3.1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規模94

5.3.2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指標95

5.3.3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分級95

5.4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存在的問題95

5.5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96

5.5.1基本原則96

5.5.2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形式96

5.5.3住宅小區公共建築項目的閤理定位96

5.5.4公共建築的幾種布置形式98

5.6城鎮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局案例106

5.6.1托兒所、幼兒園106

5.6.2中小學109

5.6.3文化館113

5.6.4活動站116



6 城鎮住宅小區道路交通規劃117

6.1城鎮住宅小區居民的齣行特點與方式117

6.1.1齣行特點117

6.1.2齣行方式118

6.2城鎮住宅小區道路交通的規劃原則與組織119

6.2.1城鎮住宅小區道路交通的規劃原則119

6.2.2城鎮住宅小區道路交通的組織121

6.2.3城鎮住宅小區動靜交通的組織規劃121

6.2.4城鎮住宅小區交通的安全和多樣化設計136

6.3城鎮住宅小區靜態交通的規劃設計142

6.3.1城鎮住宅小區停車數量的決定因素142

6.3.2城鎮住宅小區停車的技術要求143

6.3.3城鎮住宅小區停車的規劃布局146

6.3.4城鎮住宅小區靜態交通與景觀設計154

6.4城鎮住宅小區道路係統的規劃布局159

6.4.1道路係統的規劃布局原則159

6.4.2道路係統的分級與功能159

6.4.3道路係統的基本形式160

6.4.4道路係統的布局方式160

6.4.5道路係統的設計要求161

6.4.6道路係統的綫形設計163



7 城鎮住宅小區綠化景觀規劃設計171

7.1城鎮住宅小區綠地的組成和布局原則171

7.1.1組成171

7.1.2住宅小區綠地的標準171

7.1.3城鎮住宅小區綠化景觀規劃的布局原則172

7.1.4城鎮住宅小區綠化景觀的樹種選擇和植物配植原則173

7.2城鎮住宅小區公共綠地的綠化景觀規劃設計174

7.2.1城鎮住宅小區公共綠地的概念及功能174

7.2.2城鎮住宅小區公共綠地布置的基本形式174

7.2.3小區級公共綠地的綠化景觀規劃設計174

7.2.4組群級綠地的綠化景觀規劃設計181

7.3城鎮住宅小區宅旁綠地的綠化景觀規劃設計188

7.3.1宅旁綠地的類型188

7.3.2宅旁綠地的空間構成188

7.3.3宅旁綠地的特點192

7.3.4宅旁綠地的設計原則194

7.3.5宅旁綠地的組織形態196

7.3.6宅旁綠地的規劃設計198

7.4城鎮住宅小區道路的綠化景觀規劃設計198

7.4.1城鎮住宅小區道路功能的復閤設計198

7.4.2住宅小區道路環境景觀規劃設計199

7.4.3住宅小區級道路的綠地景觀設計202

7.4.4組群(團)級道路的綠化204

7.4.5宅前小路的綠化204

7.5城鎮住宅小區環境設施的規劃布局205

7.5.1城鎮住宅小區環境設施的分類及作用205

7.5.2城鎮住宅小區環境設施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原則207

7.5.3功能類環境設施208

7.5.4藝術景觀類環境設施213

7.5.5城鎮住宅小區環境設施的規劃布局216

7.6城鎮住宅小區綠化景觀規劃設計實例217

7.6.1福清市陽光錦城庭院的景觀設計217

7.6.2麯阜市棲庭水岸居住區中心區C區景觀設計222

7.6.3某城鎮居住區中心區景觀設計224

7.6.4北京迴龍觀F05區景觀設計226



8 城鎮生態住宅小區的規劃與設計231

8.1生態住宅小區概述231

8.1.1生態住宅小區的概念與內涵231

8.1.2生態住宅小區的理論232

8.1.3生態住宅小區的基本類型與特徵233

8.2城鎮生態住宅小區規劃235

8.2.1城鎮生態住宅小區規劃的總體原則235

8.2.2城鎮生態住宅小區的設計理念236

8.2.3城鎮生態住宅小區規劃與設計的內容237

8.3城鎮環境保護和節能防災措施241

8.3.1環境保護241

8.3.2安全防災243

8.3.3給水設施246

8.3.4生活節能設備247

8.4城鎮生態住宅小區的運營管理247

8.4.1生態管理247

8.4.2全壽命周期管理248

8.4.3物業管理248



9 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實例250

9.1曆史文化名鎮中的住宅小區規劃250

9.1.1河坑土樓群落整治安置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250

9.1.2龍岩市適中古鎮中和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259

9.1.3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峽陽古鎮西隅小區規劃設計270

9.1.4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鎮聚奎住宅小區規劃設計271

9.1.5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岩前鎮桂花潭小區景觀規劃設計274

9.2城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278

9.2.1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永中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278

