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解析几何方法漫谈
定价:30.00元
售价:15.0元,便宜15.0元,折扣50
作者:王敬赓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3032194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解析几何方法漫谈》是一本关于解析几何的中学生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全书共分4章。1998年9月获2届北方10省市(区)科技图书二等奖。与另外两本《橡皮几何学漫谈》《几何变换漫谈》一起构成“牛顿科学馆”丛书之一。可供中学生及广大数学爱好者学习、阅读,也可供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数学的魅力在于其普遍性和普适性,而《解析几何方法漫谈》这本书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而是将解析几何的方法渗透到更广阔的领域。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向量空间和代数拓扑的初步探讨,虽然我之前对此了解不多,但在作者的引导下,我竟然也能窥见其中的端倪。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解析几何”这个名词本身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数学思维”的启蒙读物,教会我如何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书中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他能够用简洁而精确的语言,将深奥的原理阐释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与其说是一本严谨的教科书,不如说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头脑风暴。作者的语言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带着一丝哲学思辨,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时会心一笑,又时常陷入沉思。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上来就用艰深的术语将读者拒之门外,《解析几何方法漫谈》更像是一场与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的对话。他会用最朴素的比喻来解释最复杂的概念,会用最精妙的设问来引导你独立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几何直觉”的部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帮助我重新认识到,即使是看似抽象的解析几何,也离不开我们对空间形态的基本感知。而解析几何方法,正是将这种直觉转化为严谨的数学语言的桥梁。读到后面,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解析几何,更是关于如何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教会我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本质的几何关系,如何在看似无序中发现潜在的秩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古朴而又充满智慧的韵味,深邃的蓝色背景上,勾勒着一些若隐若现的几何图形,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数学传奇。我之前对解析几何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中那些干涩的公式和定理,总觉得它像一座高耸的山峰,遥不可及。然而,《解析几何方法漫谈》这本书,却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攀登。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证明,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那些抽象的数学符号。读着读着,我突然意识到,原来那些看似冷冰冰的数学公式背后,隐藏着如此优美而深刻的几何意义。书中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解析处理,特别是曲线和曲面的方程表示,让我看到了数学的秩序感和逻辑美。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空间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再局限于三维的具象世界,而是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事物的结构与关系。即使是对于一些更高级的几何概念,作者也通过大量的例子和图示,将其拆解得非常清晰易懂,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领略到解析几何的魅力。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论非常着迷,而《解析几何方法漫谈》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一点。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定理,而是着力于“方法”本身,探讨如何运用解析几何的工具去解决各种问题。书中的很多章节都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它如何利用坐标系来描述和分析物理运动,如何通过方程组来解决空间交点问题,甚至是如何将一些看似与几何无关的领域,用解析几何的视角进行审视。这种“万物皆可几何化”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给出了严谨的数学推导,还穿插了许多实际应用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解析几何在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甚至是经济学等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每当读到一个巧妙的解析几何解决方案,我都会由衷地赞叹数学的神奇力量。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如何做”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做”的内在逻辑,让我不仅仅是学会了一种工具,更是领悟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十分清晰,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模块,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深入解析几何的世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坐标系的选择”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几种常见的坐标系,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坐标系在解决特定问题时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最合适的坐标系。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的插图也是一大亮点,它们不仅绘制得精美,更重要的是能够一图胜千言,准确地传达出数学概念的内涵。很多时候,仅仅是看着图,我就能对一个复杂的公式产生直观的理解。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适时地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和数学家的故事,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我仿佛能感受到数学家们当年探索这些理论时的智慧火花。这本书让我觉得,解析几何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学科,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智慧不断积累和沉淀的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