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航空史:从喷气机时代到未来之翼
定价:66.00元
作者:〔英〕罗伯特·杰克逊(Robert Jackson)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92135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人类飞翔的梦想到飞机大量用于战争,从*早的人工飞翼到飞行上百小时、航程上万千米的无人战机,一部世界航空史就是人类飞向蓝天、飞向梦想的历史……百幅珍贵插图,生动精彩叙述,再现人类飞天之路。★★★★★推荐购买:《世界航空史:从原始飞行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内容提要
本书提供了民用和军用航空业的年谱,将事实、图像、名人和成就巧妙融合在有参考价值的单卷著作中。通过400多张照片和插图的展示,本书是有关人类征服天空欲望的设计别致、用尽一切可用资料的研究集成。
目录
1 喷气式飞机的起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的所有航空领域里程碑中,对未来飞行产生的影响没有一个可以与世界上首架喷气式作战飞机的推出相媲美。
2 旋翼机:早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证了航空领域一个新概念的出现:直升机。但这一理念并不新。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代中国的小孩就在玩一种小玩具,它由一个简易的圆杆和顶部的羽毛组成,每根羽毛轻微扭曲,当圆杆旋转时羽毛以角度撞击空气,这样能够产生足够的提升力以使得这个装置飞上天空。15世纪,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极有深度地预见到了旋翼原理的发展,讨论了升降螺杆的发展可能并绘制了细节图。300年后,另一位工程师草拟了一份足以借此建造一个工作模型的升降螺杆设计图。
3 民用航空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商业航空运输,特别是在欧洲,好的形容词就是混乱。在战争进行的6年里,飞机制造厂大量生产军用飞机,而英国使用的大部分运输机都是美国提供的。即使在苏联,主要的战时运输机是道格拉斯DC-3的授权建造版里苏诺夫Li-2(Lisunov Li-2)。在整个战争期间,只有美国能够保持运输机生产的连续性,巨大的产出使得美国能够满足同盟国和自身的航空运输需求。
4 对速度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逐步形成的盟军喷气战斗机设计是非常中规中矩的。除了是涡轮喷气驱动之外,格洛斯特“流星”完全没有什么新意(但被证明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战斗机)。第二款英国喷气战斗机——德·哈维兰“吸血鬼”——也是常规设计,它的结构简单,由一个安放发动机和驾驶室的机舱、一个带有轻微渐缩机翼后缘的机翼、两个尾梁和一对尾翼组成。
5 冷战:原子时代的诞生
被称为冷战的时期差不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开始了,持续了大约半个世纪。冷战开始时,美国垄断器及其投送手段,但是这种垄断权在1949年苏联引爆首枚核装置后很快被侵蚀。
6 冷战后期作者介绍
罗伯特杰克逊曾经是一名飞行员和飞行教练。现在是一位军事、海军、飞行事务的全职作家,他出版80多部专著。
文摘
序言
评价四: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航空史的叙述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深刻地探讨了航空发展与人类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复杂互动。作者在描绘了喷气时代到来后的便捷性之后,也审慎地分析了航空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为寻求更可持续的飞行方式所付出的努力。这让我意识到,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伴随着新的挑战,而人类的智慧也在不断地应对这些挑战。书中关于太空探索与航空技术的关联,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从早期对月球的憧憬,到如今的太空旅游,航空技术的发展似乎正在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者对于未来航空发展的畅想,更是充满了想象力,让我对“未来之翼”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未知、不断进取的思想启迪之作。它让我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航空将如何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拥抱这项伟大的技术。
评分评价三: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飞行体验”。作者将冰冷的技术数据,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翔实的案例,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被那些关于早期飞行员的勇气和坚持所打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简陋的设备下探索着飞行的可能性。那些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战的段落,充满了硝烟与英雄主义的气息,让我对飞机作为军事力量的巨大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随后,书中又将视角转向了二战后民航业的蓬勃发展,从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出现如何彻底改变了旅行方式,到航空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再到机场设施的现代化进程,无不展现了人类社会在航空领域的巨大进步。作者对于航空运输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分析,也相当到位,让我看到了飞机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引擎。每读到一章,都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航空史发展中不同侧面的精彩篇章,也感受到了人类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极具画面感的笔触,将我带入了那个风驰电掣的喷气机时代。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航空记者,亲历了那个时代的每一次技术革新和每一次激动人心的飞行壮举。我惊叹于书中对早期喷气式客机设计理念的细致描绘,从流线型的机身到强大的引擎,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与冒险精神。那些关于挑战音速壁垒的尝试,关于首批跨大西洋喷气式航线的开辟,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交通方式的颠覆性变革,都被作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我仿佛看到了那些穿着笔挺制服的机组人员,听到了引擎低沉的轰鸣,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自由与希望的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飞机的技术手册,更是一部描绘人类挑战极限、追求飞翔梦想的史诗。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梳理清晰而富有逻辑,对于关键人物的刻画也栩栩如生,让我对那个时代以及那些为航空业做出贡献的先驱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读到之处,仿佛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亲眼见证了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评分评价二: 这本书最令我着迷的部分,莫过于其对航空技术发展脉络的深度挖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喷气式飞机”这一概念的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时期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的演进,从涡轮喷气式到涡轮风扇式,再到如今更高效、更环保的新型发动机,每一种技术的革新都不仅仅是参数的提升,更是背后无数工程师和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书中对不同时代代表性机型的介绍,也充满了专业性和趣味性。比如,对于一些经典军用飞机的性能对比,以及它们在冷战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作者的论述就极具启发性,让我对那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对于民航业的发展,书中也提供了详实的论据,展示了飞机如何在缩小世界、改变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技术细节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这让即使是对航空领域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整体而言,这本书在技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
评分评价五: 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叙事”力量。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航空史的演变过程,巧妙地编织成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标志性事件的细节描绘,比如,首架协和式飞机的试飞,以及它所代表的超音速旅行的辉煌与落寞。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更蕴含着深刻的行业洞察。作者对于航空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从电动飞机、无人驾驶技术,到更具未来感的飞行器设计,这些畅想让我看到了航空业无限的可能性。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从宏观的历史进程,到微观的技术细节,再到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调,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枯燥的书籍,而是在与一位对航空业充满热爱和深刻理解的智者对话。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点燃了我对飞行梦想的无限遐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