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GB/T 13989-2012
  • 地形图
  • 比例尺
  • 分幅
  • 编号
  • 国家标准
  • 测绘
  • 地理信息
  • 地图学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155010647
商品编码:28804494201

具体描述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标准编号】GB/T 13989-2012
【标准名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英文名称】Subdivision and numbering for the national primary scale topographic maps
【出版单位】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ICS 分类】07.040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发布日期】2012年6月29日
【实施日期】2012年10月1日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开本页数】16 开 / 24 页
【标准定价】24.00 

相关公告

 [2012-6-29]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并给出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的示例以及各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和图幅经、纬度计算应用的公式和示例,适用于1:1 000 000~1:5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好的,下面为您提供一个关于《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满足您对内容详实、风格自然的具体要求。 --- 书籍简介:中国现代测绘史论纲 (1949-2020) 作者: 某知名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员(假设)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字数: 约 75 万字 装帧: 精装,四色印刷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测绘事业发展脉络、技术演进、管理体制变迁与社会应用成就的学术专著。它并非侧重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制定过程或技术参数的阐述(如地形图分幅编号的细节),而是从宏观的“国家建设”和“空间信息体系构建”的视角,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如何深度融入国家治理、国防建设、经济发展与民生服务之中。 全书共分六大板块,近三十个章节,结构严谨,史料翔实,旨在为地学、信息科学及政策研究者提供一部立体的、多维度的中国测绘发展史画卷。 详细内容结构与核心章节提要: 第一部分:奠基与起步(1949-1978):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转型 本部分着重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的测绘基础严重薄弱的局面。在“一五”计划的指导下,如何快速建立起国家级的控制网和基础图件体系,是核心议题。 章节 1.3:早期大地水准网的重建与技术引进: 重点分析了苏联专家协助下,如何利用中断多年的设备和人员,快速恢复和加密国家三角网、重力网的艰巨工作。强调了这一时期对建立国家统一坐标系的基础性贡献,远早于后来精确到毫米级的成果。 章节 1.5:基础地形图的首次系统性测制与应用: 探讨了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水利工程)的迫切需求下,如何组织大规模的外业队伍,以相对落后的技术手段,完成了初期的大比例尺和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普查和测制工作。 第二部分:技术革新与体制重塑(1979-1999):改革开放的浪潮 这是中国测绘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二十年。本部分详细阐述了西方先进测绘技术,特别是GPS(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RS)技术,如何被引入、消化并最终本土化的过程。 章节 2.1: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早期实验与示范应用: 聚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国家开始引进军用和民用GPS接收机进行的首次大地测量实验。详细记录了从“摸索使用”到“建立标准作业流程”的实践经验,以及其对传统三角高程网测量的颠覆性影响。 章节 3.4: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国产化进程: 分析了在引进国外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DEM)生成软件的同时,国内科研机构如何投入资源进行自主研发,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测图系统,为后来的三维信息采集奠定基础。 章节 3.7:国土资源“三普”测绘与信息入库的初步探索: 探讨了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测绘成果如何开始从“图”向“数据”过渡,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初步应用提供空间骨架。 第三部分:信息时代的全面融入(2000-2012):数字化与标准化加速 本部分着眼于全球信息技术爆炸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如何从“支撑部门”升级为“信息战略资源”。 章节 4.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详细介绍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NDGD)在这一时期的建设重点,包括数据更新频率的提升、数据标准的规范化,以及如何应对互联网信息快速增长带来的数据需求。 章节 4.3:高精度空间数据采集技术的融合: 探讨了激光雷达(LiDAR)、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等技术如何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结合,形成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处理流程,极大地提升了地形信息的三维精度和时效性。 章节 4.5:测绘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梳理了这一阶段关于测绘成果保密、数据管理和市场准入等关键法规的修订历程,强调了规范化管理对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向智慧时空服务迈进(2013-2020):空间信息社会化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测绘成果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智慧城市、精准农业和应急管理的核心支撑。 章节 5.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应用与服务拓展: 重点论述了北斗系统从区域服务走向全球服务过程中,测绘部门如何快速调整标准和技术规范,将其纳入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并在地籍、交通导航等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章节 5.4: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构建与城市精细化管理: 阐述了倾斜摄影测量和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的成熟,如何支持城市规划、地下管网管理和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本书特别分析了部分试点城市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中的测绘数据贡献。 