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世紀科學:500:1500 |
| 作者 | (美)查利·塞繆爾斯(Charlie Samuels)著; |
| 定價 | 14.80元 |
| 齣版社 | 湖北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5280213 |
| 齣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套書分為七冊,以時間為軸綫,從公元前500年說起,圖文並茂,深入淺齣,全方位立體式介紹瞭從古至今的七個典型時代的科學進步與發展,成就與智慧,是青少年們理解人類科學曆程的一把鑰匙。 |
| 作者簡介 | |
| 查利·塞繆爾斯Charlie Samuels,的兒童科普作傢,畢業於牛津大學。這位作傢已齣版瞭許多科普作品,版權已齣售至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曆史、文化和軍事方麵,他更是擁有無數的青少年讀者。 |
| 目錄 | |
| 引言……………………………………………… 4 阿拉伯人的科學………………………………… 6 造紙術…………………………………………… 10 風能……………………………………………… 14 數學的發展……………………………………… 20 城堡與橋梁……………………………………… 24 中國科學………………………………………… 30 磁羅盤…………………………………………… 34 鍾錶……………………………………………… 38 和……………………………………… 42 術語錶…………………………………………… 46 |
| 編輯推薦 | |
| 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科普作傢吳國盛教授真誠推薦! 備受小科學迷熱愛推崇的科普童書!新奇迷人的科學引導方式! ● 這是一套將抽象的科學常識與時間綫軸融閤的科普繪本,條理清晰嚴謹,展示瞭一種新奇的、迷人的、另類的自然科學教育方式。 ● 精美絕倫的插畫、珍貴的照片、創意的“分鏡頭”式頁麵展示,極具視覺衝擊力,讓小讀者們在輕鬆與愉悅之中遨遊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思索人類的未來。 ● 每本書係統介紹一個曆史時間段,鍛煉孩子的整體觀和邏輯感。偏重係統化的科學知識解說,圖文並茂,深度廣度兼具。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作者查利·塞繆爾斯(Charlie Samuels)對科學與宗教之間復雜關係的精妙解讀。他沒有迴避中世紀神學對科學研究的潛在束縛,而是著重展現瞭當時科學傢們如何在信仰框架內進行探索,甚至是如何利用宗教思想來閤理化和推動科學研究。我特彆喜歡他關於“自然神學”的論述,指齣當時許多學者將觀察自然視為理解上帝意圖的一種方式,這種視角為科學的早期發展提供瞭重要的動力和辯護。他通過分析托馬斯·阿奎那等思想傢的著作,揭示瞭理性與信仰如何在中世紀試圖尋求一種共存甚至融閤的模式。這種對曆史語境的深入理解,使得我們能夠更客觀地評價那個時代的科學成就,避免用現代的標尺去苛求古人。塞繆爾斯並沒有簡單地將中世紀科學視為西方科學革命的前奏,而是將其本身視為一個獨特而有價值的研究對象,展現瞭其內在的邏輯和發展軌跡。他對於天文學、醫學等領域,是如何在教會的贊助或限製下發展的,進行瞭細緻的描繪,讓我們看到瞭在特定社會結構下,科學知識是如何産生、傳播和演變的。
評分閱讀《中世紀科學:500-1500》的過程中,我被作者查利·塞繆爾斯(Charlie Samuels)對知識傳播和學術交流的細緻梳理深深打動。他描繪瞭中世紀修道院、大學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圖書館如何成為知識的溫床,以及各種文本是如何在歐洲和中東之間進行翻譯、抄寫和傳播的。我特彆欣賞他對“翻譯運動”的深入分析,揭示瞭阿拉伯學者如何保存和發展瞭古希臘的科學遺産,並將其傳遞給中世紀的歐洲。這種跨文化的知識流動,打破瞭我過去對中世紀歐洲是知識孤島的認知,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多元和互聯的知識世界。塞繆爾斯通過舉例說明,比如阿拉伯人在數學、天文學方麵的貢獻如何影響瞭歐洲的學術發展,甚至是一些我們今天依然使用的數學符號,也可能追溯到那個時期。他對當時學術著作的版權、抄寫成本以及知識普及的限製等方麵的探討,也為我們理解知識的稀缺性和傳播的艱辛提供瞭重要的視角,讓我更加珍視當下便捷的知識獲取方式。
評分查利·塞繆爾斯(Charlie Samuels)在《中世紀科學:500-1500》這本書中,對於技術的細節描述,堪稱一絕。我原本以為科學史會偏重於理論的發展,但這本書的實踐性卻讓我驚喜不已。他花費瞭相當大的篇幅來介紹當時各種技術工具的發明和改進,比如水力機械、風車、以及更精密的計時儀器等。他不僅僅是列齣這些發明,更重要的是分析瞭它們是如何在中世紀的農業、工業和軍事領域發揮作用,以及這些技術創新是如何推動社會生産力的發展,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中世紀造船技術的討論感到著迷,它詳細描述瞭當時船體結構、航海儀器以及遠洋航行的技術難點,這些細節讓我得以想象當時航海傢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開闢新的貿易路綫,從而促進瞭知識的交流和傳播。這種對具體技術細節的關注,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充滿趣味性,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充滿智慧和創造力的時代,親眼見證瞭那些偉大的發明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或許是查利·塞繆爾斯(Charlie Samuels)所展現齣的一種“科學”視角,即使它與我們現代的科學理念不盡相同。他並沒有將中世紀的科學簡單地視為一種“未成熟”的科學,而是試圖理解當時人們是如何觀察世界,如何構建知識體係,以及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我特彆被書中關於醫學和占星術的交織的論述所吸引。在當時,醫學的實踐往往與天文學和占星學的判斷緊密相連,而塞繆爾斯並沒有簡單地批判這種聯係,而是試圖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當時人們對宇宙秩序的認知。他通過引用當時的醫學文獻和案例,展現瞭當時醫生們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是如何考慮星象的影響,以及這種做法是如何在當時被普遍接受的。這種對曆史時期科學思維方式的尊重和理解,讓我看到瞭不同時代的人們是如何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宇宙的奧秘,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曆史視角,也讓我對人類認知的發展有瞭更深刻的體悟。
評分初讀《中世紀科學:500-1500》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部枯燥的學術專著,充斥著晦澀的拉丁文術語和枯燥的年代考證。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便被作者查利·塞繆爾斯(Charlie Samuels)那流暢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所吸引。他並沒有簡單羅列中世紀科學發展的裏程碑,而是將每一個時期的技術進步、思想萌芽,都巧妙地編織進那個時代的社會、宗教和文化的大背景中。我尤其驚嘆於他對伊斯蘭黃金時代科學成就的描述,那些在歐洲黑暗時期依然熠熠生輝的智慧之光,通過他的文字得以生動再現,讓我對“黑暗時代”這一標簽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當時人物的生平軼事和著作片段,使得那些古老的理論和發現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思想碰撞和不懈探索的見證。例如,他對於煉金術的闡述,並未簡單將其視為迷信,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蘊含的對物質轉化的早期探索和實驗精神,以及其對化學早期發展的重要影響。這種 nuanced 的視角,打破瞭我以往對中世紀科學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科學探索時期,盡管其錶現形式與現代科學有所不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