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廢墟中迅速實現 瞭經濟復興?是什麼力量推動日本經濟走上瞭高速發 展之路?曾經喧囂一時的“泡沫經濟”到底是如何産 生,又終究歸於破滅?將近30年的沉寂之後,日本的 未來,路在何方? 在日本舉國上下都沉浸在輝煌盛世的狂熱氣氛中 時,野口悠紀雄率先對“房地産泡沫”提齣瞭公開警 告。如今,當日本逐漸被世界經濟的大潮拋在身後, 而“安倍經濟學”卻收效甚微之際,野口悠紀雄又通 過本書,將多年思索和追問的答案公之於眾。
野口悠紀雄在他所著的《戰後日本經濟史(從喧 囂到沉寂的70年)》中追憶,其人生的*初影像始於 1945年東京大空襲中的恐怖經曆,他這一代人親曆和 參與瞭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他們曾為高速 發展的無限風光而豪情滿懷,也曾因經濟失速後的衰 落蕭條而五味雜陳。他們中有很多人因時代的變幻而 飽受命運的捉弄,或者被無情地湮沒在時代的洪流之 中。
本書論述經濟發展曆程及其深層機製的同時,還 穿插介紹瞭野口悠紀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 實經曆,為讀者還原齣一幅幅生動、立體的戰後日本 社會經濟圖景。相信無論是野口悠紀雄對經濟問題冷 峻犀利的剖析,還是他對往昔經曆滿含深情的迴望, 都會為讀者帶來不同凡響的閱讀體驗。
前言
序章
3月10日,僥幸活瞭下來
從此不再信任“**”
1940年前後,改革派官僚改變瞭日本
金融財政製度大改革
戰後的日本企業成形於戰爭時期
我們如今身處何方
第1章 1945年-1959年戰時體製延續到戰後
1 廢墟中再次齣發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軍國少年的水雷遊戲
毫發無傷的經濟官僚
占領軍民主化政策的真相
“閻王不在,小鬼當傢”的公務員改革
德國也保留瞭技術官僚
農地改革其實是戰時改革
層層選拔齣來的大企業管理者
工會與公司是命運共同體
神秘的蘆之湖
2 傾斜生産方式與通貨膨脹
重建基礎産業
在通貨膨脹中沒落的舊地主階級
道奇成瞭大藏省官僚的傀儡
空洞無物的夏普建議書
真實目的在於拉攏個體經營者
審議會製度初具雛形
3 經濟高速增長前的助跑
迎來朝鮮特需
價格方式與配給方式
通産省的外匯管理
日本銀行的窗口限製
有瞭1940年體製,重化工業纔得以發展
4 告彆戰後
“神武景氣”與“岩戶景氣”的開始
我們來到瞭卡美洛
5 戰後史觀與1940年體製史觀
通常觀點:通過非軍事化和民主化實現復興
1940年體製史觀:復興是戰時體製首戰告捷
第2章 高速增長是如何實現的?1960年—1970年高速增長是如何實現的?
第3章 企業大傢庭戰勝瞭石油危機1971年—1979年企業大傢庭戰勝瞭石油危機
第4章 金光閃閃的80年代1980年—1989年金光閃閃的80年代
第5章 泡沫與1940年體製同時消亡1990年—1999年泡沫與1940年體製同時消亡
第6章 前進中的世界把日本拋在瞭身後1980年—前進中的世界把日本拋在瞭身後
終章 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後記 擺脫“頭腦中的1940年體製”
附錄:戰後七十年迴顧年錶
齣版後記
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曆瞭日本戰後經濟從一片焦土到全球矚目的“經濟奇跡”,再到如今麵對的結構性挑戰。書的開篇,作者細膩地描繪瞭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每一個細節都充滿力量,讓人感受到普通日本民眾在睏境中展現齣的頑強生命力和創造力。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傾斜生産方式”的論述所吸引,理解瞭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政府如何精準地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關鍵産業,從而撬動整個經濟的騰飛。這種宏觀的戰略性規劃,在今天的經濟發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評分從“喧囂”到“沉寂”,這個詞精準地概括瞭日本經濟近年來麵臨的挑戰,而這本書為我提供瞭透視這些挑戰的獨特視角。作者對日本人口結構變化、老齡化社會、內需不足等問題的分析,讓我認識到經濟發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不斷適應時代的變化。書中對於日本政府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政策措施,以及其成效和局限性的探討,都非常發人深省。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安倍經濟學”的評價,理解瞭其背後的邏輯以及引發的爭議,也為理解當前日本經濟的走嚮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評分書中對日本戰後經濟政策的梳理,讓我對“經濟高速增長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從鼓勵齣口、技術引進到産業升級,每一步都踩準瞭時代的脈搏。那些曾經耳熟能詳的日本品牌,如豐田、索尼,它們是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齣,書中都有詳細的案例分析。作者對當時日本社會結構、企業文化以及國民心態變化的洞察,也讓我看到瞭經濟發展背後的人文力量。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終身雇傭製”、“年功序列製”等製度的探討,這些曾經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基石,但隨著時代變遷,也帶來瞭新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經濟史,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以及人性的復雜與智慧。作者的筆觸流暢,既有宏觀的理論分析,又不乏生動的案例細節,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時而振奮,時而沉思。這本書讓我對經濟發展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也引發瞭我對自身所處經濟環境的思考。它不愧為一本深入淺齣、引人入勝的佳作,值得所有對經濟發展感興趣的讀者細細品讀。
評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日本經濟“泡沫經濟”破裂及其後續影響時的嚴謹與深入。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將原因歸咎於外部衝擊,而是從日本國內經濟結構、金融體係以及政府決策等多個層麵進行瞭剖析。那些曾經被光環籠罩的“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在書中被還原瞭其復雜性與艱巨性。閱讀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曾經如此成功的經濟模式,會在一夜之間遭遇如此嚴重的危機?書中的分析,幫助我理解瞭那種“繁榮背後的隱憂”,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經濟和製度問題是如何被長期掩蓋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