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萬物簡史——為萬物寫史 為宇宙立傳
定價:36.80元
作者:比爾.布萊森
齣版社:接力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8067975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萬物簡史》是為數不多的真正體現科普寫作藝術高度的圖書之一,一捲在手,乾坤宇宙盡在掌握,古往今來盡收眼底。仰望蔚藍的星空,感受著宇宙的神奇與浩渺;俯瞰蒼茫大地,領略生命的驚奇與美妙。
★ 原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許智宏及科普作傢葉永烈作序,中科院院士甘子釗、何祚庥及科學傢彼特阿金斯、提姆弗蘭納裏聯袂推薦。
★ 英文版榮獲歐盟委員會笛卡兒科普奬、英國皇傢學會安萬特奬、美國《科學》雜誌科普佳作奬,全球超過1000萬冊,被譯為50多種國傢和地區文字
★ 中文版榮獲首屆中華齣版物(圖書)奬、第三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奬佳作奬、第二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首屆中國科普作傢協會科普作品奬”等在內的數十項大奬
★ 入選新中國60年具有影響力的600本書、改革開放30年具有影響力的300本書、改革開放30年30部科普翻譯圖書、中央國傢機關讀書活動第二批推薦圖書、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嚮青少年推薦百種圖書,還被不少省、自治區、直轄市列入當地讀書活動推薦書目。
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驚奇和感嘆組成瞭本書,曆曆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瞭本書,益於人們瞭解大韆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書中迴溯瞭科學史上那些與奇妙的時刻,引用瞭近年來發現的*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纔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鬆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湧而齣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瞭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傢公園是“世界上*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傢們也是韆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瞭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隻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裏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瞭失去知覺的地步……
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跡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鬱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這一韆古命題作瞭極為精當的闡釋,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後,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産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作者認為,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評價。 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驚奇和感嘆組成瞭本書,曆曆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瞭本書,益於人們瞭解大韆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書中迴溯瞭科學史上那些與奇妙的時刻,引用瞭近年來發現的*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纔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鬆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湧而齣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瞭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傢公園是“世界上*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傢們也是韆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瞭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隻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裏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瞭失去知覺的地步……
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跡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鬱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這一韆古命題作瞭極為精當的闡釋,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後,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産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作者認為,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評價。
目錄
《萬物簡史》中譯本序
引言
部 寥廓的空宇
章 如何營造一個宇宙
第2章 歡迎光臨太陽係
第3章 埃文斯牧師的宇宙
第二部 地球的大小
第4章 事物的測定
第5章 敲石頭的人們
第6章 勢不兩立的科學
第7章 基本物質
第三部 一個新時代的黎明
第8章 愛因斯坦的宇宙
第9章 威力巨大的原子
0章 把鉛攆齣去
1章 馬斯特馬剋的誇剋
2章 大地在移動
第四部 處境危險的行星
3章 砰!
4章 地下的烈火
5章 美麗而危險
第五部 生命本身
6章 孤獨的行星
7章 進入對流層
8章 浩瀚的海洋
9章 生命的起源
第20章 小生物的世界
第21章 生命在前進
第22章 多災多難的生命進程
第23章 豐富多彩的生命
第24章 令人驚嘆的細胞
第25章 達爾文的非凡見解
第26章 生命的物質
第六部 通嚮我們的路
第27章 冰河時代
第28章 神秘的兩足動物
第29章 永不安分的類人猿
第30章 一個星球,一次實驗
作者介紹
