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土改前后,知识分子如何发生思想转变。这个角度非常重要。整理收录了大量了资料,有功。
评分##问题十分犀利,故事令人唏嘘,但是太过平铺直叙。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兴衰,以及民国时期的社会学前辈们的生命历程很感兴趣。作者曾是费老的学生,我在前言部分感受到她写作这本书的情感与温度,她在书中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力图向读者展现在民国时期与上个世纪5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在亲身经历政治理论学习与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其主要的学术思想主动或被动的转变过程。遗憾的是作者对这一过程没有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只是浅尝辄止;不过光是有这样的心思去记录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很好了。每次读到这段历史,都会激起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感,希望自己今后有勇气坚持研究感兴趣的真问题,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评分##即使思想能转变,也不过是“娴熟于革命话语的局外人”而已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兴衰,以及民国时期的社会学前辈们的生命历程很感兴趣。作者曾是费老的学生,我在前言部分感受到她写作这本书的情感与温度,她在书中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力图向读者展现在民国时期与上个世纪5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在亲身经历政治理论学习与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其主要的学术思想主动或被动的转变过程。遗憾的是作者对这一过程没有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只是浅尝辄止;不过光是有这样的心思去记录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很好了。每次读到这段历史,都会激起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感,希望自己今后有勇气坚持研究感兴趣的真问题,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评分读完之后有个感觉,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她的硕士指导教授费孝通先生。1949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问题的答案,其实要在1949年之前去找,1919-1949这三十年才是这种转变的大背景,没有这三十年,1949年之后的转变不会从天而降。
评分##“可以说对知识分子来说,只要不离开中国,思想改造就是不可抗拒的,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的。”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兴衰,以及民国时期的社会学前辈们的生命历程很感兴趣。作者曾是费老的学生,我在前言部分感受到她写作这本书的情感与温度,她在书中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力图向读者展现在民国时期与上个世纪5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在亲身经历政治理论学习与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其主要的学术思想主动或被动的转变过程。遗憾的是作者对这一过程没有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只是浅尝辄止;不过光是有这样的心思去记录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很好了。每次读到这段历史,都会激起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感,希望自己今后有勇气坚持研究感兴趣的真问题,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评分##“可以说对知识分子来说,只要不离开中国,思想改造就是不可抗拒的,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