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庸·大學 | 作者 | 子思, James Legge,李璐璐 李立 |
| 定價 | 26.00元 | 齣版社 | 中州古籍齣版社 |
| ISBN | 9787534864247 | 齣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中庸》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閤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閤”境界。《大學》提齣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瞭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緻性。 |
| 作者簡介 | |
|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傢人性修養的散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傢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傳為曾子所作,同樣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本書的英文版的翻譯者是英國近代的漢學傢James Legge,他是個係統的研究和翻譯中國古代經典文學的學者,他的英譯本也被歐美人士認同是瞭解東方文明和中國文化的標準譯本。 |
| 目錄 | |
| 中庸 大學 |
| 編輯推薦 | |
| 國學經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麵都有極大影響。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特彆是儒傢的經典著作,深受受到曆代帝王的推崇。《四書》 《五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曆代*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嚮,無一不依從儒傢經典。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國學走入世界已屬必然,“溝通中西文化*人”利瑪竇之後,研究中國國學的漢學傢越來越多。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英國漢學傢,倫敦布道會傳教士,1842年擔任香港英華書院校長,是*個係統研究並翻譯中國古代典籍的人。從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間,在友人王韜、助譯黃勝的協助下翻譯瞭《四書》《五經》《詩經》《道德經》《莊子》等中國主要典籍28捲。晚年在牛津大學執教,將精力都投入到中國古代典籍的英譯上,雖久病纏身,仍日日連續工作十幾小時,筆耕不輟。歐美人士由此獲得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文本憑藉,理雅各也因在翻譯上的成就與漢學研究方麵的貢獻,於1876年獲法蘭西學院儒蓮漢籍國際翻譯奬。 理雅各譯本至今雖逾百年,但仍被認為是中國經典的標準譯本,是英美大學漢語教學的重要參考,是歐美文化界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文本和憑藉。 理雅各譯本的英漢雙語國學經典係列目前共齣版8本,本套叢書將中文古文、中文白話文、英語譯文,逐段對應編排,讀者可以同時看到三種版本。雙頁排漢語、單頁排英語,便於讀者通暢無礙地對照閱讀。 《中庸·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傢人性修養的散文,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産生瞭極大的影響。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展現瞭一種非常清晰且富有邏輯性的脈絡,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的理解和記憶。它似乎不是簡單地將文本堆砌在一起,而是經過瞭精心設計的導讀和梳理。從開篇的引言到最終的總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龐雜的哲學體係,變得條理分明,易於消化吸收。我特彆注意到它在章節劃分和段落處理上的匠心,作者(或編者)似乎懂得如何引導讀者的思維走嚮,總能在關鍵的轉摺點設置一個清晰的過渡,讓人能夠順利地從一個復雜的論點跳躍到下一個。這種結構上的清晰,使得我在迴顧和查找特定觀點時也變得異常高效。它不是那種讓人迷失在浩瀚文字中的探索,而更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下,穩健而有條不紊地攀登知識的高峰,每一步的風景都清晰可見,令人心悅誠服。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典雅的書捲氣深深吸引瞭。紙張的選擇很考究,手感溫潤而不失韌性,油墨的印刷清晰細膩,即便是最細小的文字也毫無模糊之感。裝幀的綫條和配色沉穩大氣,透露著一種曆經歲月沉澱的厚重感,卻又不失現代的審美情趣。翻閱時,那種輕微的沙沙聲響,仿佛能將人瞬間帶入一個寜靜的閱讀空間,讓人心緒安定下來。特彆是邊角的工藝處理,圓潤過渡,拿在手裏把玩許久都不會感到絲毫的割手,足見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這樣的書籍,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靜謐的風景綫。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閱讀體驗,明白瞭精美的外殼如何能更好地襯托齣內在思想的價值。我甚至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欣賞它的封麵設計,那些留白的處理,那種恰到好處的疏密關係,都體現齣一種東方特有的韻味和剋製的美學,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其中蘊含的深邃哲理。
評分從內容消化和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實用的思維工具箱。它所蘊含的智慧,並非高懸於廟堂之上的空泛理論,而是能夠切實地應用到日常生活和個人修養中的指導原則。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在文本的教誨與我自身的處事方式進行對照和反思,每一次對比都能激發齣新的領悟。它迫使我審視自己的內在驅動力、目標設定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提供瞭一種超越物質功利的更高層次的價值參照係。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是讓你“知道”某個道理,更是讓你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個更具自省能力和內在定力的人。每讀完一小節,都會有一種被重新校準的感覺,仿佛靈魂深處的羅盤被重新校準到瞭正北方嚮,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能夠帶來持久內心平和與力量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坦白說,是我近年來讀到的最為齣色的一部。譯者顯然對原文的語境和文化背景有著深刻的、近乎本能的理解,而非僅僅停留在字麵上的對等轉換。很多晦澀難懂的古義,在譯文的潤飾下變得豁然開朗,如同撥開雲霧見到青天。我尤其欣賞譯者在處理那些經典詞匯時的精妙取捨,既保留瞭原文的莊重感,又確保瞭當代讀者能夠準確領會其精神內核。例如,在闡釋一些關鍵概念時,譯者並未采取那種刻闆的說教式解釋,而是巧妙地融入瞭自己的思辨,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與作者跨越時空的對話感。這種翻譯,不是簡單的“搬運”,而是一種深層次的“再創造”,它使得古老的智慧在現代語境下依然能發齣震撼人心的力量。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原典但又苦於文言障礙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橋梁,它既是學者的嚴謹之作,也是對普通愛好者的溫柔引導。
評分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帶來的閱讀舒適度。現在的很多書籍為瞭追求篇幅或視覺效果,常常將行距和字距壓縮得令人窒息,讀上幾頁眼睛就開始疲勞。然而,這本書的排版達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頁邊距留白恰到好處,既不會讓文字顯得過於單薄,也不會讓讀者感到被文字牆所包圍。文字的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宋體或明體的選擇,綫條的粗細都非常適中,即便是長時間專注於閱讀,眼部負擔也顯著減輕。更值得稱贊的是,關鍵概念或注釋部分的處理,采用瞭不同的字體或略微縮小的字號,既起到瞭區分強調的作用,又避免瞭突兀地打斷整體的閱讀流暢性。這種深思熟慮的排版設計,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體驗的尊重,它默默地服務於內容,讓讀者的注意力能夠完全集中在文本本身,而不是被閱讀工具所乾擾,這對於需要反復咀嚼的經典讀物來說,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