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184-2015 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

GB/T 10184-2015 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圖書標籤:
  • 電站鍋爐
  • 鍋爐性能
  • 性能試驗
  • GB/T 10184-2015
  • 熱力設備
  • 工業鍋爐
  • 試驗規程
  • 電力工程
  • 鍋爐效率
  • 燃燒測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國建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15507941
商品編碼:28649945349

具體描述

GB/T 10184-2015
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
【標準編號】GB/T 10184-2015
【標準名稱】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
【英文名稱】Performance test code for utility boiler
【齣版單位】中國標準齣版社
【中標分類】 >  > 
【ICS分類】27.060.30
【代替標準】
【發布部門】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傢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歸口單位】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
【計劃編號】20140555-T-469
【發布日期】2015年12月10日
【實施日期】2016年7月1日
【齣版日期】2016年12月
【標準定價】66.00 元(不含運費)

相關公告

 [2015-12-10]

內容簡介 引用標準 
  本標準規定瞭燃用煤、油、氣(主要指天然氣)和生物質燃料的電站鍋爐性能試驗(包括鑒定試驗、驗收試驗和常規試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範圍如下: 
  a) 適用於蒸汽流量不低於35t/h,蒸氣壓力不低於3.8MPa,蒸汽溫度不低於440℃的電站鍋爐; 
  b) 適用於為瞭其他目的(包括:燃燒調整、燃料變動、設備改進等)進行的鍋爐性能試驗; 
  c) 燃用其他燃料的電站鍋爐性能試驗可參照本標準執行。 
  本標準不適用於核電站蒸汽發生器的性能試驗以及餘熱鍋爐、垃圾焚燒鍋爐的性能試驗。 

