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柳宗元诗选 | 作者 | 柳宗元,洪淑苓 注 |
| 定价 | 27.00元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864476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柳宗元诗歌传世约一百六十余首,本书选注其中一百四十七首,从十八岁时的应试诗,到四十七岁亡于柳州任上的绝笔之作,篇篇都可观想其人精神风貌。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云:“柳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柳宗元因为贬谪永州、柳州而有抑郁孤愤的心情,诗风近于屈原《离骚》,但经过自我调适,逐渐转为雍和坦荡、安于山水的豁达隽爽,可与陶渊明、谢灵运的田园诗、山水诗比美,也和他的山水游记互相辉映。整体而言,柳宗元诗歌清丽醇正,真实呈现因痛苦而的心灵,耐人寻味。 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渌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
| 作者简介 | |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传世。洪淑苓,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台大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合聘教授,《国语日报:古今文选》特约主编、美国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访问教授。研究专长为古典文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台湾文学、现代诗。著作有《柳宗元诗选》《民间文学的女性研究》《思想的裙角——台湾现代女诗人的自我铭刻与时空书写》《20世纪《现代诗新版图》;并有诗集《合婚》《预约的幸福》《洪淑苓短诗选》等。 |
| 目录 | |
| 省试观庆云图诗 龟背戏 韦道安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行路难(三首之一) 行路难(三首之二) 行路难(三首之三) 跂乌词 笼鹰词 放鹧鸪词 感遇(二首之一) 感遇(二首之二)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巽上挖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巽公院五咏 净土堂 曲讲堂 禅堂 芙蓉亭 苦竹桥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构法华寺西亭 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茅檐下始栽竹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游南亭夜还敘志七十韵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法华寺西亭夜饮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并序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登蒲洲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回敘对香零山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觉衰 读书 咏史 咏三良 咏荆轲 杨白花 种仙灵毗 ………… |
| 编辑推荐 | |
| 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柳宗元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
| 文摘 | |
| 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①,嘉木开芙蓉②。清香晨风远,溽彩③寒露浓。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④。尝闻色空喻⑤,造物谁为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锺⑥。 题 旨 本诗描写芙蓉亭边芙蓉花之美,又借以思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理。 注 解 ① 槛:朱红色的栏杆。 ②芙蓉:落叶灌木,干高四五尺,叶掌状浅裂,花有红白黄各色,大而美艳;又称木芙蓉。 ③溽彩:色彩浓艳。指芙蓉花。 ④此二句谓芙蓉木姿态俊逸,花开时更增添艳丽。异容,指其花朵美艳。 ⑤色空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⑥此二句谓留连芙蓉亭下,欣赏芙蓉之美,不觉秋月已上升多时,远处传来阵阵钟声。晏,或作“夜”。锺,同“钟”。 赏析 芙蓉清香艳丽,令人流连忘返。但以修道者而言,若耽溺于此色香,岂不是执着于世间的名相?但佛家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以美色为美色,便能名相。否则,这美丽的芙蓉,又是为谁而盛开呢?从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柳宗元在芙蓉木踽踽独行,若有所思。结句以景宕开,摆脱说理的色彩,更有“禅”味。 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①,缭绕穿疏林。进箨分苦节②,轻筠抱虚心③。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④。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⑤。谅无要津用⑥,棲息有余阴。 题 旨 描写苦竹桥及其周围景致,有清新之意境。 注 解 ①本句谓苦竹桥连接了两端的小路。危桥,形容其细窄难行。属,相连属。 ②此句谓新生之竹由根节处迸出。箨,竹皮、筍壳。 ③此句谓竹节中空。筠,竹外青皮。抱虚心,竹体直中空,故云。 ④此二句形容站在苦竹桥上所闻见的情景。 ⑤此二句形容山鸟于林中参差飞翔,发出啁啾鸣声。差池,不齐貌。嘲哲,状声词,形容箫管乐器声,此处状鸟鸣声。 ⑥此句谓想必苦竹不能做筏,所以利用为桥。要津,重要渡口;要津用,谓为筏也。 赏析 汪森《韩柳诗选》云:“五诗极能因名立意,洗剔见工。”合前四首以观,此五咏确实能就题发挥,情、景、理融和为一。这首《苦竹桥》描写山林幽静的景致,也点出苦竹“不材之材”、“无用之用”的妙处。虽然不能当大渡口的筏渡,但棲息山林,享受大自然,也是一大幸运。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这次购书带着一丝对“完美选本”的期待,而这本《柳宗元诗选》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预期。