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党员干部应知的165个创新点 | 作者 | 陈小明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 ISBN | 9787517122852 | 出版日期 | 2017-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作为一本通俗性党建读物,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就党员的身份标准、党员的自身修养、党员的行为规范等进行阐释,通过图、文、理、例的生动讲解,以图抓干,以文释义,图文并茂,直观明了,有利于党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进行大清洗,对行为之垢进行大扫除,自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
| 作者简介 | |
| 陈小明 |
| 目录 | |
| 前 言 001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001 2.“四个全面” 002 3.“四个自信” 004 4.五大发展理念 005 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006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 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007 7.“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009 8.“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 010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012 10.“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要有发展的观点” 013 11.“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实际” 014 1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015 13.“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016 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 14.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018 1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019 16.“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021 17.“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022 18.“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023 19.“共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025 20.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026 21.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027 22.“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028 三、全面深化改革 2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31 24.“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032 25.“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034 26.“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 035 27.“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036 28.深化改革要做到“蹄疾而步稳” 037 29.“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 038 30.“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039 31.“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041 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2.两个“翻一番” 043 33.“两个同步” 044 34.“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045 3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046 36.“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048 37.“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049 38.“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50 39.“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052 40.“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 053 4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054 42.“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 055 43.“互联网 ”行动计划 056 五、建设法治中国 44.“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058 45.“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059 46.“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060 47.“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后一道防线” 062 48.“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 063 49. “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065 50.“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 066 51.“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067 52.“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 068 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3.“核心价值观是持久深沉的力量” 070 54.“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071 55.“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073 56.“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074 57.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 075 58.“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076 59.“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077 60.新闻舆论工作“五个事关” 079 61.“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080 62.“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081 七、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 63.“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083 64.“打赢脱贫攻坚战” 084 65. “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085 66.“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087 67.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位” 088 68.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090 69.“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091 70.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092 71.“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093 八、建设生态文明 72.“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096 73.“良好生态环境是公平的公品” 097 74.“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098 75.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 100 76.“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101 77.“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102 78.“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 103 九、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79.“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105 80.“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 106 81.“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108 82.“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 109 83.“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111 84.“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112 85.“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114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86.“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116 87.“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117 88.“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分裂主张和活动” 118 十一、走和平发展道路 89.“和平是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 120 90.“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121 91.“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 123 92.“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124 93.“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125 94.联合国要“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127 95.“坚持政治解决冲突的方向” 128 96.“讲好中国故事” 129 十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97.“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后启来者” 132 98.“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134 99.不能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135 100.“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137 十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101.“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 139 102.“亲、诚、惠、容理念” 140 103.亚洲安全观 142 104.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143 105.“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 144 106. “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 146 107. “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 147 108. “决不允许半岛生战生乱” 148 109. “德不孤,必有邻” 150 110. “中国和东盟国家唇齿相依” 151 111. “中国不愿看到南海生乱” 153 十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112. “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坚持正确义利观” 155 113.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57 114.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158 115. “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 159 116. “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 160 117. “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162 118. “用明白的语言对话,用贴心的方式合作” 163 十五、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119. “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 165 120. “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166 121. “弘扬‘上海精神’” 168 122.发展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169 123. “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 170 124. “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172 十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125.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174 126.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高的位置” 176 127.反对“四风” 177 128.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178 129. “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 180 十七、推进倡廉建设 130. “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休止符” 182 131.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183 132.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185 133. “‘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 186 134.“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187 135.“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倡廉建设” 189 136.“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90 137.“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191 138.“我们党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 192 139.“一案双查” 194 140.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195 141.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196 142.党委主体责任具体表现 197 143.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 198 144.“四个自我” 200 十八、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145.“打铁还需自身硬” 202 146.“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3 147.“八项规定” 205 148.“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06 149.“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 207 150.“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 209 151.“理想信念就是党人精神上的‘钙’” 210 152.“三严三实” 211 153.“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213 154.“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214 155.“两学一做” 215 156.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217 157.党面临的“四大危险” 218 158.好干部五条标准 219 159.四个“铁一般” 221 160.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 222 161.“三型”政党 223 162.领导干部“四讲” 225 163.党内政治生活“四性” 226 164.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 227 165.“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229 测试题 231 测试题参考答案 245 后 记 246 |
| 编辑推荐 | |
| 党员身份有标准、思想有境界、行为有规范。党员如何做到合格进而?党员教育管理如何进一步深化?如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本书就是一部告诉党员如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的通俗性党建读物。 |
| 文摘 | |
| 序言 | |