《中國近代史綱要》 本書旨在全麵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國近代一百餘年(約1840年至1949年)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它不僅是一部曆史敘事,更是一部對民族命運、社會變革、思想衝突和國傢重塑的深刻反思錄。全書結構嚴謹,脈絡清晰,力求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把握關鍵事件、重要人物及其深層影響。 第一部分:晚清的挽歌與危機的序麯(1840-1895) 本部分聚焦於中國傳統王朝在內憂外患麵前的掙紮與潰敗。我們從鴉片戰爭的爆發及其對中國傳統“天朝上國”觀念的顛覆性衝擊入手。詳細分析瞭《南京條約》等一係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如何係統性地破壞瞭中國的司法主權、關稅自主權和領土完整,開啓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階段。 隨後,章節深入探討瞭太平天國運動這一龐大而復雜的農民起義。我們不僅考察瞭其宗教思想內核與社會訴求,更著重分析瞭它對清朝中央政府統治結構(尤其是湘軍、淮軍的興起)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它最終失敗的內在與外在原因。 為應對空前的危機,洋務運動作為中國統治階層在器物層麵的自救嘗試被置於核心地位。本書細緻梳理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派的代錶人物及其創辦的“自強”與“求富”兩大類企業,分析瞭這些近代化努力在推動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初創方麵的曆史功績,同時也揭示瞭其“中體西用”指導思想的局限性,即未能觸及腐朽的政治製度根本。 最後,本部分以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作為結束。這場戰爭的失敗,不僅使得朝鮮半島淪為附庸,更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産,極大地刺激瞭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也深刻震撼瞭知識界和開明士大夫,為後續的政治體製改革呼聲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分:救亡圖存的探索與體製的衝擊(1895-1911) 在民族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知識分子和政治精英開始從器物層麵轉嚮製度層麵尋求齣路。本章首先詳細闡述瞭戊戌變法運動的興起與挫摺。我們分析瞭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對西方政治學說的引進,變法在短時間內試圖進行的權力重構(如裁汰冗員、改革教育),以及頑固派勢力如何利用光緒皇帝的局限性將其扼殺。 緊接著,本書轉嚮對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傳播進行考察。義和團運動被置於“反帝”與“盲目排外”的復雜交織中進行審視,隨後爆發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其簽訂的《辛醜條約》,將清政府的統治推嚮瞭崩潰的邊緣。 在本章的後半部分,重點分析瞭清政府的“新政”與“預備立憲”的虛僞性。通過對“皇族內閣”的分析,揭示瞭立憲派的幻想如何被徹底擊碎,從而促使更多溫和的改革派力量轉嚮革命道路。 第三部分:共和的誕生與軍閥的分裂(1912-1927) 辛亥革命的爆發被視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轉摺點。本書不僅描繪瞭武昌起義的經過,更深入分析瞭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演進過程,以及同盟會如何整閤瞭會黨、新軍和留學生力量。中華民國的建立,標誌著君主專製製度在中國的徹底終結。 然而,新生的共和國很快陷入瞭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並試圖復闢帝製的漩渦之中。通過對“二次革命”的失敗和護法運動的麯摺曆程的梳理,本書旨在說明,單純的政治軍事鬥爭難以完成民族獨立的真正任務。 這一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尤為關鍵。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以“德先生”與“賽先生”為旗幟,對封建倫理道德發起瞭猛烈衝擊,解放瞭民眾的思想,為後續的社會運動提供瞭思想基礎。 第四部分:革命的麯摺發展與國共的初步閤作(1919-1927) 五四運動的爆發被視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新起點。本書詳盡分析瞭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刺激、學生運動的覺醒,以及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颱的曆史意義。五四運動促使馬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並與工人運動相結閤。 隨後的章節重點探討瞭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及其早期探索。在共産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産黨在馬剋思主義指導下,認識到統一戰綫的必要性,促成瞭第一次國共閤作的形成。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與黃埔軍校的建立,標誌著革命力量開始整閤。大革命的高潮與最終破産(“四一二”政變及“七一五”分共),深刻揭示瞭中國革命麵臨的復雜階級矛盾和帝國主義乾預的嚴峻現實。 第五部分:從抗戰勝利到新中國的建立(1927-1949) 本部分是全書的高潮與總結。首先分析瞭國共兩黨在十年間(1927-1937)的對峙格局,國民政府的“剿共”與“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內在矛盾。 緊接著,全書將曆史視角轉嚮全麵抗日戰爭時期。我們詳細分析瞭“九一八事變”後局部抗戰的艱難開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如何促成瞭第二次國共閤作和全民族抗戰局麵的形成。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洗雪瞭百年的民族恥辱,也極大地提高瞭中國的國際地位,但同時也加劇瞭國共兩黨之間的根本矛盾。 最後,本書描繪瞭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的獨裁統治、經濟崩潰與人民的渴望和平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采取的戰略戰術的演變,最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曆史終結,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終結和新時代的開啓。 全書綜閤運用瞭政治史、社會史、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力求在宏觀把握時代脈絡的同時,不忽略微觀層麵的曆史細節,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入理解近代中國如何掙脫枷鎖、走嚮現代的全麵框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能源領域,特彆是發電技術抱有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我接觸到《GB/T 10184-2015 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這本書時,便被其嚴謹的學術風格所吸引。這本書並非以故事性或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呈現內容,而是以一種近乎教科書般的嚴謹和專業,詳細闡述瞭電站鍋爐性能試驗的方法和要求。書中對於各項試驗參數的界定、測量儀器的選擇和校準、數據處理的方法,都進行瞭極其詳盡的規定。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鍋爐熱效率計算的部分,書中不僅給齣瞭計算公式,還分析瞭影響熱效率的各種因素,例如燃料的質量、燃燒的完全程度、熱損失的大小等等,並給齣瞭相應的修正係數。這讓我認識到,評估一颱鍋爐的性能並非易事,需要綜閤考慮多方麵的因素,並且需要高度的科學性和精確性。雖然我無法完全理解書中的每一個公式和術語,但我能夠感受到,這本規程為確保電站鍋爐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瞭重要的技術支撐。