它不只是一本简单的诗歌汇编,更像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审美享受的文学读物。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在收录诗歌时,似乎非常注重体现柳宗元在山水田园诗派中的先驱地位。他的山水诗,早于陶渊明,却有着迥异于田园牧歌式的清淡,他笔下的自然是壮阔的、带有哲思的,甚至是与个体命运紧密相连的。这种“以景言情,以景写理”的深厚功力,是历代文人学习的典范。书中对一些描绘自然奇景的篇章,配有精美的插图或地图标注,虽然只是辅助性的,但能有效地帮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让那些晦涩的景物描写变得具体可感。总而言之,这本选集不仅内容扎实,选篇精当,而且在呈现方式上也极具匠心,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柳宗元的读者,也能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柳宗元诗选》,ISBN是9787534864476。 厚厚的一本,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首先被这精装的质感吸引住了。封面设计得很古朴,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宣纸质感,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唐代的风骨。我一直对唐诗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在时代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诗人,柳宗元无疑是其中一位。他的诗,不同于盛唐的豪迈奔放,多了一份被贬谪后的沉郁顿挫,那种“九死未悔”的坚韧和对山水景物的独特体察,总能在我心头激起共鸣。这次买这本选集,主要是想深入体会他诗歌中那种由政治失意转化为对自然景色的极致描摹的微妙心境。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他对永州、柳州等地山水的那些经典咏叹,比如那篇著名的《江雪》,寥寥数语,却构建了一个天地孤寂、唯有渔翁独钓的极寒画面。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也十分考究,字号适中,想必注释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毕竟要理解柳宗元的诗,其历史背景和典故的梳理是不可或缺的。翻开书页,那墨香似乎都要溢出来一般,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沉浸进去,与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购买任何一本诗选时,最看重的是选本的权威性和注释的深度。这一本《柳宗元诗选》从拿到手的感觉来看,似乎在这两方面都有所建树。我特地翻阅了几首自己比较熟悉的篇目,比如几篇著名的山水游记诗,发现其注释部分注解得相当到位,它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更深入挖掘了词语在唐代的特定语境下的含义,甚至还关联到了当时的哲学流派,比如道家思想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这一点做得非常出色。以往读的版本,注释常常是蜻蜓点水,让人意犹未尽,但这一本的学术严谨性可见一斑。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似乎收录了不少篇目是其他常见选本中较为罕见的“冷门佳作”。柳宗元的成就绝非仅凭几首代表作就能概括的,那些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写就的篇章,往往更能体现他复杂的人格魅力。我期待能通过这本选集,拓展我对柳宗元诗歌全貌的认知,而不仅仅停留在“千山鸟飞绝”的那个标志性意象上。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这要归功于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精妙。首先,版式的疏朗有致,留白得当,让人在阅读时感到心胸开阔,不会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压迫。很多古代诗歌版本为了塞进更多的内容,会牺牲阅读的舒适度,但这本显然没有走这条路。其次,关于诗歌的篇章介绍和柳宗元的生平简介部分,写得非常凝练却又不失文采。它没有堆砌冗长的历史叙述,而是精准地抓住了柳宗元一生中几个关键的转折点,比如与韩愈的交谊、永州十年之久的贬谪,这些背景信息如同钥匙一般,为理解他诗歌中情绪的转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我尤其欣赏的是,本书在收录诗歌时,似乎还附带了不同时期文人对这些诗歌的评价摘录,这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让我们能跳出纯粹的个人解读,站在文学史的坐标系上去审视柳宗元的贡献。这种兼容并蓄的编纂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让枯燥的诗歌学习变成了一场与历史和评论家对话的盛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可以说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水平。内页纸张的选择非常用心,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极大地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沉迷于古籍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注意到,很多古诗选本为了控制成本,往往在纸张和装帧上敷衍了事,但这一本显然是精品路线。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选入的篇目编排似乎是经过了细致考量的,并非简单的按时间顺序罗列,而是有主题性的划分,这使得阅读的层次感大大增强。比如,开篇几部分似乎聚焦于其早年的创作与政治抱负的萌发,后半部分则明显转向了寓居边地的景物描写和哲理思辨。这种结构安排,让读者能更清晰地追踪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轨迹变化。我个人对柳宗元诗歌中蕴含的“幽怨之美”情有独钟,那份在绝境中依然保持文人风骨的傲气,是其他诗人身上难以寻觅的特质。希望这本书的注释能够详尽而精准,能帮我解开那些深藏于字里行间的典故和隐喻,真正读懂他“虽有千年,不为多矣”的寂寞与坚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