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形成機製和治理政策
定價:58.00元
售價:39.4元,便宜18.6元,摺扣67
作者:陳彥斌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3027592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40kg
通貨膨脹一直是宏觀經濟學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點課題。對於轉型期間的中國經濟而言,由於市場的不完善,通貨膨脹更是學術界和政策界關注的焦點。以通脹預期為全書基礎,本書的工作可以大緻分為三個部分:對於通脹預期的研究、我國通貨膨脹的形成機製研究、通貨膨脹的治理政策研究。
本書適用於從事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的專業人員,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參考,也適於從事經濟管理的部門和金融機構的相關人士閱讀。
前言
編 通脹預期
章 中國通貨膨脹預期研究:調查數據方法
1.1 引言
1.2 通貨膨脹預期的度量與計算
1.3 預期的長期性質:理性預期檢驗
1.4 預期的短期性質
1.5 結論
第2章 通貨膨脹預期的微觀基礎研究
2.1 引言
2.2 影響通脹預期形成的各種因素
2.3 實證分析
2.4 穩健性檢驗
2.5 結論
第二編 形成機製
第3章 中國新凱恩斯菲利普斯麯綫研究
3.1 引言
3.2 文獻綜述
3.3 新凱恩斯菲利普斯麯綫四因素模型
3.4 數據和數據處理
3.5 通脹預期的定量估計
3.6 經驗研究
3.7 結論
第4章 中國通貨膨脹的動態性質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設定
4.3 數據及數據處理
4.4 計量分析
4.5 穩健性檢驗
4.6 經驗解釋
4.7 結論
附錄
第5章 中國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研究
5.1 引言
5.2 文獻綜述
5.3 中國通貨膨脹福利成本的經驗研究
5.4 結論及展望
第6章 通貨膨脹對不同群體的影響相同嗎
6.1 引言
6.2 數據與群體劃分
6.3 微觀貨幣需求函數與福利成本
6.4 實證研究
6.5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7章 “超額貨幣之謎”的一個新解釋
7.1 引言
7.2 模型構建與求解
7.3 數值分析
7.4 結論
第8章 中國當前通貨膨脹形成原因經驗研究:2003~2007年
8.1 引言
8.2 當前通脹的主要特點
8.3 當前通脹形成原因分析
8.4 計量分析
8.5 結論
第9章 我國物價形勢與預測:2008~2009年
9.1 物價的形勢與特徵
9.2 物價變動的機製分析
9.3 物價走勢預測:VAR模型與神經網絡模型
9.4 政策建議
0章 信心、動物精神與中國宏觀經濟波動
10.1 引言
10.2 指標選擇與數據處理
10.3 信心能影響中國宏觀經濟波動嗎
10.4 企業傢信心如何影響宏觀經濟波動——動物精神的視角
10.5 結論
第三編 治理政策
1章 貨幣供應量能預測中國通貨膨脹嗎
11.1 引言
11.2 數據處理
11.3 嚮量自迴歸模型
11.4 貝葉斯嚮量自迴歸模型
11.5 結論與政策含義
2章 中國貨幣政策規則的一種推測:來自於調查數據、馬爾可夫機製轉換和時變參數的證據
12.1 引言
12.2 計量模型
12.3 通脹預期和産齣缺口的度量
12.4 實證分析結果
12.5 貨幣政策規則結構性變化的穩健性檢驗
12.6 結論
附錄一 參數估計結果
附錄二 基準貨幣政策規則添加滯後通貨膨脹率或者貨幣供應量增長率
3章 通貨膨脹、投資與經濟增長
13.1 引言
13.2 通貨膨脹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邏輯
13.3 經驗研究的文獻迴顧
13.4 經驗研究的缺陷與理論的再思考
13.5 中國數據的計量經濟學檢驗
13.6 結論與政策含義
4章 中國通貨膨脹影響因素與宏觀調控策略研究
14.1 引言
14.2 模型設定與數據處理
14.3 我國通貨膨脹的長期特徵
14.4 我國2007~2008年上半年通貨膨脹原因分析
14.5 我國近期會發生通貨膨脹嗎
14.6 采用符閤中國國情的穩定物價措施的必要性
14.7 符閤我國國情的保持價格總水平穩定的基本政策框架
參考文獻
陳彥斌,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實驗班項目主任,教育部“新世紀人纔支持計劃”入選者,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霍英東基金”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國傢統計局中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係統首席專傢,國傢農業部“十二五”規劃專傢組成員。研究
不得不說,《中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形成機製和治理政策》這個書名,簡直像一本經濟偵探小說,讓我迫切想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我一直覺得,通貨膨脹就像一種看不見的“稅”,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購買力,讓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貶值。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在抽絲剝繭,試圖揭開這個“經濟之謎”的神秘麵紗。我特彆好奇的是,書裏會如何解釋“預期”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是大傢普遍認為物價要漲,然後就爭先恐後地去搶購,結果真的把物價推高瞭?還是某些“大人物”或者“機構”釋放瞭某些信息,讓大傢産生瞭不一樣的預期?我希望書中能夠有很多生動的例子,來佐證這些理論。比如,會不會提到某個時期,大傢對某個商品的價格上漲有著非常強烈的預期,然後就發生瞭什麼大規模的囤積或者拋售?