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1071-2014 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DB11/ 1071-2014 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排水管渠工程
  • 施工质量
  • 检验标准
  • DB11
  • 1071-2014
  • 工程建设
  • 质量检验
  • 排水工程
  • 市政工程
  • 标准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ISBN:1
商品编码:29406201066

具体描述

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2014年标字第3号(总第147号)

以下7项北京市地方标准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同发布,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批准发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录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4年3月7日

附件

批准发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录

序号

地方标准编号

地方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1.       

DB11/ 1070-2014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

 

2014-2-26

2014-6-1

2.       

DB11/ 1071-2014

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2014-2-26

2014-6-1

3.       

DB11/ 1072-2014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2014-2-26

2014-6-1

4.       

DB11/T 1073-2014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2014-2-26

2014-6-1

5.       

DB11/T 1074-2014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2014-2-26

2014-6-1

6.       

DB11/T 1075-2014

建筑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2014-2-26

2014-6-1

7.       

DB11/T 1076-2014

居住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014-2-26

2014-6-1

定价:28.00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17) 简介 一、 概述与适用范围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体系中关于房屋建筑和构筑物钢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的核心技术文件。本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经济、安全的设计方法,指导工程师进行钢结构的优化设计,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和各种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轧制型钢、钢板、焊接型钢、钢管以及其他钢材制作的房屋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其覆盖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多层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桥梁上部结构(除专业桥梁规范另有规定外)、塔架、信息通讯构架、仓棚、管道支架等。对于海洋平台、起重机桁架等特殊结构,本规范提供基本原则,但需结合专业规范执行。 本标准内容体系严谨,以极限状态设计理论为基础,详细规定了材料选择、构件设计、连接设计、整体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抗震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是指导我国钢结构工程实践的根本性技术依据。 二、 核心内容结构与设计理论基础 本规范的结构设计主要遵循“强度极限状态”和“使用极限状态”两大设计原则。 1. 材料与结构设计参数 规范首先对设计中使用的钢材品种、性能、力学指标(屈服强度 $f_y$、抗拉强度 $f_u$、弹性模量 $E$ 等)进行了严格界定。重点涵盖了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高强度钢等,并详细规定了钢材的质量检验要求。对于疲劳设计,对钢材的等级划分和许用应力取值有明确要求。 2. 荷载取值与组合 结构设计的基础是准确的荷载取值。规范对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明确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结构类别的取值范围。尤其强调了荷载组合的设计原则,根据概率论方法,确定了在不同极限状态下需要考虑的荷载效应组合,如基本组合、偶然组合等。 3. 构件强度与稳定性设计 这是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 强度设计: 详细规定了轴心受力、弯曲、剪力、受拉、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对于受压构件(如柱、受压斜杆),规范引入了截面分类概念(第一类至第四类截面),并针对不同类别截面(特别是考虑局部稳定性的细长截面),采用了不同的抗压强度折减系数和长细比限制,确保构件在屈曲前达到设计强度。 构件的局部稳定性: 对腹板和翼缘的宽厚比限制进行了明确界定,以避免构件在受力达到屈服前因局部失稳而失效。 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对受压构件(如柱、桁架的压杆)的长细比进行限制,并规定了欧拉(Euler)屈曲强度、非弹性屈曲强度等不同的稳定系数 $varphi$ 的确定方法,是保证结构宏观安全的关键。 4. 连接设计 连接是钢结构的薄弱环节,规范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主要包括焊缝连接和螺栓连接两大类。 焊缝连接: 规定了焊缝的构造要求(如焊透程度、焊角尺寸)、焊缝的强度计算(包括对角焊缝、坡口焊缝的承载力),以及疲劳荷载作用下的焊缝设计。特别强调了对重要连接部位的无损检测要求。 螺栓连接: 包括普通螺栓、高强度摩擦型螺栓和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详细规定了螺栓的孔洞要求、间距、边距限制,以及不同受力状态下(剪切、拉伸、抗剪抗拉组合)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摩擦型高强螺栓的预拉力控制给出了操作指南。 三、 特殊结构与性能设计 本规范超越了普通构件设计,对特殊性能和结构形式提出了要求: 1. 钢结构抗震设计 作为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对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耗能能力提出了要求。规定了地震作用下的荷载组合,以及对塑性铰区、连接节点(如刚接节点、偏心受力节点)的构造和强度要求,以确保结构在强震下能通过“强柱弱梁”或“强节点弱杆件”的延性破坏模式吸收能量,避免突然倒塌。 2. 刚度和使用性极限状态 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本规范对结构的刚度也有严格控制,以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明确规定了在恒活荷载作用下,梁、楼盖、屋面等构件的最大允许挠度值,防止因变形过大引起设备损坏或使用不适。 3. 抗疲劳设计 对于承受反复荷载的结构,如承受吊车荷载的厂房或承受交通荷载的桥梁支架,规范依据构件所处部位的应力循环次数和应力变化范围,采用不同的疲劳等级(S-N曲线)来校核构件和连接的抗疲劳承载力,确保其长期使用安全。 4. 楼板与屋面板的设计 对组合楼板(钢梁与混凝土楼板组合)和纯钢楼板的构造、连接、整体受力性能进行了详细设计和构造要求。 四、 施工、安装与验收指导 规范的后半部分重点转移至工程的实施阶段,为施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标准: 1.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 详细规定了钢材的下料精度、构件的制作容差、涂装防护要求以及现场安装的顺序和方法。对于高精度安装(如大型桁架、空间结构),规定了测量和调整的允许偏差。 2. 现场连接控制 对现场施工的焊缝质量(包括焊前清理、焊接工艺评定、焊后检验方法,如外观检查、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和高强度螺栓的安装控制(如扭矩法、抽拔法)提供了明确的验收标准和评定方法。 3. 结构验收 本规范最后指导了工程的最终验收工作,包括几何尺寸的检查、构件的承载力验证、以及对关键连接部位的无损检测结果的评定,确保竣工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安全投入使用。 总结: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是一部集材料科学、结构力学、荷载统计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法规,是指导我国现代钢结构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建造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于细节的关注到了极致。很多在实际工程中容易被忽略,但却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关键点,都在这里得到了详尽的解读。比如,对于不同类型土壤的回填压实方法,书中就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压实遍数、含水量控制等,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但通过标准化写入书中,就成为了普适性的技术指南。还有管道的坡度控制,坡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排水效果,书中不仅说明了规范要求,还提供了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对于确保施工精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在闭水试验部分,书中对试验步骤、时间、水压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都做了非常清晰的规定,这对于发现和解决渗漏问题,确保排水管渠的严密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指导,而是非常贴合实际工程操作,能够帮助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返工,节约成本,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评分