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泛读的几个章节来看,它无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书中对“创新”的探讨,跳出了以往那些空泛的概念和陈词滥调,而是落脚在具体的实践层面,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在某个章节中,作者深入剖析了如何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发现创新的萌芽,而不是闭门造车。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触及了基层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创新难,是因为我们往往站在高处,用一种“俯视”的视角去审视问题,而忽略了最鲜活、最真实的情况就发生在群众身边。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理论分析,提醒我们,真正的创新是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相连的,是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小切口、大文章”的阐述,它鼓励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寻找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空间,通过精细化的打磨,最终实现整体性的提升。这种“工匠精神”式的创新,在当下追求“大而全”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此外,书中对于“思维定势”的批判,也让我深有感触。我们常常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不敢轻易尝试新的方法,甚至排斥与自己原有认知不同的观点。这本书则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展示了打破思维定势所带来的巨大突破,以及那些敢于挑战权威、质疑传统的先行者所取得的成就。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指导实践的书,它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我们反复咀嚼、联系自身工作去体会和应用的“精神食粮”。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挖掘更多宝贵的创新智慧。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创新”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比较表面的层次。但这本书,通过其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创新路径,让我看到了创新的无限可能。它教我们如何将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视为一次创新的机会,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巧妙的设计,最终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点非常有启发性,因为它将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创新变得有目的、有意义。书中还对“文化赋能创新”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调了良好的创新文化对于激发个体和团队创新活力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我们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大胆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持续学习与反思”的创新基因的强调,它鼓励我们时刻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并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从而持续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而不失生动,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乏实践的指导,读起来让人感到既充实又受益。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维、提升能力、激发潜能的优秀读物,它为我们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提供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我一直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但如何将创新落到实处,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为我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跨界思维”的创新模式,让我对如何看待问题有了全新的角度。它鼓励我们打破思维的藩篱,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去寻找灵感,从而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一点对于我们解决一些复杂、棘手的难题,尤其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僵局,就是因为我们固守于原有的思维模式,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书中还对“用户中心”的创新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强调了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去设计和开发产品或服务。这一点对于我们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满意度,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小步试错”的创新策略的推崇,它鼓励我们先进行小范围的尝试,收集反馈,不断调整,然后再逐步推广。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创新的风险,也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易于理解,并且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得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提升能力、激发潜能的优秀读物。
评分坦白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创新”这个概念,总觉得有些遥远,似乎是属于那些特别有才华、有创意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方式,将创新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学习、可以实践的步骤。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解构再重组”的创新方法印象深刻。它教我们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或事物,分解成更小的组成部分,然后从中找到新的组合方式,从而产生新的价值。这对于我们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思路。例如,在优化某个流程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原来的流程一步步拆解,然后看看哪些环节可以合并,哪些环节可以优化,甚至哪些环节可以完全移除,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更高效的流程。书中还强调了“跨领域学习”的重要性,鼓励我们从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中汲取灵感,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这一点非常有启发性,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创新之所以受限,就是因为我们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忽略了其他领域可能存在的更优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蕴藏着各种各样的创新“工具箱”,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去运用,就一定能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思维模式到具体方法的各个层面,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书籍。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和启发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陷入深深的思考。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将“创新”这个宏大的概念,具体化为165个我们可以触摸、可以操作的点。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们常常被一些过于宏大的目标所困扰,而忽略了身边那些可以立即着手改进的小细节。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告诉我们,即便是最微小的改变,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书中对“场景化创新”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在特定的场景下,如何发现和满足潜在的需求,从而实现创新。这对于我们做好服务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为群众办理某项业务时,我们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流程,更要思考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例如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引,或者增加一些辅助性的信息。这本书还鼓励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因为很多创新灵感就来源于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它的语言风格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同时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深刻的启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点亮思维、激发潜能的书籍,它为我们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提供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宝贵财富。
评分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创新可以这样!”。我之前总觉得创新需要天赋,需要灵感乍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创新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的能力。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和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非常具体,并且都有相应的案例支撑,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其内涵和应用场景。例如,书中关于“逆向思维”的讲解,就让我大开眼界。我们习惯于从正面思考问题,而逆向思维则鼓励我们从相反的方向去审视,往往能发现意想不到的突破口。这一点对于解决一些僵化的难题,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对“用户体验”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调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提升产品的易用性、舒适性和满意度。这一点对于我们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将165个创新点进行了分类,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参考。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创新,也有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创新指南,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创新的本质,更能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切实地开展创新。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讲授抽象理论的书籍,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本“创新实操手册”。书中提供的165个创新点,都非常具体,并且都有清晰的操作指南,让我觉得学习和应用起来都非常容易。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数据驱动创新”的理念印象深刻。它强调了如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发现潜在的需求,优化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创新。这一点对于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在改进某项工作流程时,我们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来了解当前流程的瓶颈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书中还对“设计思维”的创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它鼓励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通过头脑风暴、原型制作等方式,来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模式,对于我们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非常欣赏书中对“共享创新”的理念的提倡,它鼓励我们建立一种开放的合作模式,与外部机构、个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这一点对于我们汇聚各方智慧,加速创新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创新领域和方法,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入研读的参考书。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将创新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创新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路径。我一直认为,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点。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如何识别创新的机会,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推行创新。例如,书中对“系统性思维”的讲解,让我对如何看待复杂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我可能习惯于将问题孤立开来分析,而这本书则强调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找到更根本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用户导向”的创新理念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醒我们,一切创新最终都要回归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解困的本质上来。只有真正理解了群众的需求,才能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小步快跑”的创新策略,它鼓励我们先进行小范围的尝试,收集反馈,不断调整,然后再逐步推广。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创新的风险,也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生动的案例,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够启发思想、指导行动的优秀读物,它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各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非常“接地气”。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平日里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将上级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又要保证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似乎缺乏足够的资源和平台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创新案例,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始于一个微小的想法,或者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但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打磨,最终开花结果,带来了显著的改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试错文化”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敢创新,是因为害怕失败。但这本书却认为,失败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失败中学习,不断迭代优化。它鼓励我们建立一种容错机制,让基层干部敢于尝试,敢于担当,而不是一味地求稳怕错。这种理念的转变,对于激发基层创新活力至关重要。另外,书中还对“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强调了打破部门壁垒、加强协同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让我深有体会,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问题往往是跨部门、跨领域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论,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行动的指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脑海中许多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创新宝典”,里面满满的都是可以学以致用的干货。我之前对创新的理解,总觉得是那些“高大上”的、需要投入巨大资源的项目。但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从痛点到亮点”的创新逻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我们如何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视为创新的起点,通过深入分析和巧妙设计,最终将其转化为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亮点”。这一点非常有启发性,因为它将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创新变得有目的、有意义。书中还对“持续改进”的创新理念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迭代、持续优化的过程。这一点非常符合我们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就做出完美的创新,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它鼓励我们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愿意分享知识,交流经验,共同为创新贡献力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激发我们内心创新潜能的书籍,它为我们在变革时代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