評分

這本《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主要體現在它對試驗細節的極緻追求。我曾嘗試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比如關於鍋爐效率測定的章節。作者詳細列舉瞭需要采集的各項數據,包括進齣爐的汽水參數、燃料的消耗量、排煙的成分和溫度等等。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對於每一項數據的測量,書中都給齣瞭非常具體的精度要求和偏差範圍。例如,溫度計的精度必須達到±0.5°C,流量計的誤差不得超過1%,甚至連采樣點的選擇都有明確的規定,以確保數據的代錶性。這讓我意識到,在實際的電站鍋爐性能測試中,任何微小的誤差都可能導緻最終結果的偏差,從而影響對鍋爐運行狀態的判斷。此外,書中還對試驗過程中的安全措施進行瞭詳細說明,包括人員防護、設備檢查等,這無疑是保障試驗順利進行的關鍵。雖然有些內容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略顯晦澀,但其背後所體現齣的嚴謹態度和科學精神,著實令人贊嘆。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和編號,讓我立刻聯想到它是行業內的標準性文件,於是我懷著學習的心態翻閱。的確,這本書的內容聚焦於電站鍋爐的性能測試,語言風格嚴謹,邏輯清晰。我嘗試閱讀瞭其中關於鍋爐“工況”確定的部分。書中詳細描述瞭在什麼條件下進行試驗,例如負荷率、燃料種類、給水溫度等參數的限定。我注意到,書中對這些參數都有著明確的取值範圍和試驗前後的監測要求,以確保試驗條件的穩定性和可重復性。這讓我明白,進行一項嚴謹的性能測試,首先需要一個穩定且符閤要求的試驗環境,纔能保證測試結果的有效性。此外,書中還對試驗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和報告格式提齣瞭具體要求,這對於後續的數據分析和對比至關重要。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份操作手冊,指導著專業技術人員如何規範地進行鍋爐性能評估,以確保電站的穩定運行。

評分

我之前對鍋爐的瞭解僅限於其作為熱源的基本功能,而《GB/T 10184-2015 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則讓我看到瞭其背後龐大而精密的測試體係。這本書的內容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對細節的極緻關注。我尤其留意瞭其中關於“漏風率”測定章節的描述。書中不僅給齣瞭測量方法,還詳細列齣瞭需要關注的各個環節,比如爐牆的密封性、風道連接處的嚴密性等等,並且對於測量過程中可能齣現的乾擾因素也進行瞭提示。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漏風”,在鍋爐性能評估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直接影響到熱量的損失和燃燒效率。書中還涉及到許多關於儀器儀錶校驗和數據有效性判斷的內容,這些都體現瞭規程製定者對科學準確性的不懈追求。雖然很多專業術語對我而言比較陌生,但通過閱讀,我能夠體會到,這本規程為確保電站鍋爐在實際運行中達到設計性能標準,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和編號讓我一開始就覺得它是一本相當技術性的、甚至有些枯燥的參考手冊。當我翻開它時,果然,裏麵充斥著大量的術語、公式和詳細的步驟說明。對於我這樣並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來說,要完全理解其中涉及的鍋爐性能測試的原理和方法,確實需要付齣額外的精力。比如,書中對各種測量儀器的精度要求、校準方法、以及數據采集的細節描述得一絲不苟。我特彆留意瞭關於熱效率計算的部分,那裏麵涉及到很多復雜的公式和影響因素的分析,比如燃料的熱值、排煙溫度、飛灰損失等等,每一項都需要精確的數據纔能得齣可靠的結論。而且,書中還強調瞭試驗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如大氣壓力、濕度等對試驗結果的影響,這讓我意識到,看似簡單的性能測試,背後蘊含著如此多的科學考量。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部操作指南,指導著專業人員如何去進行規範、準確的鍋爐性能測試,而不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的科普讀物。雖然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傢,但通過閱讀,我能感受到作者們在製定這些規程時所追求的嚴謹和科學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