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计图集 共3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13J811-1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图示 消防

消防设计图集 共3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13J811-1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图示 消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消防设计
  • 建筑防火
  • 火灾报警
  • 图集
  • 规范
  • 建筑设计
  • 消防工程
  • 安全工程
  • 图示
  • 13J811-1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商品名称:消防设计图集 共3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13J811-1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图示 消防
商品编号:28897083286
店铺: 四川新宏图书专营店
商品毛重:1.0kg

具体描述


















书名:14X505-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

原价:58.00元

作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182000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4X505-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的部分重点条文。主要包括规范中系统设计的基本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设计、火灾探测器的选择、系统设备的设置、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系统供电及布线、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图集主要解析修订后规范中的重点、难点,可帮助设计人员正确理解修订后规范的要求。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构筑物中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审图和施工人员可参考使用。

 

目录 1 
编制说明 3
图形及文字符号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框图(现行)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框图(目标) 8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 9 
总线短路隔离器的设置(树形结构) 11 
总线短路隔离器的设置(环形结构) 12 
系统跨越避难层时的设计 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 14 
区域报警系统 15 
集中报警系统框图 16 
集中报警系统示例 18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框图 20 
消防控制室布置图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联动信号 23 
主要连锁触发和连锁控制信号 25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26 
湿式消火栓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28 
气体灭火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30 
防排烟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31 
防火门监控系统图示 32 
单开防火门监控系统安装图示 33 
双开防火门监控系统安装图示 34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3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38
备用照明系统 43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44 
房间被分隔时点型探测器的设置 45 
电梯机房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6 
火焰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7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8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9 
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50 
感烟火灾探测器在隔栅吊顶场所的设置 52 
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的设置 53 
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54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56 
电动开门器的手动控制按钮 57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8 
A类系统示意图 59 
B类和C类系统示意图 60 
D类系统示意图 61 
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组成系统示意图 62 
可燃气体探测器在橱柜中安装示意图 63 
C类系统中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64 
A类系统中火灾警报器及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 65 
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66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示意图 6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供电电源 70 
布线 72 
道路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示意图 73 
外浮顶油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示意图 74 
道路隧道及外浮顶油罐探测器系统图 75 
电缆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示意图 76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用图示 77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安装于高度大于12m的空间场所示意图 78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安装于高度大于12m的空间场所示意图 79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用于保护高度大于12m空间场所的电气线路示意图 80 
相关技术资料  
防火门监控系统设备选型 81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示例 82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备选型 84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转换盒、终端盒连接图及设备选型 85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示例 86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选型 88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选型 89 
剩余电流互感器选型 91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图 92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传感器接线图 93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设备选型 94


