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当代中国画理论及创作研究
定价:49.00元
售价:22.1元,便宜26.9元,折扣45
作者:王云亮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034414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为研究现当代中国画理论及创作的论文。主要内容包括:论近现代中国画理论话语的转型、中国画理论中的“象思维”与《周易》等。
目录
上编 理论研究
论近现代中国画理论话语的转型
中国画理论中的“象思维”与《周易》
传统中国画理论的文本结构特点
“西学东渐”中的近现代中国画理论文本结构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中的“写实”一词
“空间意识”——宗白华中国画理论对西方概念的借用
“意境”——宗白华中国画理论对中国概念的现代阐发
宗白华论画与诗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话语在世纪中国画理论话语发展进程
中的意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学习的几点感想
下编 创作研究
走向现代的中国画
花鸟画如何走向现代形态的思考
郭张体异:当今写意花鸟画的两大路向
中国山水画技法在动画中的应用
山西当代工笔画现状思考——从“古冶杯-山西省第二届工笔画大展”谈起
谈如何上好写生课及与设计的关系——黄岭西村写生记述
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答问
山水画写生心得——查济写生小记
略论宋步云的绘画艺术
涨墨迅笔写风雨——张立辰大写意花乌画的语言特征
清丽浓彩展春光——郭怡琮重彩写意花鸟画的语言特征
跋陆沉梅花图
抽象与笔墨——侯燎水墨画解读
守笔墨之道续本土文脉——程鸿山水画解读
千峰万壑总是情——迟佳宏山水画之路
溪边山花悠自得——读李录成花鸟画随感
风蚀的沧桑——李春锋中国画释读
群籁参差适我皆新——略谈我近年的写意花鸟画创作
续编 舞美研究
略论传统戏曲舞台色彩观念之渊源
似幻与非幻的流动空间——略论戏剧舞台美术的特性及功能
新世纪的舞美盛宴——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
“铁面孔和木面孔”——高田一郎的舞台美术
附:日本舞台、电视美术的变迁(译文)
后记
作者介绍
王云亮,1968年生于山西。200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副教授、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学术专著《话语的转型一一以宗白华的中国画理论为解析案例》获2010年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奖)。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廊,每一页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它没有落入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将复杂的学术概念,以一种相对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在梳理梳理理论流派时,展现出了扎实的学术功底,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不同学派的精髓,并分析其历史渊源和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理论与创作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体。通过对大量具体画作的分析,他生动地展示了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又如何因实践而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以画说理,以理证画”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说服力。作为一名对中国画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我深感在理解画作的背后,常常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支撑。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看似熟悉的画面,背后隐藏的深刻思想和时代印记。它不仅是理论的梳理,更是一种艺术认知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中国画理论研究领域的一股清流。在当下艺术创作日新月异,理论探索却显得有些滞后的背景下,能够有这样一本深入梳理现当代中国画理论脉络,并将其与实际创作紧密结合的书籍,着实令人欣喜。我个人一直对中国画的发展演变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近现代,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重塑。这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时期,从理论的源头出发,层层剥离,展现出中国画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体系。它不仅仅是罗列理论家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它尝试去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画家的创作中得到体现,又如何反过来指导创作实践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是理解现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核心,也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我期待在阅读中,能更清晰地把握住那些塑造了当代中国画面貌的关键性理论建构,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现当代中国画理论的认知是零散且模糊的。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的道路。它以一种非常系统且逻辑清晰的方式,为我勾勒出了现当代中国画理论发展的脉络,从早期对西方艺术的启蒙式介绍,到后来对民族性、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反思,再到当下对多元化艺术表达的追求,每一个阶段的理论演变都得到了细致的梳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非孤立地讲述理论,而是通过大量具体的画作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这些理论是如何在艺术家的手中开花结果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对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结合书中的理论,去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熟悉的画作,仿佛打开了新的视野,看到了不曾留意过的细节和意义,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画在现当代所经历的理论思潮,从对传统笔墨精神的再认识,到对西方艺术观念的吸收与融合,再到中国画本体性、民族性的探索,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理论流派的辨析,它能够清晰地指出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中国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细致的学术梳理,对于我这样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显得尤为珍贵。它帮助我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更理性、更系统地看待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同时,书中对创作实践的关注,也让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生动的载体。通过对具体画作的解读,我仿佛能够与那些时代的艺术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是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以及在创作的实践中,不断突破与创新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更是一种对中国画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在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中国画的热爱与敬意,他以严谨的态度,深入挖掘了现当代中国画理论的精髓,并将其与实际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他没有回避理论上的争议和挑战,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呈现了多种观点和解读。这种多元化的视角,使得这本书更具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具体画作时,不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是上升到对艺术家思想情感、时代背景的解读。这使得我对那些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现当代中国画的全新视角,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期待未来中国画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