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柳宗元詩選 | 作者 | 柳宗元,洪淑苓 注 |
| 定價 | 27.00元 | 齣版社 | 中州古籍齣版社 |
| ISBN | 9787534864476 | 齣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柳宗元詩歌傳世約一百六十餘首,本書選注其中一百四十七首,從十八歲時的應試詩,到四十七歲亡於柳州任上的絕筆之作,篇篇都可觀想其人精神風貌。清代瀋德潛《唐詩彆裁》雲:“柳詩長於哀怨,得《騷》之餘意。”柳宗元因為貶謫永州、柳州而有抑鬱孤憤的心情,詩風近於屈原《離騷》,但經過自我調適,逐漸轉為雍和坦蕩、安於山水的豁達雋爽,可與陶淵明、謝靈運的田園詩、山水詩比美,也和他的山水遊記互相輝映。整體而言,柳宗元詩歌清麗醇正,真實呈現因痛苦而的心靈,耐人尋味。 夏晝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漁翁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齣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迴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飲酒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舉觴酹先酒,為我驅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連山變幽晦,淥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
| 作者簡介 | |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宋八大傢之一,唐代文學傢、哲學傢、散文傢和思想傢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锡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傳世。洪淑苓,颱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曾任颱大颱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閤聘教授,《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特約主編、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訪問教授。研究專長為古典文學、民俗學、民間文學、颱灣文學、現代詩。著作有《柳宗元詩選》《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思想的裙角——颱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20世紀《現代詩新版圖》;並有詩集《閤婚》《預約的幸福》《洪淑苓短詩選》等。 |
| 目錄 | |
| 省試觀慶雲圖詩 龜背戲 韋道安 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紵 行路難(三首之一) 行路難(三首之二) 行路難(三首之三) 跂烏詞 籠鷹詞 放鷓鴣詞 感遇(二首之一) 感遇(二首之二) 哭連州淩員外司馬 巽上挖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巽公院五詠 淨土堂 麯講堂 禪堂 芙蓉亭 苦竹橋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 戲題石門長老東軒 構法華寺西亭 自衡陽移桂十餘本植零陵所住精捨 湘岸移木芙蓉植龍興精捨 茅簷下始栽竹 初鞦夜坐贈吳武陵 遊南亭夜還敘誌七十韻 酬婁秀纔寓居開元寺早鞦月夜病中見寄 法華寺西亭夜飲 遊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 零陵贈李卿元侍禦簡吳武陵 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一首並序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 登蒲洲石磯望橫江口潭島深迴敘對香零山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 覺衰 讀書 詠史 詠三良 詠荊軻 楊白花 種仙靈毗 ………… |
| 編輯推薦 | |
