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震后应急管理 |
| 作者 | 陈安,罗帆 |
| 定价 | 6.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 ISBN | 9787110082331 |
| 出版日期 | 2013-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28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应急科普丛书·地震篇:震后应急管理》针对地震灾区民众的实际需要,以问答的形式,解答了公众为关心的抗震救灾方面的问题。全书在编写风格上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准确实用,旨在为公众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提供实用的科学指导。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分级响应机制是什么? 救援组织管理 应急救援人员是如何组成的? 震后招募应急救援人员应遵循哪些原则? 对应急救援人员需进行哪方面的培训? 地震救援培训的方法有哪些? 震后如何进行应急救援人员的调配? 震后应急现场救护应注意哪些? 震后紧急救援的后勤保障有哪些? 应急资源管理 震后应急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震后应急资源有哪些主要特点? 震后应急资源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震后应急资源调配的步骤有哪些? 震后次生灾害应对中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震后次生灾害应对中的资金用途有哪些? 震后应急资金分配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如何进行应急资金的监管与审计? 震后应急资源保障容易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社会组织管理 国家抗震救灾工作原则及组织体系是什么? 如何缩短救灾应急响应时间?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成及主要职责是什么? 在灾后组织管理中发挥哪些作用? 震后社会结构重构的流程是什么? 对灾后群体事件应如何应对? 灾后宣传媒体导向应注意什么? 针对灾后重建工作,会制订哪些政策?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5)短缺性。应急资源的短缺有两层含意,一方面是供给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资源提供,另一方面是虽然有足够的资源,但在时间内无法投入使用。不是所有的资源都会短缺,但短缺是必然存在的。应急资源的短缺体现在时间上,在初期阶段由于短时间无法组织足够多的资源使用,因而短缺现象严重。 (6)动态性。动态性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特点,应急管理的动态性决定着应急资源的动态性,需要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进行动态管理。 (7)相对弹性。应急资源的需求一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刚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的弹性,刚性表现在救援资源上,弹性则表现在生活物资上,震后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会降低,在低线以上,具有较大的弹性。 震后应急资源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有利原则。有利于灾害控制和人员救援,总体救援效果优。在救援过程中,有时候会涉及多部门的协作。有关部门存应急救助过程中,如发现应急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的救援需求时,可以与具有资源条件的相关部门协作,而对方也应当负担起这个责任,因为对于突发事件的救援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全社会的资源得到统一的协调与安排,才能避免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应急资源的利用成为一个有效的系统。 (2)就近原则。快到达,调整以时间短为目标之一。当突发事件规模比较大,事发地的应急资源无法满足需求时,这时候需要进行资源的调度工作,即需要从别的资源所在地向事件发生地调配。这时仅从交通工具上,就可以有多种选择,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具体进行调度时,应该根据资源的需求量、种类以及两地的距离、路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时间短。因为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展迅速,只有在短的时间内对事件有效控制,才能防止灾情扩大,避免处理难度加大。 (3)优先原则。根据重要性确定优先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保重点。突发事件涉及多个地区时,由于不同地区可能灾害严重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资源调度时必须要有一个优先级的控制。灾情严重的地区我们称为重灾区,优先级高,需要的资源种类与数量也多。在资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尽量满足重灾区的资源需求,其他地区先暂不考虑。灾情比较轻的地区,有些当地资源就可以满足应急需求,此时进行资源调度规划时就可以不考虑这些地区。 (4)区分原则。不同资源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调度。不同资源在调度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运输或储存条件的限制,需要区别对待。比如在运输油这一类的物资时,就要避免高温、震动和火源,道路尽量要选择平坦的,有时需要特制的容器或运输工具。食品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保质期,尤其是有些新鲜的蔬菜以及肉类还需要的温度要求。还有一些药品的运输及储存也要注意,一般药品都是需要干燥条件的,有些还需要低温保存才能保持药效。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关注于资源的调度速度,还要确保其到达资源需求地的可用性。 …… |
| 序言 | |
|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分级响应机制是什么? 救援组织管理 应急救援人员是如何组成的? 震后招募应急救援人员应遵循哪些原则? 对应急救援人员需进行哪方面的培训? 地震救援培训的方法有哪些? 震后如何进行应急救援人员的调配? 震后应急现场救护应注意哪些? 震后紧急救援的后勤保障有哪些? 应急资源管理 震后应急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震后应急资源有哪些主要特点? 震后应急资源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震后应急资源调配的步骤有哪些? 震后次生灾害应对中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震后次生灾害应对中的资金用途有哪些? 震后应急资金分配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如何进行应急资金的监管与审计? 震后应急资源保障容易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社会组织管理 国家抗震救灾工作原则及组织体系是什么? 如何缩短救灾应急响应时间?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成及主要职责是什么? 在灾后组织管理中发挥哪些作用? 震后社会结构重构的流程是什么? 对灾后群体事件应如何应对? 灾后宣传媒体导向应注意什么? 针对灾后重建工作,会制订哪些政策? |
