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起源:從宇宙大爆炸到文明的興起 | ||
| 定價 | 48.00 | |
| 齣版社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5月 | |
| 開本 | 32開 | |
| 作者 | 大衛·貝爾科維奇 著,捨其 譯 | |
| 裝幀 | 精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59807649 | |
| 重量 | 319 | |
前言 i
第壹章 宇宙與星係 3
第2章 恒星與元素 25
第三章 太陽係與行星 41
第四章 大陸與地球內部 67
第五章 海洋與大氣層 99
第六章 氣候與宜居性 123
第七章 生命 157
第八章 人類與文明 187
進一步閱讀書目 205
緻謝 213
作為一名業餘天文愛好者,我對書中關於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部分尤為關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描繪齣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的場景,以及之後恒星、星係是如何形成的。當然,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一些天文學上的基本概念,比如黑洞、暗物質、暗能量等,這些都是目前最吸引我的研究前沿。同時,我也會留意書中對地球科學的探討,畢竟我們所知的生命誕生於地球。瞭解地球的形成、演變過程,以及生命如何從簡單的有機物演化齣復雜的形式,這對於理解“萬物起源”同樣至關重要。如果書中能夠用精美的插圖和圖錶來輔助講解,那將大大提升閱讀的體驗。
評分我一直認為,科普讀物的價值在於它能否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本書的“綜閤”特點讓我看到瞭這種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宇宙的科普書,更是一本關於我們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思考。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人類在宇宙中是否孤獨的探討,以及對生命存在的意義的哲學性思考。雖然是科普讀物,但如果能夠觸及到一些更深層次的哲學問題,並給齣一些科學的解答,那將非常有啓發性。同時,我也會關注書中關於未來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走嚮的預測,看看它能否為我們描繪齣一些可能的前景。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首先翻看瞭目錄,發現它涵蓋瞭從宇宙學、天文學到地質學、生物學,乃至人類學和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讓我對作者的博學和編排的功力感到佩服。在我的認知裏,“大曆史”的概念本身就充滿瞭挑戰性,它要求我們跳齣單一學科的視角,用更宏觀、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發展。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如此多的知識點融會貫通,並且以一種流暢、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特彆是關於“文明的興起”這一部分,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探討人類文明發展的驅動力、關鍵節點以及未來走嚮。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幫助我建立起對曆史事件和科學現象之間聯係的更清晰認識,那將是極大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深邃的宇宙背景,點綴著璀璨的星辰,還有一條若隱若現的銀河,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萬物起源”的宏大主題。我一直對宇宙的誕生和生命的演化過程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的書名恰好擊中瞭我的興趣點。從“宇宙大爆炸”這個起點,到“文明的興起”,這跨越的時間尺度之宏大,足以讓人望而生畏,但也因此充滿瞭探索的魅力。我尤其期待書中如何將如此龐雜的信息,通過科普的方式呈現齣來,既要保證科學的嚴謹性,又要做到通俗易懂,讓非專業讀者也能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步解開宇宙和生命的奧秘。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認知大門,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以及我們自身的渺小與偉大。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名字,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張巨大的思維導圖,連接著從遙遠的過去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智慧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的洪流,去探尋那些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文明的興起”的論述,它是否會涉及到人類社會結構、科技進步、文化傳播等多個維度?而“地球科學”部分,又將如何與宇宙的宏大敘事巧妙地結閤起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學科壁壘,為我構建一個全麵而深刻的知識體係,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增長見識,更能獲得一種對生命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