| 在大傢輩齣、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柳宗元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他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曆和思想感受的基礎上,藉鑒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纔華,創造齣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代錶當時一個流派的傑齣詩纔。蘇軾評價說:“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淵明並列。現存柳宗元詩,絕大部分是貶官永州以後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他的敘事詩文筆質樸,描寫生動,寓言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抒情詩更善於用清新峻爽的文筆,委婉深麯地抒寫自己的心情。不論何種體裁,都寫得精工密緻,韻味深長,在簡淡的格調中錶現極其沉厚的感情,呈現一種獨特的麵貌。 |
| 文摘 | |
| 芙蓉亭 新亭俯硃檻①,嘉木開芙蓉②。清香晨風遠,溽彩③寒露濃。瀟灑齣人世,低昂多異容④。嘗聞色空喻⑤,造物誰為工?留連鞦月晏,迢遞來山锺⑥。 題 旨 本詩描寫芙蓉亭邊芙蓉花之美,又藉以思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理。 注 解 ① 檻:硃紅色的欄杆。 ②芙蓉:落葉灌木,乾高四五尺,葉掌狀淺裂,花有紅白黃各色,大而美艷;又稱木芙蓉。 ③溽彩:色彩濃艷。指芙蓉花。 ④此二句謂芙蓉木姿態俊逸,花開時更增添艷麗。異容,指其花朵美艷。 ⑤色空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⑥此二句謂留連芙蓉亭下,欣賞芙蓉之美,不覺鞦月已上升多時,遠處傳來陣陣鍾聲。晏,或作“夜”。锺,同“鍾”。 賞析 芙蓉清香艷麗,令人流連忘返。但以修道者而言,若耽溺於此色香,豈不是執著於世間的名相?但佛傢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以美色為美色,便能名相。否則,這美麗的芙蓉,又是為誰而盛開呢?從這首詩,我們仿佛看到柳宗元在芙蓉木踽踽獨行,若有所思。結句以景宕開,擺脫說理的色彩,更有“禪”味。 苦竹橋 危橋屬幽徑①,繚繞穿疏林。進籜分苦節②,輕筠抱虛心③。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④。差池下煙日,嘲哲鳴山禽⑤。諒無要津用⑥,棲息有餘陰。 題 旨 描寫苦竹橋及其周圍景緻,有清新之意境。 注 解 ①本句謂苦竹橋連接瞭兩端的小路。危橋,形容其細窄難行。屬,相連屬。 ②此句謂新生之竹由根節處迸齣。籜,竹皮、筍殼。 ③此句謂竹節中空。筠,竹外青皮。抱虛心,竹體直中空,故雲。 ④此二句形容站在苦竹橋上所聞見的情景。 ⑤此二句形容山鳥於林中參差飛翔,發齣啁啾鳴聲。差池,不齊貌。嘲哲,狀聲詞,形容簫管樂器聲,此處狀鳥鳴聲。 ⑥此句謂想必苦竹不能做筏,所以利用為橋。要津,重要渡口;要津用,謂為筏也。 賞析 汪森《韓柳詩選》雲:“五詩極能因名立意,洗剔見工。”閤前四首以觀,此五詠確實能就題發揮,情、景、理融和為一。這首《苦竹橋》描寫山林幽靜的景緻,也點齣苦竹“不材之材”、“無用之用”的妙處。雖然不能當大渡口的筏渡,但棲息山林,享受大自然,也是一大幸運。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書名是《柳宗元詩選》,ISBN是9787534864476。 厚厚的一本,拿到手裏沉甸甸的,首先被這精裝的質感吸引住瞭。封麵設計得很古樸,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宣紙質感,讓人仿佛能觸摸到唐代的風骨。我一直對唐詩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在時代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記的詩人,柳宗元無疑是其中一位。他的詩,不同於盛唐的豪邁奔放,多瞭一份被貶謫後的沉鬱頓挫,那種“九死未悔”的堅韌和對山水景物的獨特體察,總能在我心頭激起共鳴。這次買這本選集,主要是想深入體會他詩歌中那種由政治失意轉化為對自然景色的極緻描摹的微妙心境。我特彆期待能看到他對永州、柳州等地山水的那些經典詠嘆,比如那篇著名的《江雪》,寥寥數語,卻構建瞭一個天地孤寂、唯有漁翁獨釣的極寒畫麵。這本書的排版看起來也十分考究,字號適中,想必注釋方麵也下瞭不少功夫,畢竟要理解柳宗元的詩,其曆史背景和典故的梳理是不可或缺的。翻開書頁,那墨香似乎都要溢齣來一般,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沉浸進去,與這位偉大的文學傢進行一次跨越韆年的對話。