最近我开始对一些与“风险控制”和“决策科学”相关的书籍产生浓厚兴趣。有一本关于灾难应急管理的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在突发事件面前,如何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高效的决策。书中关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部分,让我深刻认识到事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模拟演练来提高应对能力。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论述,它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形成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书中还提到了“灾后评估”和“经验总结”的环节,指出每一次灾难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作者还探讨了“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认为建立健全的问责制度是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严谨而系统,它不仅仅提供了一套应对灾难的方法论,更引发了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最优决策的思考,让我对危机管理有了更加理性和科学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叫做《震后应急管理》,作者是陈安和罗帆,国际标准书号是9787110082331。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灾难应对的书籍,感觉非常受启发。其中一本特别吸引我的是它所探讨的,如何在危机发生后,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加速恢复的过程。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不同类型的灾害,从自然灾害到人为事故,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潜在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预警系统和早期干预措施的部分印象深刻,它强调了在灾难发生前的准备工作是多么的关键,以及一旦灾难发生,如何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书中提到的“生命线工程”的恢复策略,例如交通、通讯、能源和供水系统的重建,也让我认识到这些基础设施在社会稳定和居民生存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作者还深入探讨了社会心理援助的重要性,指出在灾难后,人们的心理创伤需要专业的关注和支持,这对于整个社区的康复至关重要。整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虽然内容详实,但讲述方式并不枯燥,反而能够让读者在理解复杂概念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仿佛自己也能成为灾难应对的一部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性的指导手册,更是一次关于人类韧性和互助精神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唯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家园。
评分我近期阅读了一系列关于社会科学的书籍,其中一本关于危机管理的作品,让我对“社会稳定”和“心理疏导”有了新的认识。作者深入剖析了在灾难发生后,社会结构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社区韧性”和“社会资本”的讨论所吸引,它强调了在危机面前,一个团结互助的社区能够展现出惊人的力量。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心理援助”的理论和实践,阐述了如何为经历创伤的个体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建生活。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信息公开”和“公众沟通”的重要性,认为在危机时刻,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能够有效缓解恐慌,增强公众的信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颇具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深入到人性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作者对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注。读完这本书,我对灾难发生后,社会心理层面的应对策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认识到,一个强大的社会,离不开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面对极端困境时的集体反应充满好奇。最近,我偶然翻阅到一本讲述灾难应对的书,其中对“后勤保障”和“资源调度”的论述,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在极端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最紧急的需求。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指挥与协调”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在混乱的局面下,建立清晰的决策链和沟通渠道的必要性,以及不同部门之间如何协同作战。书中还提到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即在灾难发生时,如何快速准确地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这对于做出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我被书中关于“疏散与安置”策略的描述深深吸引,它不仅包括了如何安全地转移受灾民众,还涉及到了为他们提供临时住所、食物、饮用水和基本医疗服务。此外,作者还强调了“社区参与”的作用,认为在灾难应对中,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力量,组织志愿者,是提高应急效率的关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让我对灾难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每一次成功的危机应对,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努力。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些关于危机处理的书籍,有一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探讨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在灾难过后,迅速有效地建立起一个有序的救援和恢复体系。书中对于“风险评估”和“脆弱性分析”的详细阐述,让我明白了在灾难发生前,识别潜在的威胁和弱点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搜救行动”和“医疗救援”的章节,它描绘了在极端条件下,专业救援队伍如何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以及如何为伤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书中还涉及了“灾后重建”的议题,它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恢复,也强调了社会秩序的重建和经济的复苏。作者还深入探讨了“国际合作”在灾难应对中的作用,指出在面对大规模灾难时,全球的支援和援助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操作流程。读完这本书,我对灾难管理这个领域充满了敬意,也更加认识到,在任何危机面前,科学的规划和有序的行动是多么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