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们为什么要合作:先天与后天之争的新理论
定价:36.00元
作者: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苏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3032121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人类是天生友善,还是生而刻薄?人类独特的天性,又是从何而来?当代心理学思想大家 德国马克普朗克进化人类学院联合院长迈克尔托马塞洛作品
内容提要
人类是天生友善的,还是生而自私凉薄?关于人性源起的争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心理学家迈克尔托马塞洛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如果你不小心掉了东西,一个两岁的孩子很可能帮你捡起来,这并不是一种习得的行为。他发现孩子天生就是合作者,随着孩子的成长以及文化的塑造,他们想要提供帮助的愿望几乎是反射性的。他们更加有意识的成为团队,表达共同的期望。合作的出现让人类成为一个自然天性与习得行为的有机组合体。托马塞洛对幼儿和类人猿的研究帮助我们识别人类潜在的心理过程,解释人类早期的复杂协作,了解我们独特的文化组织形式。
目录
前言部分 人类为什么要合作章 生来助人帮助| 告知| 分享| 互惠和规范第二章 从社会互动到社会制度协调与交流| 宽容与信任| 规范与制度第三章 生物学和文化的相遇第二部分 论坛人类是如何演化为利他物种的从“好孩子”到人类的友善我们远不是这个星球合作的物种人类独特性的解释致谢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美国发展与比较心理学家。德国马克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院联合院长,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系荣誉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名誉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起,多项学术大奖荣誉加身,被公认为当代的发展与比较心理学家,是世界范围内少数被多学科领域认可的学术之一。他关于社会认知起源的先锋性研究,开启了发展心理学与灵长类认知研究的独特视角。所获荣誉(部分): 2003年入选德国国家科学院(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年荣获被誉为心灵哲学诺贝尔奖的法国让-尼科奖(Jean Nicod Prize) 2010年入选匈牙利国家科学院(Hungari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年荣获美国心理协会杰出科学贡献大奖 2017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2017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文摘
序言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观点简直是石破天惊!它没有直接回答“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问题,而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为什么会合作”。在我看来,这本书将“合作”从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提升到了人类进化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的高度。作者通过大量跨学科的研究,包括遗传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甚至人类学,构建了一个严谨而又富有想象力的理论体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将合作视为一种“基因策略”,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解读方式。它解释了为什么即便是在看似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合作仍然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十分出色,它不像是一本刻板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思想之旅。作者善于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来阐释复杂的科学概念,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书中的核心观点。我曾经认为,“先天”和“后天”是两个独立的因素在起作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正是我们内在的合作倾向,才使得后天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可能,并且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绝对是一场思维的盛宴。它没有回避争议,反而勇敢地挑战了许多约定俗成的观点,特别是关于“先天”与“后天”的辩论,这本书给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解决方案,将合作置于了核心位置。我个人一直对人类行为的根源感到好奇,过去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基因决定论或者环境塑造论的二元对立上。这本书则巧妙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它认为,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合作倾向,才使得后天环境的学习和影响变得可能,并且更加高效。 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的科学证据,从生物学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有涉及。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并没有将这些证据堆砌成枯燥的论文,而是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生动的叙述中,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信任”的探讨所吸引,作者指出,信任并非是后天习得的简单社交技巧,而是我们合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合作得以持续运作的关键。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视角来理解我们自身和我们所处的社会。
评分这本书真是颠覆了我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我一直觉得,我们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本书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合作”在我们人类发展史上的核心地位。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科学研究,而是将复杂的科学理论,比如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甚至一些社会学模型,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这本书,就像是参加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每当我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一个概念时,作者总能进一步拓展,引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群体为何能够超越个体而生存和繁荣。我过去常常认为,竞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但这本书却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严谨的论证,提出了合作才是我们基因深处更强大的驱动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共同注意”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人类能够如此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的协作,从建造金字塔到组建现代企业,这一切的基石似乎都源于我们共享同一份关注的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那些关于古代部落的互助,关于现代社会挑战的集体解决方案,都让我对人类的潜力充满了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流,重新定义了我对人类行为根源的理解。长期以来,关于“先天”和“后天”的争论,似乎总是将我们置于一个二选一的困境之中。而这本书,则以一个极其精妙且充满说服力的角度,将“合作”推到了舞台的中央,认为它才是连接先天与后天的桥梁,是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这样的关键。作者在书中层层剥茧,从生物学的最基本单元,到人类社会最复杂的互动模式,都围绕着“合作”展开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论证。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集体智慧”的探讨,它不是简单地将个体智慧相加,而是强调了通过合作,个体之间能够产生出远超个体之和的智慧。这让我对人类社会协作的可能性,以及其能够克服的挑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引人入胜,作者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吓退读者,而是用流畅的叙述和生动的例子,将那些深奥的科学理论娓娓道来。它让我不仅在智力上得到了启发,在情感上也受到了触动,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更加积极的展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于“为什么我们会合作”的解释框架。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人类行为的书,它没有陷入“基因定论”或者“环境决定论”的窠臼,而是提出了一种更加微妙且强大的观点——合作本身才是我们进化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我们之所以能够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发展出语言、文化,乃至科学技术,都离不开我们内在的合作机制。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合作基因”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它并非是指某个单一的基因,而是指一系列与合作相关的基因和大脑机制的协同作用。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是被动地被环境塑造,也不是完全受基因摆布,而是我们天生就具备了强大的合作潜力,这种潜力在我们与外界互动时得到激活和发展。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但作者的处理方式却非常巧妙,能够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得津津有味。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成功”的定义,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