从一个刚入行的技术员角度来看,这本书就像一本“救命稻草”,让我对排水管渠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了系统性的认知。过去,我常常对一些施工细节感到迷茫,不知道具体的验收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检测。但这本书的不同章节,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学习指南。例如,在学习管道连接技术时,书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的连接方式,并详细讲解了每种方式的关键控制点和验收要求,让我很快就能掌握如何正确操作并进行质量检查。特别是关于接口密封性的要求,书中给出了明确的检测方法和合格标准,让我不再是凭感觉操作。此外,书中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我的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这本书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一本启蒙教材,帮助我快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排水工程技术人员。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施工细节的精准把握和对工程风险的预见性。在很多细节之处,它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操作指南和检验方法,比如管道基础的沉降控制、接口的抗拔和抗渗性能要求,以及回填土的压实度标准和检测手段。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是影响排水管渠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书中的内容非常注重预防,它不仅仅告诉我们“怎么做”,更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质量控制的本质,从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提升我国排水管渠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标准统一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分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其高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在项目前期规划和中期施工管理阶段,我都经常翻阅其中的内容。它详细列出了各种检验批的划分、验收标准以及相应的检查方法,这使得我在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计划时,能够有据可依,更加科学合理。尤其是在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方面,书中对不同类型管材的性能指标、质量要求以及检验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帮助我有效控制了进场材料的质量,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合格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我也常常利用书中提供的检查表来指导我的技术人员和质检员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符合标准。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量化的验收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使我们不断追求更高的工程质量。每次遇到疑难问题,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相关的参考和解决方案,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压力。

评分

作为一名在排水工程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工程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我的日常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我尤其欣赏它条理清晰的章节设置,从材料进场检验、管道基础施工、管材连接、回填压实,到最后的闭水试验和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且配以大量直观的图示和表格,这对于指导一线施工人员规范操作、识别潜在质量风险非常有帮助。过去,我们更多地依赖于经验和一些零散的文件,而这本书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标准化,让质量控制有章可循,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特别是关于管道接口的密封性和回填压实的度要求,书中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检测方法,这对于确保排水管渠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我记得在一次项目上,由于基层处理不当,导致部分管道出现沉降,如果当时有这本书作为指导,或许就能提前规避这个问题。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所有参与排水管渠工程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现场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常备的工具书,它不仅是一份标准,更是一种对工程质量的承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