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空史:从喷气机时代到未来之翼

世界航空史:从喷气机时代到未来之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航空史
  • 飞行
  • 喷气式飞机
  • 航空技术
  • 民航
  • 军用航空
  • 航空发展
  • 未来航空
  • 航空工程
  • 航空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妙语书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ISBN:9787509213568
商品编码:2940336360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航空史:从喷气机时代到未来之翼

定价:66.00元

作者:〔英〕罗伯特·杰克逊(Robert Jackson)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92135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人类飞翔的梦想到飞机大量用于战争,从*早的人工飞翼到飞行上百小时、航程上万千米的无人战机,一部世界航空史就是人类飞向蓝天、飞向梦想的历史……百幅珍贵插图,生动精彩叙述,再现人类飞天之路。★★★★★推荐购买:《世界航空史:从原始飞行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内容提要


本书提供了民用和军用航空业的年谱,将事实、图像、名人和成就巧妙融合在有参考价值的单卷著作中。通过400多张照片和插图的展示,本书是有关人类征服天空欲望的设计别致、用尽一切可用资料的研究集成。

目录


1 喷气式飞机的起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的所有航空领域里程碑中,对未来飞行产生的影响没有一个可以与世界上首架喷气式作战飞机的推出相媲美。

2 旋翼机:早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证了航空领域一个新概念的出现:直升机。但这一理念并不新。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代中国的小孩就在玩一种小玩具,它由一个简易的圆杆和顶部的羽毛组成,每根羽毛轻微扭曲,当圆杆旋转时羽毛以角度撞击空气,这样能够产生足够的提升力以使得这个装置飞上天空。15世纪,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极有深度地预见到了旋翼原理的发展,讨论了升降螺杆的发展可能并绘制了细节图。300年后,另一位工程师草拟了一份足以借此建造一个工作模型的升降螺杆设计图。

3 民用航空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商业航空运输,特别是在欧洲,好的形容词就是混乱。在战争进行的6年里,飞机制造厂大量生产军用飞机,而英国使用的大部分运输机都是美国提供的。即使在苏联,主要的战时运输机是道格拉斯DC-3的授权建造版里苏诺夫Li-2(Lisunov Li-2)。在整个战争期间,只有美国能够保持运输机生产的连续性,巨大的产出使得美国能够满足同盟国和自身的航空运输需求。

4 对速度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逐步形成的盟军喷气战斗机设计是非常中规中矩的。除了是涡轮喷气驱动之外,格洛斯特“流星”完全没有什么新意(但被证明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战斗机)。第二款英国喷气战斗机——德·哈维兰“吸血鬼”——也是常规设计,它的结构简单,由一个安放发动机和驾驶室的机舱、一个带有轻微渐缩机翼后缘的机翼、两个尾梁和一对尾翼组成。

5 冷战:原子时代的诞生 

被称为冷战的时期差不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开始了,持续了大约半个世纪。冷战开始时,美国垄断器及其投送手段,但是这种垄断权在1949年苏联引爆首枚核装置后很快被侵蚀。

6 冷战后期 
1958年,随着战略空军司令部地面警戒部队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此时1/3的轰炸机全天候处于战备状态,战略空军司令部开始采取其他行动以确保其轰炸机部队的大部分战机都能够在完成突袭后安全返航,而且能够发起大规模的报复性打击。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过度拥挤。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大幅扩张导致一些基地需要供养多达90架B-47轰炸机和40架KC-97空中加油机。首支B-52联队也体量庞大,拥有45架轰炸机和15或20架KC-135空中加油机,而且位于一个基地。

7 X-飞行器:通往航天飞机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陆军航空队、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和贝尔飞机公司就开始共同致力于设计并生产一款研究用飞机以探索超音速(1马赫以上)高速飞行领域。通俗地说,由奥地利教授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在1887年发明并在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声速单位“马赫”相当于在摄氏15度(59华氏度)的气温条件下在海上以1224.68千米/小时(760.98英里/小时)的速度飞行,在11000米(36098英尺)以上这一速度降为恒定的1061.81千米/小时(659.78英里/小时)。