評分說實話,我這次購書帶著一絲對“完美選本”的期待,而這本《柳宗元詩選》在很多方麵都超齣瞭預期。它不隻是一本簡單的詩歌匯編,更像是一部兼具學術價值和審美享受的文學讀物。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收錄詩歌時,似乎非常注重體現柳宗元在山水田園詩派中的先驅地位。他的山水詩,早於陶淵明,卻有著迥異於田園牧歌式的清淡,他筆下的自然是壯闊的、帶有哲思的,甚至是與個體命運緊密相連的。這種“以景言情,以景寫理”的深厚功力,是曆代文人學習的典範。書中對一些描繪自然奇景的篇章,配有精美的插圖或地圖標注,雖然隻是輔助性的,但能有效地幫助讀者在腦海中構建齣詩人所處的地理環境,讓那些晦澀的景物描寫變得具體可感。總而言之,這本選集不僅內容紮實,選篇精當,而且在呈現方式上也極具匠心,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柳宗元的讀者,也能在專業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我購買任何一本詩選時,最看重的是選本的權威性和注釋的深度。這一本《柳宗元詩選》從拿到手的感覺來看,似乎在這兩方麵都有所建樹。我特地翻閱瞭幾首自己比較熟悉的篇目,比如幾篇著名的山水遊記詩,發現其注釋部分注解得相當到位,它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更深入挖掘瞭詞語在唐代的特定語境下的含義,甚至還關聯到瞭當時的哲學流派,比如道傢思想對柳宗元山水詩的影響,這一點做得非常齣色。以往讀的版本,注釋常常是蜻蜓點水,讓人意猶未盡,但這一本的學術嚴謹性可見一斑。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它似乎收錄瞭不少篇目是其他常見選本中較為罕見的“冷門佳作”。柳宗元的成就絕非僅憑幾首代錶作就能概括的,那些在特定曆史背景下寫就的篇章,往往更能體現他復雜的人格魅力。我期待能通過這本選集,拓展我對柳宗元詩歌全貌的認知,而不僅僅停留在“韆山鳥飛絕”的那個標誌性意象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可以說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喜的水平。內頁紙張的選擇非常用心,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極大地減輕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這對於我們這些沉迷於古籍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注意到,很多古詩選本為瞭控製成本,往往在紙張和裝幀上敷衍瞭事,但這一本顯然是精品路綫。尤其值得稱贊的是,選入的篇目編排似乎是經過瞭細緻考量的,並非簡單的按時間順序羅列,而是有主題性的劃分,這使得閱讀的層次感大大增強。比如,開篇幾部分似乎聚焦於其早年的創作與政治抱負的萌發,後半部分則明顯轉嚮瞭寓居邊地的景物描寫和哲理思辨。這種結構安排,讓讀者能更清晰地追蹤詩人情感和思想的軌跡變化。我個人對柳宗元詩歌中蘊含的“幽怨之美”情有獨鍾,那份在絕境中依然保持文人風骨的傲氣,是其他詩人身上難以尋覓的特質。希望這本書的注釋能夠詳盡而精準,能幫我解開那些深藏於字裏行間的典故和隱喻,真正讀懂他“雖有韆年,不為多矣”的寂寞與堅守。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的,這要歸功於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精妙。首先,版式的疏朗有緻,留白得當,讓人在閱讀時感到心胸開闊,不會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壓迫。很多古代詩歌版本為瞭塞進更多的內容,會犧牲閱讀的舒適度,但這本顯然沒有走這條路。其次,關於詩歌的篇章介紹和柳宗元的生平簡介部分,寫得非常凝練卻又不失文采。它沒有堆砌冗長的曆史敘述,而是精準地抓住瞭柳宗元一生中幾個關鍵的轉摺點,比如與韓愈的交誼、永州十年之久的貶謫,這些背景信息如同鑰匙一般,為理解他詩歌中情緒的轉摺提供瞭至關重要的綫索。我尤其欣賞的是,本書在收錄詩歌時,似乎還附帶瞭不同時期文人對這些詩歌的評價摘錄,這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們能跳齣純粹的個人解讀,站在文學史的坐標係上去審視柳宗元的貢獻。這種兼容並蓄的編纂方式,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讓枯燥的詩歌學習變成瞭一場與曆史和評論傢對話的盛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