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个人的江南地理
定价:56.80元
作者:徐水法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2011222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游记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浙江以及周边省市的精品游记文章,其中多篇在《散文百家》《文化月刊》《浙江作家》《辽宁散文》《江南游报》等报刊发表,个别篇章在全国征文赛中获过奖。
目录
作者介绍
徐水法,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类大专学历,浙江浦江人,自由职业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小说名家沙龙理事,笔耕20余年,发表百十万字,获奖数十次,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上榜作家,2013年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散文百家》《特别关注》《小小说选刊》等杂志社签约作者。个人文集有小小说集《金手指》《谁是谁的恩人》、散文集《红尘寄情》《石门槛上不老的歌谣》《都市阳台上的天空》等五本。
文摘
序言
阅读《一个人的江南地理》这本书,我仿佛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江南之旅。徐水法先生的笔触,不是那种冰冷的学术描写,而是带着体温的、充满情感的叙述。我记得他写到过江南的“湿”,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湿意,不仅仅是气候的特征,更是一种渗透到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中的基因。他不仅仅是告诉我江南的地理环境是什么样的,更是让我去“感受”江南的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着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他捕捉到了那些最细微之处,比如某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如何决定了当地的建筑材料,某个区域的水流形态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构成了江南独特地理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语言,将这些元素串联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立体的江南。
评分《一个人的江南地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地理著作,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江南的深情对话。作者徐水法,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去解读他眼中的江南地理。我没有在书里找到那些标准的地理模型和公式,更多的是一些充满生命力和人文气息的描写。他会从一个非常微小的切入点,比如一块石头,一棵老树,一条小巷,然后顺藤摸瓜,引申出整个江南的地理脉络和人文故事。这种写法,非常吸引我,因为它让我觉得,地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知识分子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情怀。他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的画面,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他所营造的那个充满魅力的江南世界。
评分《一个人的江南地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标题挺吸引我的。《一个人的江南》,就带着一股子孤寂又悠远的意味,再配上“地理”,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那些宏大的山川河流,也不是游客熙攘的古镇,而是那种细微之处的地理特征,那些可能只有常年居住在那片土地上,或者热爱到骨子里的人才能体察到的独特气息。徐水法这个名字,之前没有太关注过,但看到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感觉还是挺有分量的。拿到书后,我第一反应就是翻开目录,看看他到底是怎么个“一个人”法的,又是怎么个“江南地理”法的。翻到后面,看到一些篇章的标题,比如《水痕》、《渡口》、《桥影》,我大概能猜到,这不仅仅是关于地理名词的堆砌,更多的是一种将地理融入人文,将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的写法。我开始期待,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勾勒出他心中那个独一无二的江南,以及他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体认。我不是那种一开始就抱着学习地理知识目的去读一本书的人,我更在意的是阅读体验,是作者能否通过他的文字,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愫。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点点小小的心愿。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地理”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和面,更是流淌在土地上的血脉,是风吹过留下的记忆,是阳光照射下泛起的涟漪。徐水法这本《一个人的江南地理》,恰恰是让我对“地理”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没有选择那些大众熟知的江南名胜,而是像是深入到江南的肌理之中,去触碰那些最原始、最细腻的脉络。我记得里面有讲到一种非常具体的植物,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还有某些区域特有的水文特征,是如何塑造了那里的建筑风格。这些细节,往往是我们在一般的旅游指南或者地理科普读物里很难看到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描绘,更是在“感受”。他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地理信息,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读这本书,我仿佛也跟着他一起,漫步在某个不知名的小河边,感受着微风拂过水面的凉意,听着远处传来的吴侬软语。这种体验,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真正地沉浸在江南的氛围里,去体会它骨子里的那种温柔与婉约。
评分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将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相结合的作者非常欣赏,而徐水法在《一个人的江南地理》这本书里,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回避江南地理的普遍性特征,比如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构造等等,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更侧重于,在这些普遍的地理框架下,个体是如何去感受、去体验、去塑造属于自己的“江南地理”。我记得里面有提到,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甚至不同的心情下,所呈现出的地理面貌和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作者用他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这些微妙的变化,并用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呈现出来。读他的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位参与者,仿佛也置身于他所描绘的那个江南之中,亲身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地理韵味。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能够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徐水法的《一个人的江南地理》,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选择那些最光鲜亮丽的江南名片,而是深入到江南的肌理之中,去发掘那些被忽视的、但却至关重要的地理细节。我记得里面有提到关于“土”的描写,江南的泥土,它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孕育着怎样的生命,又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作者从这个非常朴素的地理要素出发,层层深入,展现了江南地理的多重维度。他的文字,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艺术的美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被吸引,不断产生新的感悟。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地理”的定义,它不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更是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力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一个人的江南地理》,让我对“江南”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徐水法先生,他并非是在描绘一个标准化的江南,而是在用他的视角,去探索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充满个人印记的江南地理。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石”的描写,江南的石,它可能是古桥的基石,可能是老宅的围墙,也可能是某处不起眼的角落。作者通过对这些“石”的细致描摹,展现了江南在时间长河中的痕迹,以及这些地理要素与人文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个个引人深思的议题,让我跟随他的笔触,去探寻江南地理的奥秘。这种充满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阅读过程,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徐水法先生的才华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一个人的江南地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非常奇妙的阅读体验。作者徐水法,他似乎是一位对江南怀有深厚情感的“旅人”,也是一位对地理有着敏锐洞察力的“观察者”。他没有试图用一种普适性的、标准化的方式来解读江南,而是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细腻的笔触,去勾勒出他心中的那个江南地理。我记得里面有写到关于“风”的描写,江南的风,它携带了怎样的气息,带来了怎样的故事,又在怎样的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建筑和生活。作者不仅仅是描述风的形态,更是试图去捕捉风所带来的那种“感觉”,那种江南特有的、难以言喻的韵味。这种将地理现象与个人感受相结合的写法,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也让我对江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一个人的江南地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跟我娓娓道来。作者徐水法,他不是在“教”我江南的地理,而是像一位熟稔的向导,带着我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他笔下的江南,不是被标签化的、千篇一律的风景,而是充满了个性化的、独一无二的“味道”。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水”的描写,江南的水,不仅仅是河流湖泊,它更是空气中弥漫的湿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水在江南地理中的重要性,比如它如何影响了交通,如何塑造了聚落,甚至如何渗透进了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读到这些文字,我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江南水乡的画面,那些小桥流水人家,那些摇橹的船只,那些临水而居的人们。而作者又不仅仅满足于此,他还将这种地理的“形”与人文的“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地理要素都承载着一份独特的故事和情感。
评分我是一个对人文地理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而徐水法先生的《一个人的江南地理》,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类读物的期待。他没有选择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证,而是用一种充满故事性和画面感的语言,去展现江南的地理特征。我记得里面有提到“地形”对江南聚落形成的影响,作者并没有生硬地搬出地理术语,而是通过描绘一些具体的村落,一些临水而居的人家,来展现地形是如何塑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舒服,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江南地理的内涵。作者的观察力非常敏锐,他能够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融入到宏大的地理叙事之中,使得整本书充满了生命力和人文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