8 商用航空:从1950年到今天 
20世纪50年代初,波音公司利用它从B-47和B-52轰炸机项目获得的专业知识设计了一款世界的喷气客机:波音707。原型机的建造严格保密,1954年7月13日进行了首航。波音707的主要系列模型是1957年12月首航的707-120以及在1959年1月首航的707-320。

9 未来之翼:未来世界的军用航空 
1991年1月16日和17日晚,8架麦道公司的AH-64A直升机开启“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空袭的突击阶段,攻击巴格达附近的两座雷达站,使用的武器是“火”空对地导弹、70毫米火箭弹和30毫米火炮。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两个站点全被摧毁。初对巴格达的攻击由位于海湾的美国战舰和洛克希德F-117A战机发射的“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完成,直捣指挥控制中心、各部门、军营和如总统府等个别目标。

作者介绍


罗伯特杰克逊曾经是一名飞行员和飞行教练。现在是一位军事、海军、飞行事务的全职作家,他出版80多部专著。

文摘


序言



《世界航空史:从喷气机时代到未来之翼》 序章:划破天际的梦想 人类对飞翔的渴望,仿佛是刻在基因里的古老旋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止息。从古代神话中的飞人传说,到达·芬奇草图里的原始飞行器,再到莱特兄弟那一飞冲天的伟大瞬间,每一次尝试,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智慧、勇气和不懈追求。然而,人类的飞行史,远不止于此。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人类挑战极限、拥抱未来的壮丽篇章。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索自喷气机时代崛起以来,世界航空领域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并眺望那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之翼。我们将从二战末期,喷气式飞机的惊艳亮相开始,追踪它们如何彻底改变了军事战略和民用航空的面貌。随后,我们将见证超音速时代的到来,回顾那些速度与激情的传奇,以及它们对航空技术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本书还将深入剖析大型客机的崛起,它们如何将世界变得更小,让跨越山海的旅行成为普通人的日常。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一同审视航空技术在冷战时期的激烈角逐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探讨航天探索的壮丽征程,以及卫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本书不会回避航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危机,例如石油危机对航空业的影响,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何迫使航空业寻求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从新一代环保飞机的研发,到太空旅游的兴起,再到载人火星探测的宏伟蓝图,本书将展现人类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最新探索和最前沿的设想,描绘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未来航空图景。 第一章:喷气时代的黎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一种全新的动力——喷气式发动机,已经悄然改变了天空的面貌。在战争的催化下,德国和英国率先研发出投入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其惊人的速度和卓越的性能,预示着螺旋桨时代的终结。例如,德国的Me 262,被誉为“喷气时代的先驱”,其速度几乎是当时盟军飞机的两倍,给战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英国的“流星”式战斗机也同样令人瞩目,它们在战争末期投入使用,虽然数量有限,却为未来的喷气式飞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争结束后,喷气技术迅速向民用领域渗透。1949年,英国的“彗星”式客机(de Havilland Comet)进行了首次商业飞行,它以其舒适的客舱和远高于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开启了喷气式客运的新纪元。然而,“彗星”号的早期成功也伴随着令人扼腕的悲剧,一系列空中解体的事故,迫使制造商对飞机的结构和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催生了更安全、更可靠的设计。这次事故的教训,成为了航空安全史上极其重要的一课,推动了对金属疲劳、结构应力等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改进。 同时,美国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喷气式客机。波音公司凭借其在军用飞机制造方面的丰富经验,推出了波音367-80(后来的波音707原型机),它以其先进的设计和强大的性能,最终成为民用航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机型之一。波音707的出现,标志着喷气式客机真正走向成熟,并开启了全球航空旅行的新篇章。 第二章:跨越音障的辉煌 喷气时代不仅仅意味着速度的提升,更孕育了挑战音速极限的雄心。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对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以及发动机技术的深入研究,使得飞行速度的界限不断被打破。1947年10月14日,美国空军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Chuck Yeager)驾驶着X-1“平头哥”实验飞机,成功突破了音障,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在飞行中超越声音速度的驾驶员。这一壮举不仅是技术上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精神的象征。 X-1的成功,为后续的超音速飞机研发打开了闸门。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大阵营在军事竞赛中,都大力发展超音速战斗机。美国的F-86“佩刀”和苏联的米格-15在朝鲜战争中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它们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战斗机技术。进入60年代,更加先进的超音速飞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美国的F-4“鬼怪II”和苏联的米格-21,它们成为了各自空军的主力。 在民用航空领域,超音速客机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Concorde)成功首飞,并于1976年投入商业运营。协和式飞机以其高达2倍音速的飞行速度,将伦敦到纽约的飞行时间缩短至3个多小时,为极少数精英阶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快捷旅行体验。然而,高昂的运营成本、巨大的噪音污染以及两次严重的事故,最终导致协和式飞机在2003年退役,成为一段辉煌而短暂的传奇。 第三章:大型客机的时代与全球互联 随着喷气技术和材料科学的成熟,航空业开始向着更大、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波音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波音747,这款被誉为“空中女王”的巨型客机,拥有宽体机身和巨大的载客量,彻底改变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旅行者的出行方式。747的出现,大幅降低了单位乘客的飞行成本,使得航空旅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方式。 747的成功,激发了竞争对手的追赶。