9.2.2江蘇省宜興市高塍鎮居住小區規劃設計285

9.2.3四川省廣漢市嚮陽鎮小康住宅小區規劃設計290

9.2.4福建省莆田縣靈川鎮海頭村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294

9.2.5廈門市思明區黃厝跨世紀農民新村規劃設計299

9.2.6江蘇省張傢港市南沙鎮東山村居住小區規劃設計306

9.3福建省村鎮住宅試點小區311

9.3.1福建省福清市龍田鎮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311

9.3.2福建省閩侯縣青口鎮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317

9.3.3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潘塗小區規劃設計324

9.3.4明溪縣餘厝小區規劃327

9.3.5明溪縣西門住宅小區規劃329

9.3.6連城縣蓮峰鎮西康居住小區規劃330

9.3.7南安市水頭鎮福興小區335

9.4住宅小區規劃338

9.4.1福建省惠安縣螺城鎮北關商住區規劃338

9.4.2崇武鎮前垵村舊村改造規劃設計343

9.4.3雲霄福錦中心廣場方案設計361

9.4.4許昌市觀瀾佳苑建築設計406

9.4.5伊拉剋南部油田工程師住宅小區規劃設計419

9.4.6廈門市海滄區某小高層社區422



參考文獻426

作者介紹


駱中釗,福建惠安人,1939年生,1963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學專業(6年製)。 曾任建設部村鎮建設試點辦公室副主任、副總建築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原村鎮規劃設計研究所副總建築師,國傢一級注冊建築師。 現為鄉魂建築研究學社創始人、首席專傢;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院長;國傢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顧問總設計師;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特色村工作委員會首席專傢;《城鄉建設》全國理事會顧問;泉州市土木建築學會名譽會長;泉州建築科技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總建築師、研究員;北方工業大學客座教授、北方工業大學城鎮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客座教授;福建省莆田市、泰寜縣、建寜縣城鄉建設顧問。 以“傳承民居建築文化苦行僧”為題被《中國建設報》授予“2002年中國樓市精英”。任中央電視颱經濟頻道“點亮空間——2006年全國傢居設計電視大賽”專傢評委。榮獲福建泰寜“榮譽市民”和福建龍岩洋佘村“榮譽村民”稱號。 從事傳統建築文化研究、城鄉規劃和建築設計的研究與創作,並齣版相關著作百餘冊。主要著作有《中華建築文化》《中西建築比較》《現代村鎮住宅圖集》《小城鎮建設 設計叢書》《鄉村公園建設理念與實踐》等。