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施工技术专论(第二版) 本书聚焦于现代建筑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给水、排水及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施工与运维的深度解析。 --- 第一章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基础与优化 1.1 现代建筑用水需求分析与规范导读 本章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建筑(如高层住宅、商业综合体、医疗机构及工业厂房)的用水特性与高峰流量预测方法。重点阐述了国家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在用水定额、水压校核及管道布置方面的最新修订要点。详细介绍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对系统设计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对二次供水设备的选型、水箱卫生管理、以及管材的防腐与抗菌性能评估。 1.2 供水系统压力与能耗平衡 着重探讨了分区供水、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技术选型与能耗优化策略。书中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市政管网直供、分区加压、以及带有水质提升泵组的复杂系统在运行可靠性、初始投资及长期运营成本方面的差异。详细讲解了水泵选型曲线匹配、系统水头损失的精确计算方法,并引入了水力瞬变(水锤现象)的预防与抑制技术,如缓冲罐的设置位置与容积确定。 1.3 管道布置与防腐保温技术 本节侧重于管道的优化路径设计,以减少弯头和接头的使用,降低局部阻力。详细介绍了不同材质管道(如PPR、PERT、不锈钢及衬塑钢管)的连接工艺标准、适用环境及寿命预期。对于穿越结构层的处理、管道伸缩补偿器的安装精度要求进行了详细图示说明。在保温隔热方面,阐述了热水系统和室外埋地的防冻、防结露设计措施,包括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要求及施工质量控制点。 --- 第二章 建筑排水系统设计与污染控制 2.1 排水体制选择与横管坡度确定 系统介绍了独立排水、分流排水等不同排水体制的适用条件与优缺点。详细论述了横向排水管坡度(1:50至1:100)的精确确定原则,强调了流速控制在自净流速(不低于0.7m/s)与非淹没流速(不高于3.0m/s)之间的重要性。针对大中口径立管的淹没效应分析,提供了消能井和通气组织的设计规范。 2.2 通气系统设计与异味控制 排水系统的通气设计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本章详尽讲解了主、副通气立管的布置原则、截面估算方法,以及伸出屋面和穿越防污染区的构造要求。特别针对现代高层建筑中复杂的办公和酒店场所,引入了防负压(虹吸)排水系统的设计理论与实例,包括背压弯的构造处理、消能立管的设置,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通气口间距消除排水噪音。 2.3 污水提升与隔油、隔渣处理 针对负一、负二层及地下室的污水提升问题,详细对比了湿式、半湿式和无负压提升设备的技术指标与维护要求。重点阐述了餐饮、实验室等特殊场所的隔油池、隔渣池的设计容积计算(依据水量与停留时间),以及新型油水分离器的技术选型与定期清洗维护方案。 --- 第三章 雨水收集、利用与绿色建筑集成 3.1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与组织 本章专注于屋面雨水排放设计,包括内排水和外排水两种形式的坡度计算与构造处理。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屋面(平屋面、坡屋面、倒置式屋面)的泛水构造、檐口溢流口设置以及落水管的布置间距。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屋面,重点分析了有组织排放与无组织排放的合规性选择。 3.2 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设计与水质保障 随着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中水回用系统成为给排水设计的重点。本节系统介绍了中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选择(如A/O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以及回用水的分类利用(冲厕、绿化浇洒、冷却塔补水)。核心内容在于回用水的水质监测标准、消毒除臭技术(如微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应用)以及与建筑弱电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3.3 场地与综合管网雨洪管理 将建筑设计延伸至场地层面,探讨了雨水弃流、初期雨水收集、以及渗透设施的设计。详细介绍了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化”措施在工程初期的设计介入点。对于大型地下车库的防洪设计,阐明了截流井、蓄水池和应急泵站的联动方案。 --- 第四章 施工质量控制与竣工验收 4.1 管道预制、安装与支吊架规范 本章提供了针对高密度管道井内复杂管路的施工节点图集。强调了预制支吊架的承载力复核、预埋件的定位精度控制。详细规范了管道焊接(如不锈钢管的氩气保护焊道要求)、粘接(PVC管)的固化时间控制。特别指出,在穿越伸缩缝和沉降缝时,柔性连接件的安装偏差控制是验收的关键。 4.2 闭水试验、强度试验与通球试验 系统梳理了给水、排水管道的竣工前检测标准与流程。强调了水压试验(强度试验)的稳压时间、压力监测点设置,以及试验记录的存档要求。对于排水系统,详细说明了通球试验的操作步骤、球体尺寸要求及其在复杂弯头处的通过性检测方法。 4.3 竣工资料整理与后期巡检 指导读者如何编制符合规范要求的竣工图、操作手册及设备台账。引入了基于BIM技术的竣工信息移交标准,以及投入使用后,给水系统水质巡检、排水系统潜蚀与堵塞的预防性维护计划。 ---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 结合最新的国家标准(如2019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和丰富的工程疑难解答。 聚焦系统集成: 强调给排水系统与暖通、电气、结构专业的协同设计,特别是变频恒压与自控系统的接口设计。 绿色低碳导向: 详细介绍雨水收集、中水回用、节水器具选型等满足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国标)的具体技术路径。 适用对象: 建筑设计院给排水专业工程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消防设计图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第一册,对建筑防火的设计细节进行了极其详尽的阐述。我一直对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通道的宽度要求、防火分隔的材料选择以及不同区域的耐火等级规定有些模糊的概念,但这本书用大量的图示和标注,把这些抽象的规范条文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在疏散楼梯的设计部分,它不仅给出了规范要求的最小宽度,还展示了不同类型楼梯(如直跑楼梯、转角楼梯)在实际布局中的空间利用情况,以及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要点,从平面图到剖面图,甚至是三维示意图,让我能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书中还重点讲解了建筑物的内部装修材料如何影响整体的防火性能,防火分区是如何划分以阻止火势蔓延的,还有一些非常细致的节点处理,比如门窗的防火等级、竖井的防火封堵等,这些都是平时容易被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地方。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非简单罗列规范,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结合图示进行说明,让读者能够理解规范背后的逻辑和实际应用中的考量。比如,在讲解幕墙防火时,图示清晰地展示了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防火隔离带是如何设置的,以及不同材质的幕墙在防火设计上的区别。对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能够如此清晰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建筑防火原理,实属不易。