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Airbus)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联合了欧洲多个国家的航空工业力量,推出了A300等一系列宽体客机,并在与波音的激烈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空中客车公司的崛起,标志着世界航空制造业格局的多极化。 大型客机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化进程。人流、物流的快速流动,使得文化交流、经济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展开。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更便捷地相互往来,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全球化运营。航空业成为了连接世界、促进理解的重要桥梁。 第四章:冷战的阴影与航天的曙光 冷战时期,航空航天技术成为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争夺科技和军事优势的焦点。双方在战斗机、轰炸机、导弹技术等领域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例如,美国研发的B-52战略轰炸机,至今仍是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而苏联则在米格系列战斗机和图-160战略轰炸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冷战对航空航天发展的最大推动,无疑是在太空探索领域。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震惊了世界,也拉开了人类太空时代的序幕。随后的“太空竞赛”,促使美苏两国投入巨资研发火箭技术、载人航天技术和空间站技术。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将人类送上月球,完成了“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太空探索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好奇心,更催生了大量的卫星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如GPS)、侦察卫星等,它们在信息传输、天气预报、交通导航、安全监测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如何重塑了现代社会。 第五章:挑战与变革 航空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燃油价格飙升,对高度依赖燃油的航空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航空公司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成本,例如引入更省油的飞机,优化航线,以及提高票务价格。这次危机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能源效率,并开始研发更环保的航空技术。 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航空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飞机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产生了影响。因此,开发低排放、低噪音的下一代飞机,成为了行业内的共识。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研发和应用,以及电动飞机、氢能源飞机的探索,都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 此外,航空安全始终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从早期的“彗星”号事故,到后来的各种空难,每一次事故都促使航空界不断反思和改进。本书将回顾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演进,介绍各种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机构在保障飞行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 第六章:未来之翼 展望未来,航空航天领域充满了令人振奋的可能性。新一代环保飞机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例如,空中客车公司的A320neo系列和波音公司的737 MAX系列,都采用了更先进的发动机和气动设计,显著提高了燃油效率。未来的飞机将更加智能化、更加环保,甚至可能采用混合动力或纯电动驱动。 太空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除了月球和火星的载人探测任务,商业太空旅行也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SpaceX的星舰(Starship)等项目,旨在实现大规模的太空运输和星际旅行,这无疑将为人类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太空制造,以及深空探测,都将是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方向。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同样迅猛,它们正在改变着物流、测绘、农业、安全监控等众多行业。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即“空中出租车”的概念,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前沿科技的原理、发展前景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我们将一起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航空和航天将如何继续拓展人类的疆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结语:永不止步的探索 从最初对飞翔的朴素渴望,到如今能够轻松跨越洲际,甚至将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人类的航空史是一部关于梦想、智慧、勇气和不懈探索的壮丽史诗。自喷气时代以来,航空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连接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世界航空史:从喷气机时代到未来之翼》不仅仅是对过去辉煌成就的回顾,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它激励着我们继续挑战极限,拥抱创新,相信人类的智慧和勇气,终将引领我们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探索更遥远的星辰。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对天空怀揣梦想的人们。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航空史的叙述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深刻地探讨了航空发展与人类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复杂互动。作者在描绘了喷气时代到来后的便捷性之后,也审慎地分析了航空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为寻求更可持续的飞行方式所付出的努力。这让我意识到,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伴随着新的挑战,而人类的智慧也在不断地应对这些挑战。书中关于太空探索与航空技术的关联,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从早期对月球的憧憬,到如今的太空旅游,航空技术的发展似乎正在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者对于未来航空发展的畅想,更是充满了想象力,让我对“未来之翼”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未知、不断进取的思想启迪之作。它让我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航空将如何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拥抱这项伟大的技术。