比爾布萊森,享譽世界的作傢。1951年齣生於美國艾奧瓦州,後定居英國,曾任職於《泰晤士報》,也為《紐約時報》、《國傢地理雜誌》等刊物撰文。2005年,被任命為英國久負盛名的杜倫大學校長。2006年12月,為錶彰他在文學上的傑齣貢獻,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勛章(OBE)。
布萊森擅長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他所遊曆的世界,在他的書裏,英國式的睿智幽默與美國式的搞笑絕妙地融閤在瞭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學,讓他的文字充滿瞭幽默、機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為“目前活在世上的有趣的旅遊文學作傢”(《泰晤士報》)。
代錶作有《哈!小不列顛》、《歐洲在發酵》、《一腳踩進小美國》、《彆跟山過不去》、《請問這裏是美國嗎?》等多種,每本均高居美、英、加暢銷書排行榜前列。其中《哈!小不列顛》更被英國讀者推選為“能深刻傳達齣英國靈魂的作品”。
作者不但纔華橫溢,興趣亦十分廣泛,在語言學方麵著有《麻煩詞匯詞典》、《母語》、《美式英語》等書,皆為擁有廣大擁躉的幽默之作。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我平時對這類偏重科學和曆史的書籍並不是特彆感興趣,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讓我意識到,原來科學的曆史可以如此迷人,如此富有戲劇性。作者並沒有像教科書那樣,按照時間綫或者學科分類來展開論述,而是將不同的科學領域和曆史事件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形成瞭一個有機而連貫的整體。他善於發現那些隱藏在學科交叉處的精彩故事,挖掘那些改變世界的偉大發現背後的故事,以及那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傢們鮮為人知的心路曆程。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身臨其境的觀察者,看到瞭那些偉大的思想是如何孕育,那些顛覆性的理論是如何被提齣和驗證,以及它們又是如何一步步改變瞭人類的命運。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讓我對許多事物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知識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精美瞭,拿在手裏就愛不釋手。封麵采用瞭一種啞光質感,上麵印著書名和作者的名字,字體大小和顔色搭配得恰到好處,既有藝術感又不失閱讀的便捷性。我特彆喜歡封麵上那個抽象的宇宙圖案,深邃的藍色和點綴的星辰仿佛將整個宇宙濃縮其中,讓人在翻開書頁之前就心生遐想。內頁的紙張也選用得很好,厚實且不易泛黃,觸感溫潤,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印刷質量更是沒得說,字跡清晰,排版疏朗,每一頁都像一幅精美的畫捲,讀起來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我一直覺得,一本好書不僅在於內容,也在於它的載體,而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做到瞭極緻。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把它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吸引所有人的目光。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讓我感受到瞭他們對這部作品的尊重,也讓我對即將開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提供瞭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瞭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很多問題的方式都發生瞭微妙的變化。以前覺得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現在我都會忍不住去思考背後的原理,去探究它的來龍去脈。比如,我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樹,以前我可能隻會覺得它是一棵樹,但現在我會想到它所經曆的漫長演化,想到它賴以生存的土壤和陽光,想到它在整個生態係統中的角色。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對本質的追問,正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財富。它讓我明白,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精彩的故事,隻是我們可能沒有留意到。這本書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更深邃知識世界的大門,我迫不及不及待地想繼續探索下去。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拓展我視野的書,而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的及時雨。它不僅僅是關於“萬物”的簡史,更像是一部宏大敘事的開端,為我們所熟悉的世界構建瞭一個令人驚嘆的背景故事。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坐上一架時光穿梭機,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開始,一路穿越數十億年的漫長歲月,見證地球的形成,生命的演化,人類的崛起,以及我們所創造的文明。作者的敘事方式極其生動有趣,他並沒有將科學知識堆砌成枯燥的公式和理論,而是用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將那些宏大而復雜的概念,轉化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片段。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停下來,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今天的樣子的。這種探索未知、追溯本源的體驗,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的升華,讓我對生命、對宇宙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真是太紮實瞭,讓人讀起來就感覺酣暢淋灕。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非常強,他能夠用最精準、最富有感染力的詞匯,將那些原本可能顯得晦澀的科學概念,描繪得栩栩如生。我特彆欣賞他那種幽默感,即使在講述一些嚴肅的曆史事件或科學原理時,也能時不時地冒齣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段子,讓閱讀過程變得輕鬆愉快,而不是負擔。同時,他的敘事結構也很巧妙,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總是能在恰當的時候拋齣引人入勝的鈎子,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讀這本書,我常常會聯想到那些偉大的文學作品,那種文字的力量,那種情感的共鳴,在這本書中得到瞭很好的體現。我感覺我不僅僅是在閱讀一個科普讀物,更是在品味一篇充滿智慧和藝術的散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