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作 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出 版 社:测绘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版 次:1版1次 开 本:16
装 帧:平装 文 种:中文
I S B N :978-7-5030-2742-0 页 数:29
本标准规定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的内容、分类、分级及可视化表达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及其数据产品的建模、生产、管理与应用。《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CH/T 9016—2012》和《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CH/T 9017—2012》对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和生产建库等过程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并作出了相应规范。本标准涵盖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方面的内容。
作为一名对城市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CH/T 9015-2012 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我一直觉得,一个现代化、智能化城市的根基,离不开精细、准确的三维地理信息模型。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感觉,它就像是为构建这些庞大的数字城市模型提供了一份“建筑说明书”。我设想着,这本书可能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现实世界中的建筑、道路、绿地、管线等各种地物,以三维的形式进行精准的建模,并且这些模型不仅仅是形似,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属性信息,能够反映真实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定义不同类型地物的几何精度要求?它对地物属性的分类、命名和表达方式是否有明确的规定?在数据交换方面,它又提供了怎样的解决方案,以确保不同系统、不同用户之间能够无障碍地共享和利用这些宝贵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对我而言,这本标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规范,更是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实现智慧城市愿景的关键一环。我渴望从中一窥究竟,了解构建未来智慧城市所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石。
评分我对遥感影像处理和地理空间数据分析颇感兴趣,经常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当看到《CH/T 9015-2012 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在处理海量的遥感数据、进行城市三维重建的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是多么重要。《CH/T 9015-2012》这个年份,让我感受到它可能是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相对成熟的行业标准。我很好奇,这套标准在数据采集阶段,对地面控制点、影像分辨率、姿态信息等是否有具体的约束,以保证后续三维建模的精度?在三维模型生产环节,它对模型的几何表示(例如,是否支持TIN、DSM、DTM等不同表达方式)、拓扑关系(例如,邻接、包含等)的表达和检验,又有哪些详尽的规定?特别是,对于包含复杂结构物的模型,如桥梁、高层建筑、地下管线等,这套标准是否有针对性的建模方法和数据要求?而对于数据产品的交付,它对数据格式(例如,是否支持CityGML、IFC等主流格式)、元数据、质量报告等,又提出了怎样的规范?在我看来,这本标准就像是为地理信息行业的“数据生产工厂”量身定制的一份操作指南,确保了从源头到最终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遵循着统一的规范,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数据质量。
评分翻开这本《CH/T 9015-2012 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复杂地形中穿梭,用精密仪器捕捉每一个地物细节的测绘工程师们。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凭借着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一腔热情,我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些构成我们数字世界底层的数据究竟是如何被构建和规范化的。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谨和权威感,它暗示着在看似抽象的三维模型背后,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在支撑着这一切,确保了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我很好奇,这套规范究竟是如何平衡现实世界复杂多样的地物特征与标准化建模之间的矛盾的?它对模型精度、属性信息、拓扑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怎样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又如何能够被不同测绘单位、不同软件平台所遵循和实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在采集、处理、存储、交换等各个环节的“游戏规则”,为行业内的信息流通和技术协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也想知道,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套2012年的标准在实践中是否依然适用,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和发展趋势?这本标准,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技术文档,更是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孪生世界的重要桥梁,而我,渴望理解这桥梁的建造蓝图。
评分我是一名对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场景非常关注的开发者。我深知,要构建逼真、沉浸式的VR/AR体验,高质量、精细化的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当我看到《CH/T 9015-2012 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这本书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数据应用的大门。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不仅仅关注于地理信息的采集和建模,更强调了“数据产品”的概念,即如何将原始的测绘数据转化为可直接用于下游应用的、具有明确规范和质量保证的数据产品。我非常想知道,这套标准在数据可视化层面,是否对模型的纹理、材质、细节表现等方面有所要求?它如何规范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三维模型之间的转换和集成,以满足VR/AR应用中对细节层次的需求?而对于模型中的动态信息,例如人群流动、交通状况等,这套标准是否也有相应的考虑和规范?在我看来,这本标准的存在,意味着三维地理信息模型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成果,而是可以被便捷地集成到VR/AR等新兴技术中,为我们带来更丰富、更具交互性的数字体验。我期待从中找到构建未来沉浸式数字世界的“数据蓝图”。
评分我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和发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近年来三维GIS技术的蓬勃发展,让我看到了地理信息数据在各个行业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当我偶然得知《CH/T 9015-2012 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这本书时,我立刻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行业推动力。我设想,这本书就像是为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这个新兴领域设定了一套“行为准则”,旨在解决过去可能存在的“数据孤岛”和“标准不一”的问题。我很好奇,这套标准在数据模型的设计上,是如何兼顾不同地理要素(如地形、地物、管线等)的特性,并定义其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属性关联的?它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是否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而对于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这本书又提供了怎样的策略来保证其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在我看来,这本标准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流通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能够有效提升行业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和数据价值,为GIS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