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創新中國叢書--大壩 河流
定價:29.00元
作者:陳宗舜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220576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對人類在河流之上建造大壩的曆史與現狀作瞭深入淺齣的闡釋,使大眾讀者能夠輕鬆瞭解有關大壩的知識;並對河流與大壩相互之間的辯證關係進行瞭分析,讀後引人深思。
目錄
章 怒江建壩起紛爭
1 一條未開發的處女江
2 焦點之爭
3 怒江十問
第二章 人類早的大壩
1 早的大壩在哪裏?
2 巴比倫空中花園的奇跡
第三章 大禹與中國古代水壩
1 大禹——中國位水利專傢
2 治水者得天下
3 中國的早期水利工程
4 “三晉”得名緣起治水
5 明代潘季訓:治“黃”新論
資迅傳真:中國古代堰壩類型
第四章 世界大壩知多少
1 築壩發電是工業革命的産物
2 中國水壩世界
3 全球建壩潮
第五章 話說三峽大壩
1 曆史的迴顧
2 關於建壩的十大爭議
第六章 世界的築壩技術
1 大壩概況
2 混凝土重力壩
3 三峽大壩抗震能力評估
4 大壩的壽命
資迅傳真:三峽地區大型岩崩與滑坡的曆史與現狀的考察
第七章 大壩發電技術
1 國際招標
2 攻剋水輪機水力設計難題
3 三峽發電知多少?
第八章 航運與防洪
1 世界大的船閘
2 大輪船如何過閘
3 萬噸船隊到重慶
4 大壩的防洪效益
資迅傳真:三峽工程——技術的搖籃
第九章 大壩頑癥:泥沙沉積
1 話說阿斯旺水壩
2 三門峽大壩昔與今
3 沒有結論的三門峽大壩之爭
4 理性治理泥沙
5 治“黃”關鍵是治沙
6 以史為鑒
資迅傳真:不僅是泥沙惹的禍——三門峽水庫50年紛爭
第十章 大壩之水與水生態
1 麥卡利的憂慮
2 森林消失後的災難
3 漁業資源的睏境
4 淡水生態危機的後果
資迅傳真一:中國北方水資源明顯減少
資迅傳真二:調查顯示南水北調中綫工程生態危機加深
第十一章 大壩與水文地質
第十二章 大壩的溫室效應
第十三章 水壩三大功能再評說
第十四章 世界掀起反壩潮
第十五章 人類對水電的再認識
第十六章 要為子孫多留幾條健康河
第十七章 黃河宣言——維持河流健康生命
資迅傳真:2006年聯閤國《世界水源發展報告》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關於河流與人類文明的淵源。它沒有枯燥的數據和晦澀的理論,而是以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講述瞭河流在中國曆史、文化、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一直認為河流隻是地理概念,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河流更是生命的源泉,是文明的搖籃。書中對不同地區河流的文化意象、神話傳說以及與當地人民生活的緊密聯係進行瞭詳盡的闡述,讓我領略到中國大地上河流的豐富多彩和深厚底蘊。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河流與文學、藝術的關係的描寫,這讓我想到瞭很多與河流相關的詩歌、繪畫,它們都充滿瞭靈性與意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河流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考和審美情趣,也讓我對“天人閤一”的中國傳統思想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河流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人文精神的讀物。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從古至今,見證瞭中國大壩建設的輝煌曆程。作者的敘述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將那些龐大的工程項目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我驚嘆於古代先民對於水利工程的初步探索,也為近現代中國工程師們在極端睏難條件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由衷的欽佩。書中不僅僅是技術參數的堆砌,更是對工程背後的人文精神和時代背景的深入挖掘。每一座大壩的故事,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他們剋服瞭重重睏難,用科學的力量改變瞭中國的麵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一些標誌性大壩的設計理念和施工過程的介紹印象深刻,這讓我對工程的復雜性和精妙之處有瞭更直觀的瞭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偉大能力,也讓我對“中國創造”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傳遞瞭一種積極嚮上、勇於探索的精神,激勵著人們去挑戰不可能。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在水利工程領域取得的成就非常感興趣,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能夠將復雜的技術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從中獲益匪淺。書中對不同類型大壩的介紹,從功能、選址到建造過程,都進行瞭細緻的講解,讓我對這些龐大建築的形成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如何平衡水利開發與環境保護的討論感到啓發,這反映瞭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努力和思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工程技術的進步,也看到瞭中國人民在建設美好傢園方麵的決心和智慧。它不僅僅是關於工程技術的介紹,更是一部展現中國現代化進程和發展理念的生動教材。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堅信中國在未來能夠創造齣更多的奇跡。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中國的工程奇跡有瞭全新的認識。一直以來,我對那些橫亙在江河之上的龐大結構都充滿瞭好奇,但總覺得它們隻是冰冷的鋼筋水泥。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每一座大壩背後都蘊含著無數的智慧、汗水和不懈的努力。作者通過生動的筆觸,不僅描繪瞭大壩的宏偉,更深入地探討瞭它們在解決洪水、發電、灌溉等方麵發揮的巨大作用。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三峽工程的描述所打動,那種人定勝天的壯舉,以及它為下遊地區帶來的改變,都讓我肅然起敬。同時,書中也坦誠地提及瞭大壩建設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去應對和緩解,這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更加全麵和深刻。我以前總覺得工程類的書籍會枯燥乏味,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娓娓道來,充滿瞭故事性和人文關懷。它讓我看到瞭工程技術與自然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也讓我對中國人民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偉大實踐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不隻是一本關於大壩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夢想、關於奮鬥、關於智慧的史詩。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滾滾長江之畔,感受著那股奔騰不息的力量。河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承載著曆史的記憶,也孕育著無數的生命。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中國各大河流的獨特風貌,從它們的源頭到入海口,從水文特徵到生態環境,都進行瞭深入的描繪。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黃河的章節,那條“母親河”的苦難與輝煌,以及曆代人民如何與黃河搏鬥、治黃的曆史,都讓我深受觸動。讀到關於長江的描寫時,我更是為它的壯麗與多樣性所摺服。書中還探討瞭河流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係,以及河流在地理、文化、經濟等方麵的重要性。我一直對水利工程很感興趣,而這本書則將河流本身的故事講得如此引人入勝,讓我看到瞭河流作為自然奇觀和文化載體的一麵。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與河流的關係,以及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這種視角非常新穎,它不局限於工程技術層麵,而是將人文、地理、生態等多個維度融為一體,構建瞭一幅幅生動的畫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