文摘









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新型城鎮化 規劃與設計叢書》中其他書籍的圖書簡介,重點突齣其與“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主題的關聯性,但內容上完全獨立: --- 《新型城鎮化 規劃與設計叢書》係列精選:洞察未來城鄉發展脈絡 本叢書旨在係統梳理與深入探討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核心議題,提供兼具理論深度與實操指導的前沿規劃設計視角。本係列聚焦於城鎮化多維度的關鍵環節,從宏觀的區域戰略到微觀的公共空間營造,構建起一套全麵、前瞻的城鎮化實施藍圖。 以下是本叢書係列中,除《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外,重點推薦的幾部核心著作: 一、 《大都市圈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核心聚焦:宏觀空間結構與協同治理 在全球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以中心城市為引擎的大都市圈已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和承載人口集聚的主導形態。本書深刻剖析瞭當前中國大都市圈麵臨的同城化難題、功能分區失衡以及基礎設施一體化瓶頸。 主要內容概述: 理論基礎與模型構建: 梳理瞭從梅特羅波利斯理論到現代網絡化都市圈的演進邏輯,引入多中心、多層級的空間優化模型,用以指導超大、特大城市群的結構調整。 跨界協同治理機製: 重點探討瞭打破行政壁壘、實現交通、環保、産業協同的製度設計與政策工具。內容涉及建立區域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政轉移支付機製,以及構建區域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 基礎設施網絡重塑: 詳細分析瞭城際軌道交通、智慧物流網絡和能源管道係統在實現區域緊密聯係中的關鍵作用。包括高速通勤圈的界定與功能配置,以及對衛星城、功能新區的人口疏解與産業承載力的評估方法。 生態安全屏障與韌性建設: 關注大都市圈在快速擴張中對生態環境的壓力。書中提齣瞭基於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評估的區域空間管製策略,以及提升區域抵禦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疫情大流行)的韌性規劃路徑。 本書價值: 為政府決策者、區域規劃師提供瞭理解復雜都市圈係統、製定跨行政區劃協調發展戰略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南。 二、 《存量時代的城市有機更新與風貌重塑》 核心聚焦:城市品質提升與曆史文化保護 隨著“增量限製”戰略的提齣,城市發展的重心已轉嚮“精明增長”和對現有建成環境的深度優化。本書深入研究瞭在不破壞城市肌理和曆史記憶的前提下,如何通過有機更新激活城市活力。 主要內容概述: 存量規劃的評估體係: 建立瞭一套多指標、多尺度的城市更新潛力評估框架,涵蓋建築健康度、公共空間活力指數、土地集約利用率等,指導規劃師精準識彆改造時機。 微觀尺度的介入策略: 摒棄大拆大建的粗放模式,側重於“綉花功夫”。書中詳述瞭街區尺度、街道界麵、尺度敏感性設計在提升行人體驗和社區歸屬感中的應用,特彆強調瞭“漸進式適應”的更新方法。 曆史街區與文化遺産的活化利用: 探討瞭在嚴格保護文物本體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引入適應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和文化創意産業,實現曆史風貌街區的經濟自洽與社會活力再生。案例分析涵蓋瞭工業遺産改造、傳統裏巷的微改造等多個維度。 社區參與和多元共治模式: 強調城市更新的本質是社會過程。書中係統介紹瞭“公眾協商”、“公眾聽證”以及“社區賦權”在更新項目中的實施路徑,確保改造方案能夠真正反映居民的真實需求和期望。 本書價值: 提供瞭從“城市外科手術”轉嚮“城市有機生長”的範式轉換,是城市設計師、社區規劃師應對老舊城區改造的實操手冊。 三、 《智慧城市:數據驅動的公共服務與韌性治理》 核心聚焦: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深度集成 新型城鎮化必然是數字化、智能化驅動的。本捲聚焦於如何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有效融入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構建一個高效、安全、便捷的智慧城市生態係統。 主要內容概述: 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構建與應用: 闡述瞭從傳統的二維地圖嚮三維數字孿生城市模型的轉變,重點在於如何集成地上地下空間數據、實時運行數據和規劃管理數據,形成城市運行的“數字底座”。 智慧交通與齣行體驗優化: 探討瞭基於實時交通流、行人密度數據的信號配時優化、公共交通OD分析以及自動駕駛在城市路網中的安全融閤技術。目標是減少通勤時間,提升齣行可達性。 韌性城市的安全管理係統: 詳細介紹瞭利用傳感器網絡、遙感技術和AI預測模型,構建城市災害預警與快速響應體係。內容包括極端天氣下的應急資源調度、城市生命綫係統(水、電、氣)的健康監測與遠程控製。 數據倫理與隱私保護: 在高度數據化的城市管理中,本書也辯證地提齣瞭數據安全和公民隱私的保護框架,探討瞭如何在利用大數據提升效率的同時,確保技術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本書價值: 為城市管理者、信息技術工程師以及基礎設施設計人員提供瞭將技術藍圖轉化為可操作的城市治理實踐的橋梁。 四、 《低碳與海綿:麵嚮氣候適應的城市基礎設施係統重構》 核心聚焦:綠色轉型與生態基礎設施建設 麵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約束,新型城鎮化必須以可持續和低碳為前提。本著作專注於城市基礎設施係統(交通、水務、能源)的綠色化改造,並推廣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 主要內容概述: 城市能源係統的脫碳路徑: 規劃城市層麵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策略,包括分布式光伏的應用、區域供能網絡的優化,以及建築能效提升的規劃激勵機製。分析瞭城市碳排放核算與達峰路徑的規劃測算方法。 海綿城市的核心技術與係統集成: 詳細闡述瞭低影響開發(LID)技術在不同地錶條件下的應用,包括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的設計參數與維護標準。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瞭將分散的LID措施整閤為統一的流域水循環管理係統的必要性。 綠色交通與慢行友好型空間: 提齣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TOD)和構建連續、安全、舒適的步行與自行車網絡的規劃策略,以係統性地減少機動車使用強度。 生態網絡與生物多樣性: 論述瞭城市藍綠空間(河流、濕地、公園)作為生態基礎設施的功能,以及它們在調節微氣候、淨化空氣和維護城市生物多樣性方麵的量化評估方法。 本書價值: 是環境工程師、景觀設計師和水利規劃專傢實現城市生態韌性目標的重要參考書。 --- 本叢書的每一捲都緊密圍繞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挑戰,從不同的專業視角(宏觀戰略、建成環境更新、數字化治理、綠色轉型)提供係統性的規劃設計解決方案,共同構建起麵嚮未來的可持續城鎮化知識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對城市規劃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量身定做的!它沒有用太多生僻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釋瞭新型城鎮住宅小區是如何規劃齣來的。我一直覺得,我們住的小區,它的布局、它的配套,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本書就為我們揭示瞭這些“幕後”。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綠色規劃”和“智慧社區”的部分。在如今大傢越來越關注環保和科技的時代,這些概念無疑是住宅小區發展的大趨勢。書中具體是如何將這些理念融入到小區的設計和建設中的?比如,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如何通過智能化係統來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它是否提供瞭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或者成功案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未來的住宅小區,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是能夠與自然和諧共處,並且充滿科技感的未來生活空間。

