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全五册)
定价:190.00元
作者:刘学锴,余恕诚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2-03-01
ISBN:9787101024494
字数:1343000
页码:全5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2.18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存世李商隐文之编年校注本。包括:编年文、示编年文、冯浩辑李商隐文佚句;新辑佚句等内容。
一、本书系存世李商隐言文之编年校注本。
二、徐、冯、钱诸笺注本虽有系年考登,然均分体编次,本书改分体为编年。
三、本书文字校勘,以清编《全唐文》为底本,以《文苑英药》、《唐文粹》参校,普吸取徐、冯、钱、张、岑诸家校改意见。
四、本书注释,一般按时代先后引录各家旧注,间有注家时代在前而所引书时代在后,注家时代在后而所引书时代在前者,视情况调整次序。
五、所收之文间有注家、评选者所作之评语,引录于每篇注释之后,以(某某日)标明。
六、本书所收商隐文视篇幅长短酌加分段。
七、本书校勘所用底本、校本、系年考、注释所用诸家笺注本及有研究考译著作。
八、本书卷末附录李商隐文佚篇名、李商隐文分体目录、各本序跋凡例、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存目文有所资料。
目录
凡例
目录
编年文三百三十五篇
未编年文十六篇
佚句
冯浩辑李商隐文佚句
新辑辑佚句
附录
李商隐文佚篇篇目
李商隐文分体目录
李义山文集笺注序
李义山文集笺注提要
樊南文集详注序
樊南文集详注发凡四条
樊南文集补编序(清)吴棠
樊南文集补编序(清)高锡蕃
攀南文集补编自序
樊南文集补编凡例
李商隐文集历代史书目著录
存目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其中承载的文字重量。封面设计得很有古韵,字体选择也显得沉稳大气,让人在第一时间就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敬意。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当,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更难得的是,注释和原文的对照安排得井井有条,查找起来非常方便,这对于研究古代文献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细节之处见真章,可以看出编校者在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不仅仅是内容的打磨,连同阅读体验也考虑得非常周到,这使得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学术任务。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这个数字阅读日益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忍不住想要收藏。
评分从阅读的实际感受来说,这部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石。过去的阅读体验,常常是时常需要停下来查阅各种零散的参考资料,极大地打断了思路和情感的连贯性。然而,有了这套系统的校注,大部分的疑问都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迎刃而解。这使得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上,比如他对意象的并置、对声律的把握,以及那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语言魅力。编者们的辛勤整理,极大地降低了进入李商隐诗歌世界的门槛,但同时又提供了足够深的层次供资深研究者挖掘,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对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展现出极高的友好度。
评分初翻阅目录,我立刻被其宏大的体系所震撼。这部“文编年校注”显然不是简单的作品汇编,它背后的梳理工作量是难以想象的。编者们显然是下了一番苦功,将李商隐的诗文按照时间脉络进行了精细的排序和考订,这种编年体的构建方式,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起诗人创作生涯的完整图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时代风云的微妙回应。每一篇作品后面的校注,更是点睛之笔,它们如同一个个精准的坐标点,将晦涩难懂的典故、典雅精妙的用词,乃至鲜为人知的历史背景,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使得那些过去只能靠猜测去理解的句子,如今变得清晰可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部巨著的问世,无疑是当代古典文学整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精雕细琢的态度,而非浮于表面的快餐式整理。校注的精准度和详尽程度,尤其是对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梳理,显示了作者团队长期、扎实的研究功力。对于任何想要严肃对待李商隐研究的人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部伴读的“人文本”,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那个充满盛唐余晖与晚唐哀愁的复杂世界。可以说,它的出版,为后来的研究者省去了无数重复性的考据工作,让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探讨李商隐在文学史上的真正地位与贡献。
评分作为一名对唐代文学素有兴趣的爱好者,我总觉得李商隐的诗歌有一种独特的、近乎迷离的美感,但往往苦于注释的零散和不统一。这部全集真正做到了“校注”的精髓。它的“校”字,体现了对版本异同的审慎态度,通过比对不同的抄本和刻本,力求还原文本的本来面目,这对于学术的严谨性是至关重要的。而“注”的部分,更是体现了深厚的学养,它不是简单的字面解释,而是深入到唐代社会文化肌理的剖析。尤其是一些涉及政治隐喻和个人情感纠葛的篇章,注释部分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扎实,帮助我们穿透历史的迷雾,更真切地感受到“西窗剪烛”背后的那份深沉与凄婉。读起来,仿佛有一位博学的导师,在耳边细细为你讲解每一个字背后的千言万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