章节 5.6:数据共享与服务模式的创新: 分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如国家地理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的建立,如何从过去的“成果制”交付转向“服务化”和“订阅式”供给,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结论与展望: 本书最后总结了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近七十年的发展中,从“跟随者”到“创新者”的转变历程,强调了基础测绘对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它清晰地展现了测绘技术如何不断演进,以满足国家对高精度、全要素、时效性强的空间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本书为理解当代中国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战略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和技术背景。 --- 适合读者: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学者、政府决策者及行业专业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学习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巩固基础知识,并与实际应用接轨的学习材料。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拗口,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这几个字,却点出了核心要义。在GIS的理论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地理空间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很多都离不开国家基础测绘的成果。理解地形图是如何分幅和编号的,意味着我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地图的地理坐标系统、空间分辨率以及各个图幅之间的衔接关系。这对于我后续学习GIS软件操作、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说明,帮助我理解不同比例尺地图的分幅逻辑,以及一套完整、科学的编号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我相信,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我将能更自信地投入到我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实践工作中。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对地图情有独钟的爱好者,尤其喜欢那些承载着历史信息和地理知识的古老地图。我一直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地图的绘制方式和命名规则感到好奇。虽然我并非专业测绘人员,但《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这个书名,虽然看起来非常技术化,却激发了我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我猜测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规程,更可能蕴含着中国测绘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也许它能解释我们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对土地进行测绘和划分的,以及这些划分方式是如何演变的。我很好奇,为什么选择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分幅和编号方式?它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地理学、历史学甚至文化学上的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哪怕是稍微深入地解释一下这些基本概念,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规律。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深蓝色的背景衬托着白色的标题,给人一种严谨、权威的感觉。我是一名测绘行业的从业者,平时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地形图,所以对这类国家标准类书籍一直很关注。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就觉得它一定能为我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从书的名称就可以推测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这可是测绘工作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统一、规范的分幅和编号,我们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地图的绘制、管理和使用。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地方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划分地图,那将是多么混乱的局面!因此,我相信这本书详细阐述了这套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统一的操作指南。我期待着书中关于地图分幅的详细图例和编号规则的解释,这对于我理解和使用不同区域的地形图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个在城市规划部门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我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也体会到了精确、高效的地图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工作中,地形图是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于零散的测绘数据和经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工具和规范。《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这本书,我敢肯定,它就是我们部门迫切需要的那份“操作手册”。它应该详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统一分幅标准和科学的编号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规范地管理和使用海量的地形图数据,更能确保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冲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例,详细的规则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套标准,从而提升我们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评分

我是一位资深的山地户外徒步爱好者,每次出行前,我都会仔细研究当地的地形图,以便更好地规划路线、评估风险。在过去,我常常因为不同地区地图的比例尺和网格划分方式不尽相同而感到困惑。例如,有时我会发现一张地图上的网格非常密集,而另一张地图上的网格则相对稀疏,这让我很难直观地比较不同区域的地形复杂程度。我猜想,《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这本书,正是解决我这种困扰的“宝藏”。它应该详细规定了国家通用的地形图分幅标准,这意味着无论我在中国哪个地方,只要是按照这个标准绘制的地形图,它们在比例尺和网格划分上都应该遵循统一的规则。这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我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路线规划,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地形要素,从而大大提升户外活动的安全性。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识别不同分幅地图的特征,以及理解它们的编号如何指示其地理位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