评分

评价三: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飞行体验”。作者将冰冷的技术数据,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翔实的案例,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被那些关于早期飞行员的勇气和坚持所打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简陋的设备下探索着飞行的可能性。那些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战的段落,充满了硝烟与英雄主义的气息,让我对飞机作为军事力量的巨大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随后,书中又将视角转向了二战后民航业的蓬勃发展,从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出现如何彻底改变了旅行方式,到航空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再到机场设施的现代化进程,无不展现了人类社会在航空领域的巨大进步。作者对于航空运输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分析,也相当到位,让我看到了飞机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引擎。每读到一章,都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航空史发展中不同侧面的精彩篇章,也感受到了人类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极具画面感的笔触,将我带入了那个风驰电掣的喷气机时代。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航空记者,亲历了那个时代的每一次技术革新和每一次激动人心的飞行壮举。我惊叹于书中对早期喷气式客机设计理念的细致描绘,从流线型的机身到强大的引擎,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与冒险精神。那些关于挑战音速壁垒的尝试,关于首批跨大西洋喷气式航线的开辟,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交通方式的颠覆性变革,都被作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我仿佛看到了那些穿着笔挺制服的机组人员,听到了引擎低沉的轰鸣,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自由与希望的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飞机的技术手册,更是一部描绘人类挑战极限、追求飞翔梦想的史诗。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梳理清晰而富有逻辑,对于关键人物的刻画也栩栩如生,让我对那个时代以及那些为航空业做出贡献的先驱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读到之处,仿佛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亲眼见证了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评分

评价二: 这本书最令我着迷的部分,莫过于其对航空技术发展脉络的深度挖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喷气式飞机”这一概念的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时期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的演进,从涡轮喷气式到涡轮风扇式,再到如今更高效、更环保的新型发动机,每一种技术的革新都不仅仅是参数的提升,更是背后无数工程师和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书中对不同时代代表性机型的介绍,也充满了专业性和趣味性。比如,对于一些经典军用飞机的性能对比,以及它们在冷战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作者的论述就极具启发性,让我对那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对于民航业的发展,书中也提供了详实的论据,展示了飞机如何在缩小世界、改变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技术细节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这让即使是对航空领域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整体而言,这本书在技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

评分

评价五: 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叙事”力量。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航空史的演变过程,巧妙地编织成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标志性事件的细节描绘,比如,首架协和式飞机的试飞,以及它所代表的超音速旅行的辉煌与落寞。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更蕴含着深刻的行业洞察。作者对于航空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从电动飞机、无人驾驶技术,到更具未来感的飞行器设计,这些畅想让我看到了航空业无限的可能性。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从宏观的历史进程,到微观的技术细节,再到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调,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枯燥的书籍,而是在与一位对航空业充满热爱和深刻理解的智者对话。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点燃了我对飞行梦想的无限遐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