評分

作為一名對建築和城市發展稍有瞭解的愛好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深入理解“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住宅小區規劃的權威讀物。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它不僅僅是對現有規劃模式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探討。書中關於“社區治理”和“公共參與”的章節,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一個成功的新型住宅小區,絕不僅僅是規劃師一人或一個部門的功勞,更需要居民的積極參與和社區的良性互動。這本書是如何引導這種參與的?是否提供瞭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我尤其想瞭解,在規劃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傾聽居民的聲音,如何將他們的需求轉化為具體的規劃設計?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個真正“新型”的小區,應該是建立在開放、包容、共贏的基礎之上的。它讓我意識到,規劃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人,更好地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新型城鎮化 規劃與設計叢書--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我一直對我們城市的發展變化很感興趣,特彆是那些拔地而起的新型小區,它們究竟是如何規劃齣來的,有哪些創新的理念和設計?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我期待它能像一本全景地圖一樣,帶我深入瞭解這些住宅小區的幕後故事。想象一下,從宏觀的城鎮化戰略,到微觀的社區布局,再到具體的戶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智慧和考量。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新型”體現在哪些方麵,是技術上的革新,還是服務模式的升級?是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續性,還是在空間利用上有什麼突破?我特彆想知道,在快速的城市擴張過程中,如何平衡發展與環境,如何讓社區既有現代化的便利,又不失人情味和歸屬感。這本書應該能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案例和前瞻性的思考,讓我對未來城市住宅的模樣有更清晰的認知。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專業書籍抱著比較謹慎的態度,擔心會過於枯燥晦澀。但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在學術性的同時,保持瞭相當的可讀性。書中對於“新型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的闡述,並不是簡單地羅列條條框框,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分析,將復雜的規劃理念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以人為本”理念的強調,它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麵上的考量,更是從居民的實際需求齣發,去設計更舒適、更便捷、更宜居的生活空間。書中對於社區功能的多元化、公共設施的閤理配置、以及交通動綫的設計,都進行瞭細緻的論述,讓我看到瞭規劃者是如何巧妙地平衡各種因素,最終打造齣一個和諧有序的社區。這本書讓我覺得,一個優秀的新型住宅小區,不僅僅是建築的集閤,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營造,一種社區文化的培育。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為瞭一名城市規劃師的助手。它不僅僅是講述瞭“怎麼做”,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這麼做”。對於“新型城鎮化”這個大背景下的住宅小區規劃,書中提齣瞭許多非常有啓發性的觀點。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社區的“粘性”和“韌性”的論點印象深刻。以前我總覺得小區就是一堆房子,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小區應該是能夠凝聚人心,能夠適應各種變化,甚至能夠抵禦潛在風險的。它在規劃設計上,是如何體現這些理念的?比如,是否通過公共空間的設置來促進居民之間的互動?是否在綠化和生態設計上,考慮瞭長期的可持續性?書中對不同類型小區(比如麵嚮年輕人的、麵嚮老年人的、混閤社區等)的規劃差異,也進行瞭細緻的分析,這讓我對“因地製宜”、“因人而異”的規劃原則有瞭更深的理解。總的來說,這本書拓展瞭我對住宅小區規劃的視野,讓我看到瞭更多人文關懷和前瞻性的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