另外,“形成機製”這個詞,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研究會非常紮實,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東西。它會不會把通貨膨脹的發生,拆解成一個個小的環節,比如生産、流通、消費,然後分析在每一個環節上,有什麼因素在起作用?這就像是解剖一個復雜的經濟體,找齣導緻“生病”的根源。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中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形成機製和治理政策》就點燃瞭我對中國經濟深層運作的好奇心。我一直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而通貨膨脹無疑是其中最值得深思的議題之一。從讀者的角度齣發,我最期待的是書中對於“預期”的深入探討。現代經濟學早已認識到預期的重要性,它們如同經濟的“指南針”,深刻影響著投資、消費乃至貨幣政策的效果。這本書是否會詳細闡述在中國特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哪些因素塑造瞭公眾和企業的通脹預期?是宏觀經濟數據、政府的政策錶態,還是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證研究,來量化預期對通脹的實際影響程度?我希望能夠藉此機會,更清晰地理解預期在通脹形成鏈條中的“始作俑者”角色。同時,書名中的“形成機製”也預示著該書並非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描述,而是緻力於挖掘通脹背後的深層邏輯。它是否會係統性地梳理導緻通脹的不同路徑,例如貨幣供應的擴張、供給側的瓶頸、成本的傳導,或是結構性的失衡?我期待看到一種清晰的、邏輯嚴密的分析框架,幫助我理解這些復雜因素是如何在中國經濟體係中相互作用,最終催生通貨膨脹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足夠吸引我瞭——《中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形成機製和治理政策》,這絕對是一本能夠直擊核心問題的著作。我一直對宏觀經濟學充滿興趣,特彆是關於通貨膨脹這樣影響民生和國傢經濟命脈的議題。書名中的“預期”二字,立刻讓我聯想到行為經濟學中關於個體和群體心理如何影響市場價格的微妙之處。究竟是什麼樣的預期會像催化劑一樣,推動著通貨膨脹的形成?是公眾對未來物價上漲的信心,還是對貨幣貶值的擔憂?又或者,這種預期是如何被政策信號所塑造和引導的?這本書似乎想要深入剖析這個“預期”的黑箱,展現其在通貨膨脹鏈條中的關鍵作用。再者,“形成機製”更是直接點齣瞭研究的深度。通貨膨脹並非無源之水,它的産生必然有其內在的邏輯和驅動因素。這本書是否會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重維度去解讀?例如,是否會分析貨幣超發、成本推動、結構性失衡、外部衝擊等多種可能的原因,並一一梳理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匯聚成滾滾的通脹洪流?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套嚴謹的分析框架,能夠幫助我理解中國過去以及未來可能麵臨的通脹風險。
評分拿到這本《中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形成機製和治理政策》,我最期待的部分莫過於“治理政策”這一章節。畢竟,理論研究的最終目的,還是為瞭指導實踐,解決現實問題。一個國傢如何有效地控製通貨膨脹,維護經濟的穩定與發展,這其中的智慧和博弈值得深入探究。這本書是否會對中國過往的通脹治理政策進行係統性的迴顧和評價?例如,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政府采用瞭哪些主要的調控手段?是依靠利率、匯率的調整,還是通過行政性的價格管製,抑或是采取供給側改革來緩解壓力?更進一步,這本書會不會對這些政策的有效性、局限性以及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進行細緻的評估?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具體的政策案例分析,瞭解政策製定者是如何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權衡利弊,做齣艱難決策的。同時,我也對書中對未來通脹治理政策的展望充滿瞭好奇。麵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以及新興的經濟挑戰,中國將如何繼續創新和完善其通脹治理體係?這本書能否為我們勾勒齣未來政策發展的大緻方嚮,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議?
評分《中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形成機製和治理政策》這個書名,讓我想起許多關於經濟運行的疑問。作為一名對宏觀經濟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這本書的“治理政策”部分尤為期待。畢竟,理論的最終價值在於解決現實問題。我一直好奇,中國在應對通貨膨脹的漫長曆史中,究竟是如何運用各種政策工具的?這本書是否會詳盡地迴顧和分析不同時期所采取的治理策略?比如,在緊縮性貨幣政策方麵,是否會深入剖析利率調整、存款準備金率變動等操作的實際效果和影響範圍?在財政政策層麵,政府是通過增稅減支來抑製總需求,還是通過結構性財政政策來緩解供給側的壓力?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對這些政策進行“優劣”的評價,分析其在不同經濟環境下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例如,在麵臨輸入性通脹時,國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是否存在一些“兩難”的睏境,使得政策製定者進退兩難?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並且能夠理解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有哪些潛在的挑戰需要我們為之準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