评分

第二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13J811-1改》简直是我建筑防火设计的“救星”!我之前在绘制一些小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图时,常常为了一个防火墙的厚度、一个防火卷帘的安装方式而反复查阅各种规范,耗时耗力效果还不一定好。这套图集,特别是这一册,简直是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翻译成了“图说”。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例,而是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关键条文,通过精美的、比例准确的图示,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关于建筑高度和层数的防火要求,不同建筑类别(如住宅、公共建筑、厂房)的防火间距,以及消防车道的设置标准,都配有直观的平面图和立面图,让我一下子就能把握住核心要点。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防火分隔部分的讲解,通过剖面图展示了墙体、楼板以及天花板的防火等级要求,以及如何处理不同防火分区之间的缝隙,使其达到所需的耐火极限。还有对于建筑内部疏散走道、楼梯间、前室等关键部位的尺寸、净高等要求,都通过带有尺寸标注的图示清晰呈现,避免了误解和疏漏。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消防工程师在我身边手把手教我一样,让我在设计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也更能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建筑安全有高度关注的读者,这套《消防设计图集》系列,尤其是其中关于消防设计的概念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认为,消防设计并非简单的堆砌消防设备,而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其中,对于消防设施的选型和布置,以及它们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例如,在建筑消防水系统设计方面,图集通过图示详细展示了消火栓系统的布置原则,包括消火栓箱的安装位置、水带和水枪的连接方式,以及其覆盖范围的计算方法。还涉及了喷淋系统的设计,比如喷头的类型、布置密度、水流指示器的安装要点等。这些细节的展示,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消防水系统是如何为灭火提供保障的。此外,关于防烟排烟系统,图集通过不同建筑形式下的风道走向、排烟口和补风口的设置,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在火灾发生时有效排除烟气,保障人员的疏散通道安全。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还对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图示说明,这些往往是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的关键。整套图集在这些方面的图解,都非常到位,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的认知。

评分

我一直对消防安全系统,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实际建筑中的部署和联动感到好奇。这套《消防设计图集》的第三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图示 消防》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我一直觉得,虽然了解了报警系统的基本构成,但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根据其功能和风险等级来合理布置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警报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动逻辑,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复杂的问题。这册图集通过大量的系统图、平面布置图和节点详图,将复杂的报警系统设计变得清晰明了。例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区域(如开阔空间、走廊、房间)适合安装哪种类型的火灾探测器(点型、线型、吸气式),以及探测器的间距和安装高度要求,并配有清晰的图示说明。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深入讲解了火灾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比如火灾发生时,如何自动关闭空调系统、开启排烟风机、联动电梯迫降、打开防火卷帘等,这些都是通过流程图和系统连接图的形式展示的,让我对整个系统的智能响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之前对这些联动功能只是模糊的概念,现在通过图示,我能清晰地看到各个组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对于理解现代建筑消防安全的智能化水平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对消防设计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在阅读了这套《消防设计图集》后得到了升华。我之前对消防设计图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些基本的设备符号层面,但看完这套书,我才意识到,一张完整的消防设计图纸背后,蕴含着多么严谨和细致的专业知识。尤其是书中关于防火防爆设计的部分,让我对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如何进行安全隔离和防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区域,如何设置泄爆墙、防爆门,以及它们的具体构造和安装要求,都通过详细的图示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并配以规范的尺寸和材料说明。这让我明白,并非所有“防火”都一样,针对不同性质的危险源,需要采取截然不同的设计策略。此外,书中还对消防电源、消防通信等辅助系统的设计细节进行了图示说明,这些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对于保障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消防电源的切换方式、应急照明的供电时长要求,以及消防电话的布置原则等,都通过图例和原理图的方式进行了展示,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一个建筑消防安全系统的运作机制,而不仅仅是关注灭火本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